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為宗旨,構建和實施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紮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二、改革目標
1、目標多維
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只局限於學生認知方面的發展,還應包含學生意誌、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因此,新型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諸如情感、意誌、興趣、需要、價值觀、品德、審美情趣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2)掌握學科思想方法與學習方法――過程方法目標;(3)掌握學科知識,培養學科能力――知識與能力目標。
2、多元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更多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缺乏和諧的師生雙向交流,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喪失,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新型的課堂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全過程,師生實現交流、互動,在***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在教學中是合作的夥伴、交心的摯友。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元互動成為教學的亮點,只有多元互動才能產生教學的***鳴,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才能使課堂教學收到最大的教學益。
3、以學定教
學是教學活動的本源、基礎與條件,教必須建立在學的基礎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完全取決於能否按照學的客觀規律而施教,因此,課堂教學必須“因學論教”。其壹,課堂教學的內容、方法及結構模式,都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並以最終達到教學目的來籌劃。其二,課堂教學要滲透學科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只有以學為本,因學論教,才能產生積極的整體效應。
4、方法優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風格等就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們壹方面倡導“合作”、“探究”等,另壹方面我們也應該科學把握好和運用好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演示法”等。無論采用什麽教學方法,都應該遵循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實踐為主線能力為目標;育人為主旨。
三、基本原則
――主體性原則。充分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其才能,發展其個性;要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滿 *** 的課堂教學氛圍;要發揚教學民主,還學生壹定的自主選擇的權力。
――開放性原則。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壹個開放的教學空間。這種開放性表現在學生心理安全方面,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心態是開放的、自由的、不受壓抑的;表現在教學內容上,既不拘泥於教材,又也不局限於教師的知識視野;表現在思維空間上,重視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訓練,不能輕率地否定學生的探索;表現在教學結果上,不滿足於課本、權威、教師的所謂標準答案,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過程性原則。要改變過去把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的簡單做法,課堂教學的重心由教學生記憶現成結論為主轉到引導學生探求未知上來,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加強思維訓練,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挑戰性原則。教師要倡導和鼓勵學生開展三個方面的挑戰:壹是敢於向教師挑戰,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學生發表與教師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二是敢於向課本挑戰,鼓勵學生提出與課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於向權威挑戰,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質疑權威的......>>
問題二: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哪些 教學模式有哪些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編寫意圖、完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壹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壹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壹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壹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壹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壹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壹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壹些。選擇壹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壹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準。
問題三: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有哪些 壹、討論式教學模式
這壹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同解決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直至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習的方向,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交互式教學模式
這壹模式主要是在討論教學模式基礎上的改進與優化,增強了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由於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師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更加及時地了解課堂的動態,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實踐式教學模式
這壹模式主要是針對壹些實踐性較強而且具備必要條件的課型進行設計的。其主要的特點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探索知識,掌握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講座式教學模式
這壹種模式主要是對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方面的潛在因素進行專門的學習,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在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問題四: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哪些 (壹)設置適宜情境,創設主動參與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因教材和學生的不同,創設實際的教學情境,安排教學活動,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手、動腦、交流、表演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是壹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語文課本中,不乏深受學生喜愛的作品。音樂性和節奏性很強的篇幅,教師可以為學生配樂或讓學生自由朗讀,使更多的學生享受參與的快樂。故事性很強的課文,除了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感受參與的快樂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表演課文中的故事情節。如五年級《中彩那天》壹課,教師在教學時,要學生理解課文中壹句話“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那貧困的家最富有的時刻。”當學生通過文字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後,為了進壹步讓學生體會父親誠實、正直的品質,讓學生表演父親與庫伯先生打電話這壹段內容,學生在教師為他們創設的情境中表演打電話的情節,學習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通過“電話交談”使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父親的好品質,同時產生了學好課文的強烈願望。
(二)鼓勵質疑問難,培養主動參與意識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要創設讓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壹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壹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他們好學深思、學習主動性充分調動的表現。”教師應允許和鼓勵學生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更多理解,對疑問有與眾不同的解釋。愛護和培育學生的好奇心、質疑習慣,是培養他們創新意識的起點。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讓學生多問、多想、多說,從不輕易給學生壹個標準答案,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獨樹壹幟的觀點,培養敢想、敢說、敢做、敢爭論的精神,使學生產生創新的欲望和 *** 。如在教《草船借箭》壹課時,壹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課文中寫曹操調了很多弓弩手來射箭,那他們為什麽不射‘火’箭呢?用“火”箭不就可以把諸葛亮的草船燒掉了嗎?”聽了學生的問題,教師大吃壹驚,作者的寫作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詞句的理解,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知天文識地理的傑出才能。這個問題完全出乎教師的意料,所以覺得特別尷尬,但是當看到孩子充滿疑惑的眼神時,教師毫無猶豫地表揚了他:“妳確實是壹位很會思考的同學,這個問題問得挺好,老師都沒考慮到,看來課後我們可得好好討論壹下。”後來,這個問題不但引起了學生的討論,也成了老師討論的焦點。因此,教師不可抑制孩子的提問,應鼓勵學生多疑多問,激活思維,培養學生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誘發創新意識。
(三)優化教學形式,創造主動參與機會
在課堂中,教師要註重學生的自主參與,通過獨立學習、小組討論、集體評議、師生交流等多種教學形式,使自己在整個環節中起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多讓學生各抒己見,多聽學生意見,與學生默契配合,達成思維***振與感情***鳴,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如第七冊教材中《燕子》壹文,教師在教學最後壹段時,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接著請學生談談“讀了這段妳有什麽感受?”使學生初步感受燕子停歇的優美姿態,然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妳認為哪些詞句美?為什麽?”這時,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賽,最後經過交流、評議,深深體會到了文章的意境美――“落”,寫出了小燕子飛倦了,停歇時動作輕盈、靈巧;“痕”――痕跡,若有若無,因此,從遠處看,燕子就像正待演奏的樂譜。“多麽美的燕子停歇圖啊!”學生從內心發出了由衷的贊嘆,可見,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真正發揮。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給學生營造了主動參與氛圍,點燃學生的心靈之火,給他們創造展現個性的機會,......>>
問題五:小學快樂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有哪些 壹、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為宗旨,構建和實施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紮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二、改革目標
1、目標多維
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只局限於學生認知方面的發展,還應包含學生意誌、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因此,新型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諸如情感、意誌、興趣、需要、價值觀、品德、審美情趣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2)掌握學科思想方法與學習方法――過程方法目標;(3)掌握學科知識,培養學科能力――知識與能力目標。
2、多元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更多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缺乏和諧的師生雙向交流,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喪失,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新型的課堂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全過程,師生實現交流、互動,在***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在教學中是合作的夥伴、交心的摯友。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元互動成為教學的亮點,只有多元互動才能產生教學的***鳴,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才能使課堂教學收到最大的教學益。
3、以學定教
學是教學活動的本源、基礎與條件,教必須建立在學的基礎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完全取決於能否按照學的客觀規律而施教,因此,課堂教學必須“因學論教”。其壹,課堂教學的內容、方法及結構模式,都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並以最終達到教學目的來籌劃。其二,課堂教學要滲透學科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只有以學為本,因學論教,才能產生積極的整體效應。
4、方法優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風格等就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們壹方面倡導“合作”、“探究”等,另壹方面我們也應該科學把握好和運用好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演示法”等。無論采用什麽教學方法,都應該遵循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實踐為主線能力為目標;育人為主旨。
三、基本原則
――主體性原則。充分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其才能,發展其個性;要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滿 *** 的課堂教學氛圍;要發揚教學民主,還學生壹定的自主選擇的權力。
――開放性原則。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壹個開放的教學空間。這種開放性表現在學生心理安全方面,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心態是開放的、自由的、不受壓抑的;表現在教學內容上,既不拘泥於教材,又也不局限於教師的知識視野;表現在思維空間上,重視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訓練,不能輕率地否定學生的探索;表現在教學結果上,不滿足於課本、權威、教師的所謂標準答案,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過程性原則。要改變過去把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的簡單做法,課堂教學的重心由教學生記憶現成結論為主轉到引導學生探求未知上來,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加強思維訓練,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挑戰性原則。教師要倡導和鼓勵學生開展三個方面的挑戰:壹是敢於向教師挑戰,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學生發表與教師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二是敢於向課本挑戰,鼓勵學生提出與課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於向權威挑戰,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質疑權威的結論等。
――差異性原則。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學生的智慧類型、學習速度、個性特征等方面。通過實施差異性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需要。...>>
問題六:小學教學形式有哪些 小學教學形式有:
傳統的講授,活動教學,遊戲教學,參與教學。
問題七:小學數學七說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 教學模式:“導、學、講、練、評、研、提”七位壹體教學模式。
模式解讀
壹、導: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確立簡明扼要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學習這小節所必須要掌握的知識目標。其他二維目標體現在教學過程之中,不在此範圍內。
②根據教材內容,把知識問題化,進行學法指導,編制合理的預習導航。編寫易錯提示、方法指導。讓學生能進行有效的自學。
二、學:即學生的自學(或者叫預習)
學包含“獨學”與“對學”兩個環節。
①所謂“獨學”,是指學生根據“導學講練稿”的指導,自學教材,積累自己對學習內容的認識理解,然後解決“導學講練稿”的導學題,遇到障礙時,作上記號,提交小組內討論解決。
②所謂“對學”,是指導在獨學的基礎上,由學科小組長帶領組員合作探究,解決獨學時沒有解決的問題與困難。而在“對學”時也不能解決的問題同樣做上記號,提交全班交流展示時解決。
三、講。就是進行“展示交流”。
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各小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學成果,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同時提出問題並討論,通過各組對不同任務的展示交流,進行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的認識、體驗、思維的碰撞給予點拔、評價和總結,進壹步檢查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
四、練。就是進行反饋測評。
原則:學什麽練(考)什麽,教什麽練(考)什麽。目標:人人達標。
檢測這個環節主要有當堂檢測,課後小組內的檢測和過關檢測三種形式。教師正是利用這個環節完成對學生的學情調查。測評時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查缺補漏,提升自己的學業水平。對於測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既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提供直接幫扶,也可以指派小組長、課代表、優秀學生等實現對希望生的幫扶。
五、評。就是對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進行評價。
“評”主要包含以幾個方面的評價。①課堂展示的評價;②學習過程的評價;③小組合作的評價;④學習效果的評價。
六、研。就是研究問題,進行教與學的反思。
這裏也包括兩個方面的研究。壹是學生的學習反思。如:為什麽同學講起我聽不懂?為什麽我講題時同學們聽不懂?二是教師的反思。如:教學的全過程中還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進壹步提高效率?還有課堂容量的問題,質量的問題?
七、提。就是拔尖的問題,解決如何培養優生,讓優生更優的問題。主要是充分利用“導學講練稿”中的“選做題”,對優生進行拔尖訓練。
操作流程
1.上課前,教師把“導學講練稿”發放給每個學生,然後讓組長帶領、督促組員“預習”。預習的過程先以自學為主(獨學),遇到障礙時,在小組組員之間開展合作探究完成任務(對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退居幕後,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協助者,起到的是點撥、啟發、引導作用,而不是知識的唯壹傳授者。教師參與學生知識的形成、歸納和總結,而不是把“標準答案”告訴學生。小組對學後,把“導、學、講、練稿”交給教師批閱。教師通過批閱,掌握學情,為課堂交流展示作好點拔、引導等工作的準備。
2.上課前老師臨時分配展示任務,各組提前把展示內容板書在黑板上。上課後教師給學生3-5分鐘時間,讓小組成員再次交流預習情況,探討如何完成本組的展示任務。
3.3-5分鐘過後,由各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展示。原則上同壹小組成員輪流進行展示(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其他成員進行補充,展示時要求學生先講思路,再講方法,強調易錯點、關鍵點、知識點。提倡優等生把機會留給希望生,其他組的成員也可進行補充與點評(群學)。教師相機進行點拔、評價、激勵,進行適當的歸納小結。在這個環節中,要求學生 “聽明白”,因為每組只展示了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