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尋蹤謝氏城堡有感

尋蹤謝氏城堡有感

尋蹤謝氏城堡有感

近些年,皇城相府、湘裕古堡、砥洎城等古堡成為晉城市最有價值的旅遊名片,《再回相府》和《古堡,古堡》等大型實地情景劇的精心制作和演出,讓深遠厚重的古堡文化被越來越多的百姓熟知並傳播。

昨天(2022年2月12日)在朋友推薦下,到澤州縣洞八嶺村謝氏城堡走訪。洞八嶺村距市區約30公裏,自駕走二淅線車程約45分鐘。沿途丘陵上冬日積雪素雅聖潔,分外妖嬈。車流稀少,開窗拍照留影,相機所拍的照片遠不及人眼所見的層次感和開闊性。但走出都市叢林,親近大自然,有壹種無比的親近感和沖動。

到達導航目的地,眼前並沒有看到如像皇城相府或湘裕古堡那樣宏偉的古堡。正月十二的正午,鄉村街道上的人寥寥無幾。驅車再往前走,躍然眼前看到墻壁上壹整版謝氏城堡簡介,想必這裏就是城堡的中心位置了。

城堡簡介

謝氏城堡的起源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約公元前820—782年),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歷史。西周時期,周宣王封其元舅申伯為古謝國諸侯。據世代傳承和現有史料考證,洞八嶺村謝氏城堡便是申伯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歷經數十年修築的具有立體防禦網絡體系的諸侯王城址規模的避暑山莊。謝氏城堡運用古代堪輿學(即相地術,俗稱風水術,是壹門歷史悠久的玄術)理論進行選址,因地制宜,依地就勢,隨行生變,將防禦理念融入到建築物的各個層面,使地下、屋內、房頂構成三位壹體完整的城堡防禦體系。謝氏城堡現在遺留的古文化,是周天子的文化遺存和諸侯王申伯的文化體系。公元前688年楚國滅亡謝國後,申伯嫡系以國為姓成為謝氏正宗。

?謝氏城堡***有22個古院建築群落,5個棋盤院、8個四合院、4個三合院、5個依地所建的不規則院落,村的東側建有大宗廟和小宗廟。城堡內設9個城門,8條胡同,8條丁字街,與東街、西街、上街、下街等4條主要街道相連。謝氏城堡內設18個連接通道將22個院落相連,建築面積約15000余平方米,地道及排水系統長約500米,總占地面積30000余平方米,全部是磚木或石砌結構的二層樓。840余間房屋上下暢通,戶戶貫通,院院連通。

古堡尋蹤

走進村中心去探尋古堡,在鄉村派整齊有序的庭院建築中似乎尋覓不到古堡的印跡。再向深處張望,突然看到壹處殘垣斷壁風水閣設計說明圖版。

順著風水閣方向再往南走,看到墻壁上掛著的標識依次介紹為 外相院,門匾:南土是保。源於《詩經 大雅 菘高》 。用詩經中的原句做為門匾,也成為傳承和歌頌謝氏申伯的專用文化。 中門門匾:坤厚載物,出自《易經》。 意思是以寬廣濃厚承載萬物,滋養萬物,造福萬物。 議事廳門匾:克勤克邦。 寓意對待國家事務,世世代代要竭盡全力,勤勉工作,成由勤儉敗由奢,要品德高尚並自律構建和諧家庭。

眼前的“議事廳”遺址是議論國家政事的地方。壹進三院落。廳前氣派的影壁不知去向,但仍能感受到這座古建的莊嚴。

再往後是 八卦院 ,為澤州縣不可移動文物洞八嶺十壹號院, 門匾:陳留世裔。 陳留是謝氏發祥地,現開封陳留。陳留堂是謝氏最早的堂號,這塊匾額告訴世人,洞八嶺村的謝氏是申伯嫡偉百世的正宗族群。門匾上介紹的八卦院北房墀頭上有兩個太極圖,西北角有天馬,馬為乾西南角有神牛望月,牛為地,地是坤; 裏頭院門匾:南國是式,也源於詩經《詩經 大雅 菘高》。 寓意城堡內人們要以南國為榜樣,把謝氏城堡建設為太行山南巔的避暑勝地。

所有院內的雕刻都為壹陰壹陽。可惜的是院內斑跡駁駁,亦無從考證。

仔細品味,所有介紹中的雕刻和太極圖,植根於中華民族之中的道教文化;匾額上的家訓族規,又是儒家文化的範本。?

再順著街道往前走,壹個整齊的院落再次映入眼簾。院落中壹個狹小的壹線天洞穿而過。走近壹看,是兩排民宅的滴水胡同,區區不足兩尺的胡同中卻別有洞天。仰望兩個屋檐的陽角線和犬齒相交的瓦楞線,彰顯著中國古建築的建築美學藝術。除此以外讓我慨嘆的是南北兩院相鄰兩面墻壁因運用不同材質修建帶給我的視覺沖擊和心理感應。南青磚,北青石,壹陰壹陽,像是壹對戀人的守護和告白,尤其是青石磚在采鑿鑿刻時留下的壹道道紋理,壹彎彎水月,壹堆堆蜂窩,每壹塊青石磚猶如壹幅壁畫拼接著這個城堡的故事。

傳說古堡中及村周圍均有回音壁、回音閣套、回音巷道、空石板街道等,遇到響聲,音量倍增。在各處回音壁的作用下,回音可相互傳導,在各條街道處處能感受到具有傳播聲音的功能,構成古代建築學中具有信息傳導功能的建築體系。有人感慨:天籟疑難辨,聲鐘誰可分,實為精妙絕倫的建築傑作。

但這樣的傳說現在已經無從考證。

古堡復興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搖籃裏,有言之:壹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陜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謝氏城堡三千年的文化積澱,是回眸歷史的壹處絕佳窗口,有許多知名人士評價:古謝國城址的縮影,中華民族儒道文化的載體,炎黃文化史的“活化石”。遺憾的是如今已人去樓空,失去了昔日的生活氣息,在風雨飄搖中衰敗殘破。走進風燭殘年的謝氏城堡,深感古村落的雕零,同時也對古堡的修復與振興充滿期待。

2008年7月17日 馮驥才先生 曾為謝氏城堡題詞勉勵: “守住中華遺產” 。2012年4月5日親臨考察時再次題詞呼籲: “古村哀鳴,我聞其聲。巨木將傾,誰還其生?快快救之,我呼誰應”!

謝氏城堡承載古村落的文明,也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研究它是為了解讀藏在深宅的遠古文化符碼,觸摸民族文化的脈絡,在給人們帶來美感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當振興鄉村的號角吹響時,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壹個新課題。在振興經濟的同時,更要挖掘和開拓文化的復蘇和重建,當然這個課題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更需要我們在原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基礎上,描繪出新時代最立體、最多元的畫卷。

走進故土,挖掘歷史,重塑文化,振興鄉村,願祖國的每壹塊土地上都插上實現中華偉大復興夢的翅膀!

二O二二年二月十三日撰稿

(第十篇)

  • 上一篇:黃酒的制作方法過程
  • 下一篇:小學生閱讀的《弟子規》***分幾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