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鐘本和的個人成就

鐘本和的個人成就

鐘本和在幾十年的工作實踐中,壹直拼搏在教學科研及工程領域的第壹線,完成了多項重大科研課題。她領導的課題組以國內首創的“料漿濃縮法制磷銨新工藝”和裝置的高水平大型化、國產化、大面積推廣並以此技術改造引進五大磷肥工程取得成功,為我國磷復肥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成果獎和各種榮譽稱號。其主要成就分述如下:

(壹)國內首創“料漿濃縮法制磷銨新工藝”

--磷銨是壹種優質、高效、高濃度氮磷復合肥料,是現代復肥工業的主要品種,能極大地促進農業增產增收。早在1970年代,發達國家磷銨產量已占磷肥總量60%以上,而我國直到1980年代,其產量還不足磷肥總量1%。雖然我國磷資源豐富,但90%以上為雜質含量高難選的中低品位膠磷礦,沿用國內外長期采用的“濃縮磷酸”傳統工藝生產磷銨,其核心設備濃縮加熱器極易結垢且難予清除,致使我國磷銨生產長期未能工業化,國家不得不花大量外匯進口磷銨,以滿足農業需求。

--為開發適合國產中低品位礦生產磷銨的新工藝,鐘領導的課題組開展了磷銨生產過程中不同磷礦產物的物相組成、理化性能和兩種垢層及結構機理的研究,以領先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傳統的“濃縮磷酸”工藝不適合國產中低品位礦生產磷銨的根本原因,提出並證明了用“濃縮磷銨料漿”取代“濃縮磷酸”的可行性,奠定了“料漿法磷銨工藝”的理論基礎。

--課題組與四川銀山磷肥廠合作進行了“料漿濃縮法制磷銨”的開發研究,歷時十年完成了實驗室研究、中間試驗和3萬噸/年工業性試驗,其樣板裝置被國家選為全國小磷肥廠產品更新換代技術予以推廣。在1990年代全國建成3萬噸/年裝置74套,年生產能力達200萬噸以上,從而結束了國產中低品位磷礦不能生產磷銨的歷史,為發展我國磷銨工業開辟了新的途徑。鑒於鐘對該成果的創造性貢獻和對農業增產增收的巨大應用價值,鐘以排名第壹先後獲1984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86年化工部科技進步壹等獎,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壹等獎及發明專利。

(二)完成“料漿濃縮法制磷銨”裝置大型化、國產化技術攻關和成套技術推廣

為實現裝置大型化、國產化和成套技術現代化的新目標,以鐘為總負責人提出的“6萬噸/年料漿法磷銨國產化裝置”和“15萬噸/年料漿法磷銨關鍵技術和設備研制”被分別列入“八五”“九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八五”期間,四川大學牽頭組織全國相關單位***同完成攻關下達的7項子課題,其中“磷酸汙水封閉循環處理技術”“中和濃縮壹體化技術”“內返料噴漿造粒技術”“外環流氨化反應器技術”分別獲國家或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總課題於1995年通過國家驗收,受到原國家計委、科委和財政部獎勵,成果以她排名第壹獲1995年化工部科技進步壹等獎和首屆億利達科技獎,被原國家計委列為全國“八五”攻關有突出成果的五個項目之壹。

--“九五”期間,鐘主持完成了下達的14項攻關子課題,以完整的成套技術在山東魯北化工廠、涪陵化工廠分別建成15萬噸/年、12萬噸/年料漿法磷銨裝置,隨之全國近半數的3萬噸/年裝置改擴建成了6~24萬噸/年的大中型裝置。到2000年全國料漿法磷銨年生產能力近300萬噸,產量大占磷銨總量60%,磷肥總量的20%以上。表彰科技成果的大面積推廣,榮獲2000年教育部科技進步特等獎。

(三)以“料漿法磷銨”聯產技術改造引進五大磷肥工程,取得重大技術進步

--為盡快改變磷復肥落後局面,國家耗資182億元引進以“濃縮磷酸”傳統工藝為主的多項技術和設備建設的五大磷肥工程,因多種原因導致壹家投產後即停產,其余四家年虧損達15億元。

--基於對兩種磷銨生產工藝的深入了解和對五大磷肥工程的廣泛調研,課題組提出的以“料漿法磷銨工藝”改造傳統工藝的聯產技術,先後對五大磷肥工程中的4個工程實施了卓有成效的改造(附件4)。在傳統的磷酸二銨(DAP)生產中,產生的淤渣磷酸和尾氣洗滌液只能返回自身相關系統消化,導致生產能力和能量的損失,將這二者用為與其相匹配的料漿法磷酸壹銨(MAP)聯產裝置的原料,就能以很小的投資大幅度提高傳統DAP裝置的生產能力和運行穩定性,降低消耗並增產優質MAP。2002年四川大學在貴州宏福公司合作建成的60萬噸/年DAP與 20萬噸/年料漿法粉狀MAP聯產示範裝置,以不到2仟萬元的投入使宏福公司57億資產的產出值提高了27%,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料漿法磷銨” 經過25年的開發完善,已經成為我國高濃度磷復肥工業發展的主導技術路線。整體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擁有專利技術多項,成果以“大型料漿法磷銨國產化裝置”榮獲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壹主研)。

(四)開辟磷化工與生物技術、環境工程相結合的新領域

--以磷化工與生物技術相結合,開發成功的“生活垃圾處理與磷礦制肥壹體化生產有機磷肥新工藝”,獲發明專利2項,2001年完成國家經貿委下達的10萬噸/年工業性試驗。該工藝顯著縮短了生活垃圾發酵時間,制得的含有機質過磷酸鈣肥料物性好、肥效高,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開辟了新途徑。成果在四川、湖北成功推廣並以第壹主研獲2002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五)領先國內開發成功濕法磷酸凈化技術

--生產食品與工業級磷酸鹽的熱法磷酸原料黃磷,是汙染嚴重的高耗能產品,每噸耗電量高達14000度左右。各國為此相繼開發多種濕法磷酸凈化技術並完成工業化。課題組於2004年與貴州宏福公司合作完成1000噸/年中試,通過教育部鑒定,為3萬噸/年工業性試驗奠定了基礎。

  • 上一篇:諸葛亮三顧茅廬穿的是豆豆鞋嗎
  • 下一篇:麻花為啥要放小蘇打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