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以水草為主題的水族缸,壹般為淡水缸,主要著重於水草景觀的創造,通常需要特別註重光源、肥料、二氧化碳、水質等與水草生長有關條件的維護。也有少數水草缸純粹以水草景觀為主,僅飼養少數的除藻生物。
②水陸兩棲缸分水下部分和陸地部分,水下部分種水草,而陸地部分就可以讓我們有更大的想象和發揮空間,可以種陸生植物。因為有了陸地部分,魚缸裏面還可以養蟹、龜、蛙等,這樣就可以分為兩部分景觀來表現大自然的美了。
③沼澤是指地表過濕或有薄層常年或季節性積水,土壤水分幾達飽和,生長有喜濕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因此,壹個嚴格意義上的沼澤缸應該是以沼澤地為原型,模擬出壹個沼澤的生態,裏面很少的水,大部分是泥潭,再覆蓋上陸生植物,加上各種生物,其表現力不可預料。 從專業角度的眼光來看,造景卻又因為不同的造景風格被大致定義為幾種造景主流:
①日本式水草造景:細膩的造景構思,嚴格的水草葉型搭配,使得這種風格的造景猶如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格局,無論從任何角度觀賞都顯示出清麗脫俗的美艷。
②德國式水草造景:在高科技水族設備的支持下,能夠充分展示出水草近乎自然的生長狀態,並且開放式的展示格局可以更為方便的從水底、水面、水上三個不同的空間角度欣賞到各種水草的生長變化,景觀構思顯得粗獷、淩亂,但是仔細欣賞之余就會發現造景布局上顯現出別具壹格的自然美。
③荷蘭式水草造景:品種各異的水草在被稱之為“黃金比例分割法”的基本原理下巧妙的栽植,嚴格的栽種定義和色彩,品種的搭配使得這種方式的水草造景更具有層次分明的立體感,以致於“黃金分割比例法”栽種法則成為國際水草造景評比的評分準則之壹。
④臺灣式水草造景:寶島臺灣在水族技術領域發展上也是得天獨厚的,在水草造景方面更是博取眾家之長,並且在造景過程中大量選取栽培難度系數較高的品種,在展示完美景觀的同時,也體現出極深厚的水草栽培技術功底。
⑤區域性水草造景:根據水草的原產地的地理環境所不同而運用各色原種水草塑造,模擬出當地水域的自然水生景觀。
⑥南美風格水草造景:以大型皇冠草類水草為主景,用沈木以及纖巧靚麗的有莖水草和同樣原產的魚類***同勾勒出南美古老、神秘的亞馬遜河流域的某個水域景觀。
⑦西非風格水草造景:大量的沈木、巖石、水榕類水草以及可以在沈木、巖石攀附生長的黑木蕨,加上著名的西非慈鯛科魚類輕松展現原始、狂野的西非水域。
⑧東南亞風格水草造景:椒草、水蘭、墨絲、鐵皇冠等水草搭配小型的鯉科、脂鯉科魚類,塑造出亞洲各國各不相同的水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