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黏火燒和粘豆包,還有油炸糕

黏火燒和粘豆包,還有油炸糕

文/丘豸

來北京八年了。可能是環境的變化,我常常忽視農歷。也許城市的生活屬於公歷,農村的日子屬於農歷吧,我時常這樣想。

近幾天時間,可能是我寫了壹些關於農村的往事,就突然想起農歷來了。我打開手機日歷特意看了下,才知道再過兩天就是冬至,再過十多天,就進入臘月了。

壹提到臘月,就容易想起老家。在農村,臘月是農家最歡樂的月份,因為進了臘月就快要過年了。意味著在外打工的人們就要回來了,家人們就要團聚了。留守的孩子可以見到爸媽了,異地奔波的夫妻可以擁抱了,老人們可以看到思念的兒女了。

為了這壹年壹度的團聚,人們等待了壹年,為了這個團聚,人們期盼了多少日日夜夜。

在過去,壹進臘月裏,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了。那時候雖然窮,但有些是必須要做的,尤其是黏火燒、粘豆包,每家都要做上很多,放在倉房的大缸裏。

粘火勺又稱粘火燒、粘幹糧。是以糯米、粘高粱米、大黃米或小黃米為主要原料,經過浸泡發酵和水洗之後,上水磨成水面子。再準備些餡子,壹般是煮熟的小豆加糖的豆沙餡,還有以烘熟的芝麻或者蘇子加些鹽末當餡,叫芝麻鹽、蘇子鹽。

包的時候,取小塊面拍成薄片,放入餡子,包成面團,再壓成小厚餅,上鍋烙熟。此餅皮粘、餡甜,營養豐富,是冬季和春節期間民間的主食幹糧。

小的時候,因為家裏沒有姐妹,我和哥哥每年都和媽媽壹起包,壹連要包上兩三天。包了壹簾又壹簾,烙好後是壹簸箕又壹簸箕,放在外邊,凍成冰塊壹樣堅硬,再裝入大泥缸裏。食用時,取出放鍋中餾壹下即可。

有時候也包上壹些粘豆包,蒸上兩鍋。其實粘豆包和黏火勺的材料壹樣,就是加工方法有些差別。粘豆包是揉成團球,放在鍋裏蒸,壹次可以蒸幾十個,比做烙黏火勺快。要說吃,我還是愛吃黏火勺,兩面都有紅褐色的嘎巴,給人感覺更好吃。

說到油炸糕,也是我們東北的特色小吃,主要特點就是皮薄,裏面還是空心的,吃起來外酥裏糯,回味無窮。

傳統的油炸糕是用面粉經過燙面油炸而成,餡料選擇也非常多,白糖芝麻餡、豆沙餡,也可以做成鹹味的。我們做都用糯米來做,就是做黏火勺時特意留下些面子。糯米粉做炸糕口感會更加軟糯。早些年壹般都用豆沙餡。後來條件好了些,也有用芝麻白糖做餡。我比較喜歡甜味,所以做成芝麻餡的。

油炸糕不會做太多,尤其在早些年家裏貧困的年代。那個時候,老百姓吃油都是問題,哪裏舍得用太多的油,還得留著平時過日子呢!要不是為了不讓孩子的盼頭落空,是舍不得“走油”(方言,就是做油炸食品)的。

去年回老家,大嫂知道我喜歡吃黏火勺,特意給我留了不少,放在冰櫃裏凍著。讓我壹回到家裏,就吃到了多年前的味道。

  • 上一篇:跑鉛釣法的正確使用方法
  • 下一篇:思考的流程壹***有幾個步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