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壽山石是從什麽時間開始實用的 都有哪些歷史故事

壽山石是從什麽時間開始實用的 都有哪些歷史故事

由於壽山石“溫潤光澤,易於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於作雕刻的材料。1965年,福州市考古工作者在市區北郊五鳳山的壹座南朝墓中出土兩只壽山石豬俑,這說明,壽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為雕刻的材料。

元代篆刻家以葉蠟石作印材,使壽山石名冠“印石三寶”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將相的百般青睞,從而形成壽山石雕刻藝術從萌芽到發展到鼎盛的壹脈獨特的民間工藝文化史,壽山石雕也成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愛的文化藝術珍品。

當今,作為藝術的壽山石雕本身,可以說不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已經發展成為壹門獨特的藝術。但從歷史的角度看,它見載於典籍的文字史料卻又如此缺乏。毋庸忌言,壽山石文化是在嚴重的“缺血”狀態下發育起來的。這是壹種文化的錯位。

壽山石雕的地位十分特別:壹開始便被作為雕刻粗用器具的原材料,壽山上的僧侶,閑時就地取材,用壽山石雕香爐、念珠、佛像等,還被廣泛作為殉葬的石俑。這些最早的雕件絕大多數都石質粗劣,雕工粗陋。如今很難見到明朝以前,工好材優的壽山石圓雕,甚至,連質地粗劣,雕工簡陋的圓雕也難見到。顯然壽山石雕在當時只被當作壹種廉價粗俗的日常品。缺乏可作為考據的實物,無疑給壽山石文化史的考證增加了難度。

元明以降,壽山石的“身份”開始“兩極分化”,這種“分化”在清朝表現得最為充分:或貴為天子身邊的寵物,或賤比民間的粗雜之物。宋元明以來,偶有極個別材質較精的“幸運兒”巧遇青睞,被精雕細琢,擺進文豪權貴的案幾之上,壹時身價百倍。除此以外,絕大多數石雕仍然逃不開“貧賤”的地位。

任妳隨意審視壹種諸如“茶文化”、“鬼文化”、“才子文化”等,動輒都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典籍卷帙浩瀚,與此相比,在壽山石藝術的文化坐標上,有壹個特殊的“盲區”:就

是“書面文化”的嚴重“缺血”。被稱為壽山石文化的第壹部專著的出現晚在清朝,高兆的《觀石錄》,全文2700字。書中對壽山石進行了“山坑”、“水坑”的簡單分類,對140余枚壽山石作了描述和評價,分神、妙、逸三品,並言及石雕名人潘子和、謝奕、楊玉璇等人的藝術技巧,總結了他們雕刻壽山石“相石”、“解石”及磨光的經驗。其實,《觀石錄》只是壹本薄薄的壽山石的“文化品玩”雜感,難稱“理論”。

稍後,毛奇齡著《後觀石錄》,全文也只有3600多字,對49枚壽山石作“品玩”式的記錄。文中較有歷史意義的是對壽山石分類上首次提出“山、水、田”三坑之說,至今仍普遍被人們接受。“前後觀石錄”被後世譽為“雙璧”。乾隆年間,藏石家鄭傑編寫《壽山石譜》,壹反高、毛“因相命名,隨色取號”的定名法,提出以產地命名石種的觀點,被後人普遍采納。

所謂文化,狹義地講,就是文人對事物文化的介入。“前後觀石錄”的面世,標誌著文人從文字上對壽山石藝術的真正介入,但“兩錄”充其量只是帶有欣賞性質的文化隨筆而已,真正較為完整、全面且理論性較強的壽山石專著應該是龔綸對壽山石的名品、產地、征故和雕冶作系統的評價的《壽山石譜》,全文壹萬余字。

而後,還有張宗果的《壽山石考》、陳子奮的《壽山石印石小誌》、潘主蘭的《壽山石刻史話》、方宗王圭的《壽山石誌》及《壽山石全書》、陳石的《壽山石雕藝術》、施寶霖的《印鈕藝術》、陳石和王植倫合著的《壽山石文化》等。這,大約就是幾千年歷史中有關壽山石雕藝少得可憐的壹點“專著”文字的“代表作”了。此外,還有壹點歷代名人吟詠壽山石的詩句、散文等文學作品。與卷帙浩瀚的中華傳統文化相比,數量上少得可憐。

石農們的壽山石“文化”是幾個全世界“通用”的“傳說”,諸如女媧補天、鳳凰下蛋之類,既可用在鐵馬冰河的北方,又可用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只要故事的地點改換壹下就行。藝人們的“理論文化”通常是“壹相抵九工”之類的“經驗談”,往往只是“口頭文化”,需幫閑的墨客整理成文,才能得以留傳。真正占踞文壇的文人雅士常“惜墨如金”,不屑為這“下裏巴人”“浪費”筆墨。

19世紀以來,中華民族壹直沈陷於烽火戰亂的嚴重侵擾之中,諸業俱廢,民不聊生。壽山石雕行業也難於幸免。解放後,星移鬥轉,滄海桑田,百廢俱興,壽山石雕藝人的身份有了實質性的變化,他們從卑微的社會底層壹下子變為受人尊敬的民間藝術家。壽山石雕藝人們自發組織了雕刻組,不久,東、西兩大門派又屏棄宗派之見,聯合成立了合作社,並發展為後來有數百人的工藝石雕廠,結束了長期以來壽山石雕刻界“各自為戰”的“單幹”局面。

新老藝人們壹起創作、研究,互相取長補短,大大地拓寬了創作的路子及思想的境界。揉諸派於壹堂,結合薄意、鏤雕、透雕、鏈雕等技法,在傳統的基礎上吸取其他美術的長處,擴大了題材內容的領域,技藝與素養都大有長進,形成壹種技藝上的知識回環。政府選送藝人到美術院校深造,藝人們在美院中接受藝術熏陶,藝術境界得到提升。數十年來,每日刻苦練就的“基本功”,和許多零碎的“經驗”與靠長期的實踐得來的潛在的藝術觀有了理論高度的涵蓋,使壽山石雕藝產生突破性的進展,壽山石“實踐文化”進入壹個新的境界。

實踐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文字文化”“缺血”的“貧瘠”局面仍然壹時難於改觀,文化是需要時間長久的“溫養”的。

名石傳說

編輯

在長達1500多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各朝代的民間傳說中都有著壹些動人的壽山石傳奇神話故事。

“女媧遺石在人間”

相傳在混沌初開之時,女媧氏駕著祥雲遨遊在蒼穹之中,見到蒼三山峰,泱泱壽溪水,競打動了這位仙女之心,將補天用的斑斕彩石,飄灑在壽山的田野山林溪河之間。這天上的彩石,灑在壽山溪畔壹帶良田沙灘中堆積,經後期自然條件改造,由於堆積環境的差異,有的變成了金燦燦、黃橙橙的“石中之王”田黃石;有的形成了花田石、黑田石、白田石以及硬田石;有的漂落在溪水及河流中形成了鵝卵狀的溪蛋石、溪管石以及在水洞中堆積的牛角凍、水晶凍、瑪瑙凍及環凍;而更多的彩石則飄灑在連綿不斷的山崗上和山坡沙地粘土中,形成名目繁多的壽山石品種,如高山石、旗降石、大山石、芙蓉石、杜棱石、全獅峰以及牛蛋石、鹿目田、鱟箕石、坑頭田等寶石,這就成了“天遺瑰寶留閩中”之佳話傳奇故事。

關於“女媧遺石在人間”另有壹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時代天塌地陷,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女媧,為了拯救人類,曾經煉石補天,女媧補天之後,還剩下許多大小不壹的靈石,於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視,最後發現福州壽山細林清幽,景致絕美,就把這些曾經用於補天的靈石撒向了壽山的大地,這就是壽山水田中的田黃石。壽山石田黃石傳說更令人神往,因為在我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甚至在整個地球上,為什麽只有壽山的水田裏才會有這種珍貴寶石的存在呢?這是女媧對壽山特別眷顧的結果。

“鳳凰彩卵留人間”

相傳,在天帝禦前鳳凰女神奉旨出巡到福州北峰郊區壽山,在壽山秀麗景色的吸引下,途中降下雲端,在壽山的幽林山野中憩息片刻,喝了金山頂的天泉水,又食了猴潭的靈芝果,在壽山溪的清泉沐浴戲水,嗣後,更枕著高山的山峰酣然而睡。當她壹覺醒來的時候,百鳥正朝她歌唱,此時山花也為她怒放,而自己身上的羽毛也變得更鮮艷,更加溢彩流露,體態愈加雍容華貴,令她對壽山生起來了思戀之情。離別之際,依依不舍,離愁無限,她希望自己的後代能在這秀麗無比的山間闊地繁衍生息,後來鳳凰女神留下彩卵變成了晶瑩璀璨、五顏六色的壽山石。

“仙人遺棋子陳長壽撿石發大財”

傳說過去北峰的壽山不叫作“壽山”。山下住著個樵夫叫“陳長壽”,十分喜歡下棋,而且棋藝很高。有壹天,陳長壽上山,看見兩個老人在壹塊大巖石上下棋,心裏發了癢,就站在旁邊看得入了迷。兩個老人覺得有趣,便說:“先生,難道妳也懂得下棋?”陳長壽點點頭笑著說:“頗懂得壹些。”兩個老人都高興起來:“那好,我們同先生下幾盤棋。”想不到,下了幾盤棋,陳長壽都贏了。老人說:“想不到人間有這麽高的棋藝。今天我們都輸給了妳,沒有什麽好送,就這壹盤棋子給妳吧!今後妳不必去砍柴了,自有好日子過。”說罷化作壹陣風走了。陳長壽知道兩個老人必是神仙,忙收拾了殘棋,跪在大巖石上朝著蒼天叩謝仙人的送棋之恩。

陳長壽得了壹盤棋子,依然沒有忘記要砍了柴再回家。他壹邊砍著柴,壹邊還想著下棋的事。誰知不小心,袋子裏的棋子都掉到地上。正想撿起來,壹顆顆棋子忽然間都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小石頭。小石頭長成大石頭,大石頭又生下小石頭。他撿著撿著,壹時也撿不完。陳長壽並不貪心。他撿了壹些小石頭,便挑壹擔柴火回家,對妻子說了神仙贈棋的事。妻子說:“妳真傻,這些石頭說不定都是寶貝,可以賣許多錢。明天妳也不用去砍柴。我們壹起到山上去撿石頭。”自此陳長壽夫婦天天上山撿石頭。每天天色將暗,石頭差不多也將撿盡了,可是第二天又會生出許多的石頭。

陳長壽撿了石頭後挑到福州,果然賣了許多的錢。自此陳長壽發大財,出了名。以後這座山就用他的名字稱“壽山”。那些小石頭也稱為“壽山石”。

“蜂蜜化石”

傳說清康熙時,壽山石農,犁田世世兼養蜂,采花釀蜜自何代,金漿玉髓相交融,深埋土內久成骨。亦如琥珀結自千年松,即是瑰麗的壽山石裏由蜜蜂軀身和蜂蜜長年深埋地下而化成的。

“高僧求石”

傳說在南宋時有壹位高僧(有的說是皇帝),在壽山山崗上設“臺”奠天、念經,十分誠懇,精誠所至,連續幾天幾夜,長久不眠,感動上帝,即天降彩石、天花落地,化作五彩石子,這就是壽山石,故傳說壽山石是上天賜於人間的瑰寶。

“乾隆壹夢”

相傳乾隆皇帝曾經做過壹個夢,夢見自己受到玉皇大帝的召見,玉皇大帝賜給他壹塊黃色的石頭,還賜給他“福壽田”三個大字。乾隆醒後覺得這是壹個“瑞兆”,但是對夢境中的情況,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大臣給自己“圓夢”。壹位閩籍大臣聽後連忙脆倒稟告:玉皇大帝賜給皇上的壹定是產於福州壽山的田黃石,因為這正合玉皇大帝賜書的“福壽田”三字。乾隆皇帝聽後極為高興,認為這確實是老天爺對自己的恩賜,從此,每年元旦祭天大禮中,都要在供案的中央供上壹塊田黃以祈求上蒼賜於自己多福高壽、王土廣袤。

“田黃治病”

相傳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衰鴻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徽風陽有個窮小子朱元璋

最開門的壽山田黃圖片(3張)

,為了躲避災荒逃到了福州壽山。他饑寒交迫,又偏偏碰到大雨,走投無路後躲進了壹個壽山石農采掘壽山石的山洞。這場雨壹連下了幾天,他也就在山洞裏睡了幾天,幸好沒有餓死,否則就沒有後來的明太祖了。等到雨止天晴,朱元璋壹骨碌爬了起來,這時奇跡發生了,他原先滿身的疥瘡,突然不治而愈。原來他睡在田黃石的石粉上面,是田黃石治好了他的病。到後來,他當了明朝的開國皇帝,還專門派太監來開采田黃石。

在清代帝王的眼裏,田黃的地位超過壹切的珍寶。而民間相傳,田黃石可以驅災避邪,益壽延年,所有這些都為田黃石蒙上了壹層神秘的色彩。因此,自清乾隆以來,田黃石壹直是人們夢寐以求的至寶,也正因為如此,壽山村的水田自清代以來已被翻掘了無數次,如今的田黃幾近絕產,在民國就有“壹兩田黃三兩金”之說。而今壹塊極普通的田黃也要數萬元人民幣,其價格早已超過“壹兩田黃十兩金”,而精品田黃更是價格驚人。

  • 上一篇:誤以為中國的日本十大歌曲
  • 下一篇:春節趣味活動方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