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對城鄉歷史保護的建議

對城鄉歷史保護的建議

壹、如何對城市的歷史文化進行保護與開發

壹個沒有人文精神的城市肯定也沒有自己的靈魂。

走向現代大都市,城市需要繁榮的工商業,也需要人文精神的滋養。尊重傳統,並耐心解讀那些承載著傳統與城市記憶的歷史街區及建築,是我們探尋人文精神的重要路徑。

作為壹個發展中的旅遊城市,歷史遺留下來的古文化,可以作為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支撐,也是塑造壹座具有高質量生活水平和高品味文化內涵的城市寶貴遺產。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歷史文化遺存文化可以提高我們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內涵,為將來城區古文化街區旅遊提供廣闊空間,最終形成以旅遊收入與反哺保護良好互動的態勢。

若不對現有的歷史文化遺產加以保護,若幹年後,人們將無從了解聊城城區到底是什麽樣子,與其他城市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質和個性,有哪些值得驕傲的文化遺產。只有盡力保護好歷史文化遺存,舊城的歷史生命才能得以延續和升華,而現代的城市開發水平,也可以得到極大地提高。

二、對文物保護有哪些合法建議

1、貫徹國家《關於進壹步做好文物保護“五納入”的通知》精神,實現將文物保護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城鄉建設計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通過調整和完善文物保護管理機制,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管理體系。強化 *** 宏觀管理職能和社會文物保護意識,提高全市文物工作的整體水平。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縣、區各級領導的責任制加以考核,落實各區文保機構人員的定崗定編。加強專業隊伍的建設,因地制宜引進文物保護管理、文物基礎研究等方面的業務人才。縣區財政建立專項文物保護經費,並逐年穩步增長。

2、建立公眾參與的保障和激勵機制。健全社會廣泛參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機制,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遺產保護。繼續加強基層文保機構的工作,進壹步完善文物保護管理網絡,註重發揮以街道、社區為構架的基層業余文物保護組織的作用,形成各級各層次管理機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協調,緊密配合的良性運作機制。加強業余文物保護通訊員隊伍建設,逐步完善《杭州市基層文物保護組織機構管理制度》,撥出壹定的專項資金,以“以獎代撥”的形式建立對業余文保員和對歷史文化保護有貢獻者的經濟激勵制度,建立市、區、街道(鄉鎮)文物保護網絡,並對其運行的規律及時進行研究和總結。

3、充分利用全社會的力量,采取有力措施,依法落實文物保護“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使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使用保護責任書》簽訂工作全部到位。強化文物使用單位的保護意識,解決當前歷史文化保護中存在的社會公眾參與主體不足,參與領域不深,參與的制度化和穩定性較低等問題,確立國家保護為主,全社會***同參與的文物保護新體制。

4、建立半官方、半民間的保護團體及專門咨詢機構——杭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對文物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的評估、保護、維修及使用進行研究、咨詢、監督和技術指導,並授予壹定的法律權力,以作為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及其環境的安全屏障。

5、通過研究,改革文物保護管理財政體制,市財政政策應向文物資源豐富和經濟欠發達的縣、市(區)傾斜,加大對各區、縣(市)文物保護事業的扶持力度,將文物保護經費多用於基礎工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和縣市文物保護工作,以解決各地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不平衡的現象,推動全市文物保護工作的全面、均衡、可持續發展。

6、配合基本建設特別是重點工程為主,積極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並對涉及城市建設的地段和半山、留下等地下文物重點保護區提前進行調查,為城市建設決策提供依據。

三、我們為什麽要保護歷史建築

馬向明 日前,廣州越秀區的兩棟極具歷史價值的民國建築金陵臺和妙高臺被開發商夜半拆除,這個令人震驚的事件帶出了壹個沈重的話題:歷史建築的保護。

歷史建築不是文物,但屬於廣義的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定義,它是指“經城市、縣人民 *** 確定公布的具有壹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

文物受法律的保護不能拆,這已是人所皆知。今天已不會有哪個開發商傻到去拆文物。但為什麽要對不是文物的歷史建築進行保護?這有兩方面的原因。壹是近年來,隨著城市舊城改造的推進,許多地方老城的大規模拆建,導致城市的歷史隨著拆遷而喪失,新建築越建越多,城市卻越來越單獨雷同。於是,人們呼籲要對反映城市歷史的街區和建築進行保護。第二,從文物的保護方面來看,要達到文物保護工程“全面地保存、延續文物的真實歷史信息和價值”的目的,必須要“保護文物本體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人文和自然環境。”通俗地來說,就是保護文物,必須連同其周邊的環境壹起保護,否則,僅僅保護文物本身,脫離了其存在的環境,文物單位的價值和意義便大打折扣。近幾年出現的壹些案例,遠的不說,如省內的城市南雄市的三影塔廣場的改造就是這種典型,雖然作為國家級的文物三影塔並沒有任何破壞,但其周邊原來的民居被拆除建了廣場和多層樓宇後,三影塔像壹個盆景似地立在中間,意境和意義頓失。正是針對這種狀況,國家於2008年公布實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要求地方 *** 對歷史建築進行認定和保護。並規定歷史建築集中成片的才能申報名城名鎮名村,而歷史文化街區內歷史建築加上文物建築的用地宜達到建築總用地面積的60%以上。

歷史建築不是文物,因此它的保護要求沒有文物那麽全面。文物建築的保護以“不改變文物原狀”為原則,要保存文物建築的現存實物原狀及它所攜帶的歷史信息,因此文物建築的利用不能改變原狀,也不得損毀和改建。而歷史建築的保護首先是不得拆除其有意義的部分,對其所作的維修改善都應保持原有外形和風貌特征不改變,但是可以在使用功能上更加靈活。如允許在歷史建築內部進行設施改造甚至改變內部結構。

歷史建築需要通過壹定的程序來認定,這個程序通常是由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普查情況,提出歷史建築的初步名錄;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規劃、文化(文物)、房產、建築、歷史、檔案等方面的專家,根據歷史建築的認定標準,提出評估意見;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專家評估意見,擬定歷史建築建議名錄;歷史建築建議名錄經市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審查同意後報市 *** 批準並公布。

廣州的這兩棟建築建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其中妙高臺曾是粵劇泰鬥薛覺先故居。據報市 *** 去年五月份組織了專家考察,專家建議將妙高臺壹號和三號、金陵臺二號和四號、詩書路六十九號之壹作為歷史建築,應予以保留,於是拆遷被叫停,相關 *** 部門並發出緩拆令。但廣州的歷史建築名錄確還未公布,在這個空隙期間,便發生了這樣壹件令人痛心的事件。

(作者為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四、為我國保護文物方面提兩條合理化建議

佛山歷史悠久,有1300多年的建城歷史,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代留下了不少有歷史紀念意義和人文藝術價值的名勝古跡和聚落遺址。

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50處,現有國辦博物館6個,以及陶塑、園林、武術、民間藝術等專題博物館和名人紀念館14個、私人專題博物館1個。無論是從文物保護單位的數量,還是從各類文物的種類與質量來看,佛山都可以稱得上是廣東的文物大市。

不僅如此,佛山還是粵劇的發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這些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既是佛山的寶貴文化財富,也是佛山現代文化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潛在優勢。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佛山在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文物保護和文化旅遊開發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初步盤活了歷史文化資源,使相當壹部分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2002年,佛山的旅遊總收入為73.31億元,創匯2.11億美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過6%,文化旅遊業已成為佛山新的經濟增長點。

但是,從發展的眼光看,佛山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還有待提高,規劃欠缺、資源分散、品牌缺乏和包裝推廣不夠的問題依然存在,開發與保護、產業與事業的關系仍未徹底理順。因此,必須協調好歷史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的關系,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走“保護、開發、更好地保護”的路子,下大力氣抓規劃、抓整合、抓品牌、抓創新,在保持歷史文化名城風貌、深化傳統文化底蘊的同時,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產業,全面提升佛山的城市文化形象和綜合競爭力。

壹、整體保護,綜合開發。對於歷史文化名城,無論是保護還是開發,都應當堅持整體性、綜合性原則。

《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 *** 》第壹條就指出:“歷史古跡的概念不僅包括單個建築物,而且包括能從中找出壹種獨特的文明、壹種有意義的發展或壹個歷史事件見證的城市或鄉村環境。”歷史名城是有機整體,包括城市及其古街區的傳統風貌和原有格局,不僅僅是幾個孤立的歷史古跡。

佛山的文物保護和開發要改變過去那種局部保護、分散開發的模式,將名城保護和開發納入現代化城市的總體建設規劃中,統壹管理、合理布局。名勝古跡周邊的景觀環境要與之相協調,盡量恢復歷史原貌,努力構建“點”(文物古跡)、“線”(古街巷、古建群落、舊有景觀環境)、“面”(歷史文化街區、古鎮、古村落)相結合的保護和開發體系,使保護區域範圍內的建築風格、景觀風貌、功能設置與文物古跡相壹致,使文物保護、旅遊觀光、商業貿易相互促進、***同發展。

目前,佛山已劃定面積達31.5萬平方米的祖廟歷史文化街區,正吸引民資、外資參與運作,力圖在恢復佛山老城區風貌的基礎上,建設集旅遊觀光與購物為壹體的文化商貿景區。今後,還應當根據文物古跡的分布特點和城鄉規劃要求,開發和建設若幹個歷史文化保護區,形成有規模、具特色、出效益的名城文化亮點。

二、整合資源,打造品牌。從總體上看,佛山的文物古跡較多,但不少古跡呈散點分布,資源較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而且缺乏主題鮮明、影響大、效益好的旅遊文化品牌,不利於旅遊產業的做大做強。

因此,當務之急是通過適當的市場機制和行政手段,對分散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加工,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整體效能。要以歷史資源為紐帶,以文化主題的發掘和提煉為切入點,將主題性較強、地方特色明顯的文化資源串聯整合起來,構建若幹條以陶藝文化、粵劇文化、佛教文化、園藝文化、武術文化等為主題的旅遊線路,豐富旅遊文化內涵,提高旅遊產品的檔次,加強包裝和推介,打造佛山文化旅遊品牌。

三、風物結合,突出特色。佛山不僅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跡,還保留了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傳統技藝和民間藝術,從南獅、飄色、粵(劇)曲、武術,到陶塑、雕刻、塑紮、廣繡、剪紙等,無論是民俗節慶,還是工藝技術,都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相對於靜止的、物質形態的文物古跡,民俗風情和技藝是動態的、鮮活的傳統文化資源,兩者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更好地保持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神韻,而且能夠活躍旅遊形式、豐富旅遊內容。因此,可以把遊覽名勝古跡與觀賞民俗風情、把參觀文化遺址與觀賞民間工藝結合起來,開發諸如“秋行飄色”、“古窯-陶藝”、“武館-武術”、“祖廟萬福臺-粵劇表演”等風物結合、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項目。

壹方面使民俗風情、傳統技藝和民間藝術等軟性的傳統文化資源得以保護和延續,另壹方面也能夠吸引遊客、開辟商機,最終實現文化保護和產業開發的雙贏。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開發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要求高、難度大。

在這方面,佛山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積累了許多經驗。在新世紀新階段,應進壹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機制,把歷史文化保護和旅遊產業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走“保護、開發、更好地保護”的路子,讓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為佛山的文化名城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塑造文化佛山建設文化強市 佛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明清時期是全國“四大。

五、國內外對於城鄉規劃改革過程中 對具有文化歷史特色或特殊紀念意義

國外古建築保護之歷史過程 英國連電線桿都保護 壹座城市要有壹個靈魂,這就是它的過去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張芝年 編者按:隨著現代風格的摩天大樓、住宅社區在中國遍地開花,如何保護 古建築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註。

怎樣進行舊城改造?怎樣合理發展古城的旅 遊業?在古建築保護方面,其他國家是怎麽做的?記者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采 訪。 英國保護古建築也走過彎路 就國土面積而言,英國是壹個小國,但它同時也是壹個歷史遺產和古建築 資源豐富的國家。

要做到城市發展與保護古建築相互協調,不是壹件容易的事。 在這方面,英國也有不少教訓。

英國著名的古建築保護組織“喬治亞集團”主 任貝傑瑞介紹說,二戰之前的150多年裏,英國保護古建築的工作並不盡如人意。 利物浦古建築被毀現象特別嚴重,大興土木對那裏的古建築造成了災難性的破 壞。

英國其他地方的許多古建築也未能幸免。在20世紀,有1/6的鄉間別墅遭到 厄運。

貝傑瑞向記者展示的兩本書《鄉村別墅的破壞》和《英格蘭消失的豪宅》 ,分別出版於20世紀70年代和2002年,記載了英格蘭被拆毀古建築的圖片和歷 史資料。這兩本書在譴責拆除古建築行為的同時,也強烈呼籲全社會關註對古 建築的保護,停止並制止拆毀鄉間古樓、宅第和宮殿式建築。

有人說,英國的城市與美國的不同,美國城市壹般只有壹個中心,其他都 是郊區;英國城市,如倫敦,可以說是多中心的城市,33個區分別擁有自己的 中心、步行街和商業區。也有人說,倫敦是壹座由劇院、餐館和咖啡廳組成的 城市,體現了不同族裔、不同文化和不同風貌的歷史沈積。

貝傑瑞說,壹座城 市要有壹個靈魂,這就是它的過去和歷史,年代久遠的建築則是壹段歷史的見 證。19世紀20年代,英國城市也經歷了大規模的擴建,當時對古建築的保護並 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所以他對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面臨拆除舊房的壓力 表示理解。

英國人喜歡在古建築裏居住和工作 最近幾十年來,英國 *** 加強了對古建築的保護力度。1984年,英國成立 了壹個名為“英格蘭遺產”的組織,專門負責對全國的古建築進行系統的調查、登記和保護,同時制定了相關法律,使英國對古建築的保護走上了法制化的軌 道。

目前,全國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古建築和歷史遺跡***約50萬處,大到皇 宮、古堡、教堂,小到草屋、拱門、電話亭,甚至電線桿。 被保護建築的清單還在不斷加長,任何人擁有的建築,只要有獨到之處, 無論是歷史的深厚背景、建築的匠心獨具、石雕的栩栩如生、木工的精巧裝飾, 還是名畫的陳年軼事,都可以作為理由,向“英格蘭遺產”申請。

列入保護清 單的建築按其價值,分為三個等級。屬第壹等級保護的建築僅占總數的4%左右, 約2萬處。

貝傑瑞介紹說,凡是列入保護清單的建築,如果有人想要拆除,或者 對其內部格局進行改動,當地 *** 都會征求“喬治亞集團”的意見。該集團每 月召開壹次會議,審議改建古建築的申請。

他說,目前很少有人提出拆毀的要 求,許多都是申請擴建,包括改變建築的用途,比如將原有的建築隔為成套公 寓,或將其改裝成辦公樓等等。 貝傑瑞說,經歷了19世紀和20世紀前半葉的破壞之後,英國人更加喜歡在 古建築裏居住和工作,更加珍惜設計精湛、古樸高雅的歷史性建築。

英國人說, 不能破壞作為歷史見證的古建築,要發展請到別處去。 現在,倫敦舊城幾乎都是老房子,原貌原樣,甚至給人破舊的感覺。

有人 卻盛贊道,當壹個個現代化的大都市都建成水泥森林的時候,倫敦獨具魅力, 成為壹座不可多得的充滿藝術珍品的博物館。 保護古建築不惜工本 成立於1877年的英國古建築保護協會(SPAB)至今已有127年的歷史,是壹 個誌願者組織。

該協會秘書長範寧對記者說,英國過去在古建築保護方面犯了 許多錯誤,理由雖然是正當的,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當過去熟悉的東西 壹下子都消失後,人們又為之大驚失色。為此,英國在英格蘭和威爾士設立了5 00個保護區,不僅保護古建築本身,而且對其周圍環境也加以保護。

如果古建 築被高樓和高速路所環抱,就會失去它應有的韻味。 範寧介紹說,英國保護古建築還有壹條原則, *** 不能強行拆除私人住宅, 要按市價支付賠償金。

如果遭到拒絕, *** 可以上訴。如果引起大的爭議,該 案例則要舉行公開聽證會,以聽取當事各方、專家和社會各界的意見。

倫敦希 思羅機場的擴建工程曾引起廣泛爭議,結果由獨立調查人舉行了長達5年的聽證 會,終於解決了個人利益與社會公益的矛盾。 英國人保護古建築不惜工本已經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程度。

英格蘭東北部 的紐卡斯爾有壹座現代藝術博物館,它是由面粉廠改建而成的。僅僅為了保留 面粉廠的墻體和上面碩大的“波羅的面粉廠”字樣,英國人竟花費了7500萬英 鎊,而推倒重建只要花3500萬英鎊。

這是懷舊,也是紀念該廠在工業革命時代 對當地經濟所做出的歷史貢獻。這樣的例子在英國比比皆是,從中也許能夠集 中反映出英國保護古建築的價值觀。

正如英國古建築保護協會的創始人威廉·莫裏斯所說:“這些建築絕不僅 僅屬於我們自己,它們曾屬於我們的祖先,還將屬於我。

  • 上一篇:鎮江高新區工業園北片區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
  • 下一篇:希拉穆仁草原旅遊指南希拉穆仁草原旅遊指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