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瑞獸,雄為麒,雌為麟。麒麟形象是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古代龍為帝,鳳為後,麟為聖,麒麟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同龍,龜,鳳壹起稱作四靈,壽達二千余年。麒麟文化也豐富多彩,麒麟主太平,長壽給人帶吉祥,民間把麒麟當作送子瑞獸崇拜,官府衙門也築有麒麟物件和服飾擡升官威,成為等級權貴象征。那麽麒麟是古人集眾獸之長創造的呢?還是歷史真的存在過麒麟這種動物呢?
今人從史書中可以找到蛛絲馬跡,《左傳》載:"哀公(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孔子)觀之,曰:‘麟也!胡方乎來哉!"證明,兩千多年前的華北壹帶確實生活過麒麟這種動物,只不過相當稀少,只有象孔子這樣學問淵博的人才認出來。以後隨著人口膨脹,過分捕殺,麒麟這種動物非常少見了。古人認為"麒麟現世,必有祥瑞。"
六百多年前,明成祖朱棣取得天下,四海升平。永樂十二年(1414年),鄭和下西洋時,手下楊敏到榜葛刺國(孟加拉),其國王進貢壹只神獸(長頸鹿),運到京師後,舉國歡騰。明人認為,長頸鹿的長相和古書中描寫的幾乎壹橫壹樣,壹至認為長頸鹿就是傳說中的瑞獸麒麟。
《瀛涯勝覽》壹書中有精確描寫:"麒麟,前足高九尺余,後兩足約高六尺。頭擡頸長壹丈六尺,首昂後低,人莫能騎,頭止有兩角,在耳邊。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面餅。"古人認為麒麟出現是國家昌盛,天下太平象征。鄭和船隊下西洋,繞過阿拉伯半伯,來到非洲東海岸,長頸鹿故鄉。當地國王再次給大明朝進貢了長頸鹿。
長頸鹿是非洲熱帶稀樹草原特有動物,南非還把長頸鹿當作國獸。索馬裏語稱長頸鹿為“基林”(Gⅰri),音似"麒麟”。明人無論從政治需要,還是現實需要,認定長頸鹿就是傳說中的麒麟,無論是形態,生活習性等幾個特點都出奇的壹致性,以至今天的朝鮮人和日本人仍稱長頸鹿為麒麟。
在上古的時候,中華大地上可能生活過麒麟這種動物,給古人留下深刻記憶,後來滅絕了。麒麟這種動物可能和長頸鹿是壹個祖先,遍及世界各地,由於環境變化,過度捕殺,成了非洲大陸特產動物。明人則把長頸鹿當作祥瑞出世,廣為宣傳,認做史書中的靈獸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