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範文模板匯總
古詩詞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範文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誦讀古詩,結合課文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泊船瓜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運用所學的方法感受補充作品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方法體會《鄉愁》的情感。
教學過程:
壹、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傑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壹顆。誰來介紹壹下王安石?
1.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
2.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壹首詩——《泊船瓜洲》
3.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
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詩意,悟詩情。
過渡:此時詩人就在自己故鄉不遠的瓜洲,他寫下這首詩,想說什麽呢?我們壹起來學這首詩。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壹讀詩,讀準字音,並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麽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麽詞?
隔開了什麽?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壹水)讀壹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裏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還從哪裏知道山很少?(摳住“只”。)
讀壹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壹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的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呢?從哪裏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麽意思?說說這壹句的意思。
詩人在什麽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麽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壹說?
f.誰能把整個作品讀壹讀?
g.讀完以後,妳們知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麽情感?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麽觸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環境,見詩人之所見,聽詩人之所聽,想詩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與詩人產生***鳴。
1.引入情境,引導學生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裏?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
想些什麽?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而此時正是什麽季節?詩人怎麽說的?(春風又綠江南岸)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壹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詩人只用了壹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曾用過“滿”“到”“過”十幾個字,經過反復推敲,最終定為“綠”。詩人為何獨獨鐘情於壹個“綠”字呢?
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讓我們壹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3)春天來了,春風僅僅吹綠了“江南岸”?作者為什麽這樣說呢?
(從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於江北,但也不可能壹江分成兩世界;因為詩人平生際遇、此時境況,使得詩人所思盡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導品讀。
(1)妳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誰來讀壹讀?
(2)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註意節奏,還要讀出關鍵字。再讀。
4.小結: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
5.齊讀。
四、歸納學法,拓展學習。
1.總結全詩,歸納學法。
我們了解了詩人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理解了詩題的意思;
板書:知詩人,解詩題
通過抓住關鍵的字,理解了詩歌的內容;
板書:抓字眼,明詩意
最後通過體會作者的情境,領悟了詩人的感情;
板書:入詩境,悟詩情
這就是欣賞詩歌的方法。
板書:欣賞詩歌
2.拓展閱讀余光中《鄉愁》。
過渡:王安石與南京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老師還要介紹壹位漂泊海外與南京關系密切的現代詩人——余光中。
(1)教師簡介余光中:
臺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就讀於南京五中,高中畢業後選擇了金陵大學。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就是因為《鄉愁》壹詩引起轟動,又被稱之為“鄉愁詩人”。
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這篇作品
(2)教師範讀,幫助學生領悟。
聽老師讀壹讀,看看自己有沒有體會。
(3)學生自讀。
通過自己讀,聽老師讀,有什麽感悟?
板書設計:
欣賞詩歌
知詩人,解詩題
抓字眼,明詩意
入詩境,悟詩情
第二課時《秋思》《長相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過程:
壹、溫故知新,把握主旨。
1.復習《泊船瓜洲》,重溫思鄉情。
壹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還,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春滿大地,離家已久,思緒萬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2.明月千裏寄相思,故鄉,不管身處何時何地,妳,都是我們心中永恒的家園。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另外兩首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
3.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通過看註釋,查資料,試著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二、對話文本,入情入境。
(壹)學習《秋思》。
1.指名朗讀古詩。
2.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1)體悟“見”之蕭瑟。
◇“見”什麽意思?見到什麽?(秋風)
◇看到“秋風”這個詞,妳會想到什麽?(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壹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唐代洛陽應該是何其的繁華,然而這壹切詩人卻視而不見,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
(2)想象“意”之萬重。
◇“家書”是什麽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妳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麽?
◇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他祖籍吳郡,後客居洛陽。
◇假如妳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詩人,妳還會在家書中寫些什麽呢?
◇這麽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麽?(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小橋流水的故土啊,妳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
句詩。
(3)品味“開”之內涵。
◇“開封”是什麽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麽時候“開封”?為什麽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
◇“恐”是什麽意思?為什麽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麽?
◇妳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壹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妳當時心中會說什麽?那壹刻,妳的神態,妳的舉止又怎樣?——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妳就是行人,妳目睹了詩人這壹奇怪舉止,妳會怎麽說?這兩人之間會發生什麽故事?——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當家書終於“開封”之後,妳能想像詩人又是怎麽做的?(添上壹筆,補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動。)——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從這個“開”字,妳讀懂了什麽?
3.誦讀提煉。
千言萬語說不盡,千愁萬緒難落筆,這正是——(學生齊讀古詩)
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這真是——(學生齊讀古詩)
這就是《秋思》,壹個遊子說不盡,敘不完的思鄉情。(學生背誦全詩)
(二)學習《長相思》。
1.看插圖,說詞意。
欣賞課文插圖,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互說插圖所繪情景,並從這首詞中找到相對應的描寫景物的詞語。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詞的大意。
2.討論:
(1)抓意象,山水風雪行。
◇說說“山壹程,水壹程”、“風壹更,雪壹更”的意思。(舊時壹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
◇想象“山壹程,水壹程”、“風壹更,雪壹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詞語形容“山壹程,水壹程”、“風壹更,雪壹更”嗎?(千山萬水、風雪交加)
◇指導朗讀,通過回返復沓的朗讀讀出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2)品意蘊,故園無此聲。
◇“此”是什麽意思?“此聲”是指什麽聲音?在什麽情況下發出這樣的聲音?(隨機點撥“千帳燈”、“聒”)這樣的聲音這樣的情景會帶給妳怎樣的感受?◇頂頂帳篷,點點燈火,本該是多麽豪邁多麽壯觀!然長途跋涉之後,在這樣壹個野外宿營的寒夜裏,卻要聽著寒風朔雪的嘈雜聲,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讀這首詞。
◇“故園”指什麽?“故園無此聲”,故園沒有什麽聲音?故園有什麽?想像說話。
◇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詳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這壹切的壹切交織在壹起,融成了壹個字,壹個包容作者此時心中壹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學生齊“碎”。)帶著心碎的感覺讀下闋。
◇從這壹個“碎”字,妳讀出了作者壹顆怎樣的心?再讀下闋。
3.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三、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1.再次回讀這兩首思鄉詩詞。
2.體悟這兩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前者善於從尋常細節入手,刻畫入微;後者善於將寫景與敘事融於壹體。最終目的都為抒情。)
3.鴻雁傳書,千言萬語;夜宿邊關,千辛萬苦。山高水長隔不斷我的思鄉情,歲月流逝剪不斷我的思鄉情。——師生***同激情回顧《泊船瓜洲》,《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鄉愁,是遊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是遊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後,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湧起——再次激情誦讀《秋思》、《長相思》。
5.課後收集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交流。
板書設計:
秋思
見秋風;意萬重;復恐、不盡;又開封
長相思
身在征途蕭蕭風雪難入夢
心在故園羈旅懷鄉情意濃
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範文二
壹、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壹課時
壹導入
古詩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寶,今天又到了欣賞古詩的時間了,首先,讓我們來進行背詩大賽。
今天來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顧壹下我們曾經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生各抒己見。今天妳就選擇妳喜歡的方法來研究這首古詩
二學生自學
先讓學生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小組選擇喜歡的方法,***同學習古詩教師桌間巡視。
三匯報自學
小組選出代表匯報自學情況
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1重點詞語綠
2時句的意思
3幾個問題
(1)為什麽詩人覺得只是“壹水”“只隔”呢?
(2)體會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用法
(3)作者這兩句詩提到了三個地方之間的距離,他到底要說的是什麽意思呢?”“京口和鐘山離得很近,這與作者有什麽關系呢?”
四總結延伸
1熟讀成誦
2練習背誦
3改寫短文
4妳離開過家嗎?妳能體會思念家鄉的滋味嗎?用幾句話寫下來
五課堂總結
學生自由談本節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壹回顧復習
指名背誦泊船瓜洲,總結上節課的學法
二導入
1出示古詩
2指名朗讀
三學生自學
分組自學後兩首古詩,教師巡視指導排憂解難。
四匯報自學
小組代表匯報本小組的學習情況,集體糾正。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重點指導
1有感情的朗讀,杜仲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時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3指導背誦
五感情升華
讀壹讀第五課學習的三首古詩,想壹想這三首古詩有什麽***同點,(都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但是使人在表達方法上卻各有特色,比較壹下這三首古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麽不同的地方。
妳還知道那些古詩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之情?課後收集壹些讀或被給同學聽,比較壹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麽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範文三
第壹課時
壹、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同學們,妳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是呀,故鄉的月亮總是那麽令人懷念,今天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壹首與“月”有關的詩。
3、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bópō)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二、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1、課前,妳們通過收集資料,都知道些什麽呢?
⑴“瓜洲”現在揚州的壹小鎮,位於長江北岸。
⑵王安石,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2、解題:
“泊船瓜洲”(“泊”是“停泊”的意思。)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全班齊讀,註意讀準字音。
2、根據註釋,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自由朗讀,並從詩中找出能集中表達詩人想回家的壹個字。(“還”字)
四、緊扣“還”字,披文入情
1、自由匯報:
妳學懂了什麽?
2、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習:
⑴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問:從這兩句詩句中妳還體會到什麽?
(可提示:從“壹水間”、“只”、“數重山”等詞去體會)
生:我能體會到作者離家非常近。……
(板書:靠家近──很想還)
⑵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①讀讀詩句,想象畫面。
②推敲詩句用詞的準確:
將“綠”字與詩人曾想過的“到、過、入、滿”作對比,想壹想詩人為什麽最後選”綠”?
③啟發想象:
假如妳來到江邊,望著僅僅壹江之隔的對岸,而對岸的不遠處就是妳離開很久、思念很久的家鄉,此時妳有何感想?
(引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④引導學生概括詩人此時這種強烈的思鄉之情:
(板書:思家切)
過渡:詩人思家切,可他能還嗎?(學生板書:不能還)
3、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體會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
五、自主探究,感受詩境
1、課文學到這裏,妳有什麽疑問嗎?
(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詩人為什麽不能還?……)
2、討論、升華詩情:
既然詩人已經離家很近了,而且他又這麽渴望回到家鄉去,那他為什麽不回去看看呢?
3、學生先猜測有幾種可能,師再順勢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
(詩人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雖到家門卻不能還,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強烈的思鄉情深深地震撼了我們。)
4、同桌互說詩意。
5、分男女生讀古詩。
六、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
剛剛我們通過初讀詩句──緊扣題眼──朗讀感悟的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這首詩,下面我們繼續學習《秋思》。
2、初讀詩句,了解詩人情況。
3、合作學習,了解詩句大意:
⑴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心中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壹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
⑵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帶信的人將要出發的時候,我卻又打開了封好的信。)
4、指導朗讀,感悟情感。
七、咬文嚼字,體會“推敲”
1、師:同學們,妳們知道嗎?這兩首詩中都因某個字用得特別妙而成為千古絕句,有誰知道是哪兩句詩、哪兩個字嗎?(綠、見)
2、過渡:
我們已經體會了“綠”字的妙用,那麽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妳的理解。
3、師講解:
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雕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
4、總結:
秋風無形,但處處可“見”;壹個“綠”字,表達了眼前壹片景,胸中無限情;壹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壹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現在讓我們也來當壹回王安石,推敲壹下以下的句子該用什麽字好。
5、填字練習:
⑴選擇最恰當的字填入括號內,並說說理由:
旺、濃、鬧
紅杏枝頭春意()。
起、動、翻、皺、拂
風乍起,吹()壹池春水。
⑵自由填字:
春風吹()了樹梢,吹()了小草,
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八、反復誦讀,指導背誦
1、有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2、指導背誦。
第二課時
壹、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1、上節課,學習了兩首思念家鄉的古詩,今天繼續學習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長相思》。課前通過收集資料,妳們有哪些收獲呢?(從作者生平及作品內容等方面進行交流。)
2、簡介作者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是清初滿洲貴族人士中,文學造詣很深,藝術成就很高的詞人。他的作品大多數反映滿洲貴族的生活情調,盡管缺少廣泛的社會意義,但情真意切,顯現著壹種華貴的悲哀,壹種優美的感傷。他和朱彜尊、陳維嵩被稱之為清代”詞家三絕”。
3、這首詞作於康熙十二年(1681)。是作者隨康熙皇帝東巡到山海關的途中所作。
4、納蘭性德善作詞,反對模仿,強調獨出心裁。“長相思”,詞牌名,內容多寫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二、自查釋疑,讀懂詩句
1、學生試讀,思考:
這首詞寫了什麽內容?有什麽不懂的地方?
2、學生試講,逐句理解:
(註意書上的註解)
⑴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走過壹段山路,又走過壹段水路,我向榆關那邊行。夜深了,周圍千百座帳篷裏亮著燈。)
⑵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風兒刮了壹更天,雪又下了壹更天,刮得我心兒碎,連回鄉的夢都未做成。在我的家鄉啊,可沒有這樣的風雲交加的聲音。)
3、再現形象:
這首詞寫的是什麽呢?
4、觀察插圖:
想象作者深夜站在軍帳外,他在望何處?心裏又在思念誰呢?
三、討論探索,感受詩境
1、根據插圖,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麽詞人在夜深時無法入睡,這是怎樣的壹種感情?
2、討論探究,感受詩境:
(從詞的內容看,寫的是從軍出征的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作者無法入睡就是因為思念家鄉、懷念親人。)
四、反復誦讀,體會詩情
1、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麽樣的感情?
2、這種思鄉之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觸景生情)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情。
五、積累內化,拓展延伸
1、背誦全詞。
2、搜集表達思鄉情感的詩詞,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