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小學生文明禮儀故事視頻

小學生文明禮儀故事視頻

Ⅰ 小學生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古代的時候有壹個男人,他想要去壹座寺廟,於是來到了壹個陌生的城鎮。走著內走著,他越來越迷路,不容知道該往哪裏走。這時,他身邊剛好有壹個老伯伯走過,他壹把擋在老伯伯前,大聲吼道:“餵,老頭兒!快告訴我XX寺廟在哪裏!還有多遠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靜地說:“無禮(五裏)。”於是那個男人往前走了五裏,可是還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廟。這時候,他尋思著老伯伯的話,突然明白了什麽……

Ⅱ 文明禮儀小故事

文明禮儀小故事如下:

1、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壹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壹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遊酢(1053~1123年)壹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壹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壹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2、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壹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壹個最小的梨子。有壹次,爸爸看見了,問道:“妳為什麽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百裏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裏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裏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妳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5、買水果

有壹位教授帶著他的小兒子去市場買水果,再選水果的時候小販很不耐煩的說這些很貴妳到底買不買,教授很有禮貌的說要買要買並將水果遞給了他,之後付了錢。

在回家的路上小兒子壹路沈默,快到家時實在忍不住了,便問:“爸爸,妳是專家,教授學者,在我心中壹直是最尊近的人,為什麽讓壹個小販如此吆喝?”,教授笑著說:”待人有禮謙遜是我的水平,粗俗無理是小販的水平,我不能因為他而破壞自己的水平。“

(2)小學生文明禮儀故事視頻擴展閱讀

見面禮儀

1、握手禮

握手是壹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註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壹定的順序:壹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壹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麽有禮貌的順序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

2、鞠躬禮

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壹種禮節方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行禮,或是邊鞠躬邊說好聽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

3、致意

致意是壹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從各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裏,人們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Ⅲ 小學生文明禮儀故事

我非常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處處講文明,講禮貌。記得有壹次吃完晚飯後,我和爸爸高高興興下樓去散步,當時爸爸壹邊走壹邊吸煙,突然間爸爸將煙頭扔到小區路邊略有些發幹的草坪上,我看到後趕快走過去,彎腰將煙頭拾起放到路邊的垃圾桶裏。我責問爸爸:“我們經常看電視裏的文明30秒,您怎麽還這麽做?您這樣做是不文明的行為。”像這樣類似的事還有很多。我想做個小學生就要做個講文明講禮儀的好學生。 見到老師總能主動問好。以前我見到老師總低著頭就走了,可自從有壹次,媽媽讓我把壹瓶料酒給樓上的阿姨送過去,從那以後我見到認識的人就問好。那天,媽媽讓我把料酒給阿姨送去,我去了,可我叫了壹聲沒人答應,我就走了,媽媽說剛才還在妳再去看看,我就又去了。我放大了膽子敲了壹下門,聽到有人說請進,我就進去了,對阿姨說:“阿姨這是您的料酒。”說完就走了,回到家媽媽說:“對了,就要這樣做,從小講禮貌,長大了走進社會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

最感人的是壹次故事會上,壹位女同學在講《小紅帽》時,因壹時緊張,講了壹半講不下去了,只見得她急得臉發白,汗直流,越急越想不起來。這時課堂上異常的安靜,沒有壹個人起哄,嘲笑,也就在這時只見主持人走近她、輕輕地說道,“別慌,再想想”,並隨手塞給她壹張手紙讓她擦汗,臺下的同學不約而同的鼓起拿來,鼓勵她。在這文明、友好的氣氛中她漸漸鎮靜下來,終於堅持講完了故事。這僅僅是我班“文明”之風吹拂下綻開的壹朵小花。

Ⅳ 500字左右的小學生文明禮儀故事

叮鈴鈴…”,8月22日早上7點多,壹陣急促的電話 *** 把我從睡夢中驚醒。壹大早,會是誰呢?奶奶猜是媽媽,我說不會,因為媽媽的暑期生活提前結束了,20號就已經正式上班了,又顧不上我了,所以我又住爺爺、奶奶家,和爺爺、奶奶做伴了。正當我納悶時,只聽奶奶緊張地問:“怎麽會的?昨天還好好的,是不是很嚴重?”“是誰病了?”我從床上坐起來問。奶奶掛斷電話,壹臉的緊張和著急,原來是媽媽的眼睛感染了,眼淚止不住地往外流,估計是急性角膜炎。

盡管奶奶在電話中已叮囑媽媽馬上去醫院診治,但她仍然不放心,撂下家務直奔醫院。她們從醫院回來後,奶奶每隔壹小時便給媽媽點壹次眼藥水,還“命令”媽媽躺著休息,不準看書或者做事了。奶奶主動承擔了家裏所有的活:洗衣、做飯、拖地……還四處打聽治眼疾的“偏方”。閑下來時,也不忘安慰媽媽。因為媽媽老是擔心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的話,新學期她就無法正常工作,那該多麽麻煩呀!

這壹切我看在眼裏,暖在心裏。奶奶與媽媽之間的這份深厚感情超越了婆媳之情,我想即便是母女之間也不過如此吧。感動之余,我主動學會了點眼藥水,陪伴在媽媽身邊,成了她的貼身“勤務員”。值得慶幸的是,在我們的悉心照顧下,媽媽的眼睛終於在開學初恢復了正常。

眾所周知,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上兩個發生在我家的小故事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當然,這只是我家日常生活中的兩段插曲兒,類似的動人故事還有很多,我為自己生活在這樣壹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感到無比幸福與自豪,對努力創造了這壹切的長輩們滿懷感激。願我家的文明禮儀之花四季常開,希望文明禮儀之花開遍千家萬戶,永駐妳我心間!

Ⅳ 小學生文明禮儀故事

1. 誠信知禮--燕昭王求賢

打從孟嘗君被撤了相位以後,齊閔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他壹心想兼並列國,自己來當天子。這壹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面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國本來也是個大國。後來傳到燕王噲(音kuài)手裏,聽信了壞人的主意,竟學起傳說中堯舜讓位的辦法來,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燕國將軍和太子平進攻子之,燕國發生大亂。齊國借平定燕國內亂的名義,打進燕國,燕國差點被滅掉。後來燕國軍民把太子平立為國君,奮起反抗,把齊國軍隊趕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誌使燕國強大起來,下決心物色治國的人才,可是沒找到合適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見識,不如去找他商量壹下。

燕昭王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國家內亂侵略我們,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現在燕國國力弱小,還不能報這個仇。要是有個賢人來幫助我報仇雪恥,我寧願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薦這樣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沈思了壹下說:“要推薦現成的人才,我也說不上,請允許我先說個故事吧。”接著,他就說了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國君,最愛千裏馬。他派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都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遠處某個地方有壹匹名貴的千裏馬,就跟國君說,只要給他壹千兩金子,準能把千裏馬買回來。那個國君挺高興,就派侍臣帶了壹千兩金子去買。沒料到侍臣到了那裏,千裏馬已經害病死了。侍臣想,空著雙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帶去的金子拿出壹半,把馬骨買了回來。

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說:“我要妳買的是活馬,誰叫妳花了錢把沒用的馬骨買回來?”侍臣不慌不忙地說:“人家聽說妳肯花錢買死馬,還怕沒有人把活馬送上來?”

國君將信將疑,也不再責備侍臣。這個消息壹傳開,大家都認為那位國君真愛惜千裏馬。不出壹年,果然從四面八方送來了好幾匹千裏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說:“大王壹定要征求賢才,就不妨把我當馬骨來試壹試吧。”

燕昭王聽了大受啟發,回去以後,馬上派人造了壹座很精致的房子給郭隗住,還拜郭隗做老師。各國有才幹的人聽到燕昭王這樣真心實意招請人才,紛紛趕到燕國來求見。其中最出名的是趙國人樂毅。燕昭王拜樂毅為亞卿,請他整頓國政,訓練兵馬,燕國果然壹天天強大起來。

這時候,燕昭王看到齊閔王驕橫自大,不得人心,就對樂毅說:“現在齊王無道,正是我們雪恥的時候,我打算發動全國人馬去打齊國,妳看怎麽樣?”

樂毅說:“齊國地廣人多,靠我們壹個國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齊國,壹定要跟別的國家聯合起來。”

燕昭王就派樂毅到趙國跟趙惠文王接上了頭,另派人跟韓、魏兩國取得聯絡,還叫趙國去聯絡秦國。這些國家看不慣齊國的霸道,都願意跟燕國壹起發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奔齊國。

齊閔王聽說五國聯軍打過來,也著了慌,把全國兵馬集中起來抵抗聯軍,在濟水的西面打了壹仗。由於樂毅善於指揮,五國人馬士氣旺盛,把齊國軍隊打得壹敗塗地,齊閔王逃回臨淄去了。

趙、韓、秦、魏的將士打了勝仗,各自占領了齊國的幾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樂毅不肯罷休,他親自率領燕國軍隊,長驅直入,壹直打下了齊國都城臨淄。齊閔王不得不出走,最後在莒城被人殺死。

燕昭王認為樂毅立了大功,親自到濟水邊勞軍,論功行賞,封樂毅為昌國君

2 .團結友愛--心平氣和的劉銘傳

清廷派駐臺灣的總督劉銘傳,是建設臺灣的大功臣,臺灣的第壹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劉銘傳的被任用,有壹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還壹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為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面談。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面,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仔細觀察他們的態度。只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劉銘傳壹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墻上的字畫。後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只有劉銘傳壹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為臺灣總督。

按語:沒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堅毅持久、克服萬難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麽偉大的事業。我們希望將來能有所作為,首先便須磨煉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3.勤儉自力--忍辱負重

陸遜,字伯言,三國時期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他最初在孫權的將軍衙署做東西曹令史,後來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管縣中政事。縣中連年亢旱,他開倉賑濟貧民。勸農督桑,政績優異。當時吳郡、會稽、丹陽壹帶,山賊騷擾,侵害百姓。陸遜獲得準許自行招兵,深入險隘征討,壹壹蕩平,被升為定威校尉,屯駐利浦。

鎮守陸口的都督呂蒙,計劃奪取荊州,揚言有病回到吳國的京城建業(今南京市)。陸遜去見他,對他說:“妳的防地和關羽相連,怎麽不遠遠地離開?沒有適當的人接替實在令人擔心。”呂蒙說:“妳說的完全對,可是我病重了。”陸遜說:“關羽恃著勇氣慣於欺淩別人。如今建立了攻打樊城、水淹七軍、斬龐德、擒於禁的大功,意氣驕橫思想松懈,只專心北伐進軍,不留意我們,聽到妳病了,壹定更加不會作防備。我們出其不意地進攻,定然可以成功。妳見了主上,要好好商定主意。”呂蒙見了孫權,就推薦陸遜接替自己,並說:“陸遜計謀深遠,才能足以擔當重任。他還沒有名聲,關羽不會顧忌他。若任用他,叫他不動聲色暗中行事,壹定可以成功。"孫權就任命陸遜為偏將軍右都督代替呂蒙鎮守陸口。”陸遜到了陸口,寫信給關羽,稱頌功德,表示慶幸自己能得到盟軍強有力的庇護,措辭極為謙恭。關羽本來就輕視陸遜,認為他只是個書生,後生小子;看了來信非常高興,不再有什麽防範。陸遜奏報孫權,提出偷襲荊州的方略。孫權就暗中調動軍隊行動,派陸遜和呂蒙為前鋒部隊,壹出兵就攻戰了公安、南郡,跟著又攻下宜都、房陵、南鄉。關羽在樊城前線得到急報趕緊回師,卻已進退失據,部下士兵逐漸潰散,終於敗走麥城,被吳將潘璋所截殺。荊州全部落入東吳手中。陸遜以功勞升為右將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

劉備為報殺關羽、奪荊州之仇,親自統率七十萬大軍討伐東吳。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統率五萬人馬前往抵禦。劉備從巫峽、建平直至夷陵連營七百裏,先派吳班帶領數千人在平地立營,顯示老弱,進行挑戰。吳軍將領都紛紛要求出戰。陸遜說:“ 這裏頭壹定有陰謀詭計,我軍只許堅守,靜待局勢的變化。”果然劉備在山谷中埋伏了重兵,因誘敵不成,只好作罷。陸遜認為劉備軍隊初來,銳氣正盛,應當避免交鋒。敵方求戰不得,相持日久,自然松懈,然後再捕捉戰機。可是部下的將領體會不到他的意圖,以為他害怕強敵,懦怯畏戰,都心懷憤恨不滿。這些將領,有的是孫策時的舊將,有的是公室貴戚,就各恃身份,不想聽從號令。陸遜按劍厲聲宣布:“我雖然是個書生,但接受了主上的重任。國家所以要委屈諸位聽我節制調度,是因為我有些長處,能夠忍辱負重的緣故。各人要負責嚴守隘口,不得妄動。軍法無情,切莫違犯!”後來,劉備移營於山林間,陸遜用火攻計,火燒七百裏連營,乘勝追擊,蜀軍兵敗如山倒,劉備連夜逃回白帝城去了。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壹句成語:“忍辱負重”。意思是能不避怨謗,忍受屈辱,承擔重任。

選自:成語春秋

Ⅵ 小學生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古代的時候有壹個男人,他想要去壹座寺廟,於是來到了壹個陌生的城鎮。走著走著,他越來越迷路,不知道該往哪裏走。這時,他身邊剛好有壹個老伯伯走過,他壹把擋在老伯伯前,大聲吼道:“餵,老頭兒!快告訴我XX寺廟在哪裏!還有多遠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靜地說:“無禮(五裏)。”於是那個男人往前走了五裏,可是還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廟。這時候,他尋思著老伯伯的話,突然明白了什麽

  • 上一篇:韓國和服有幾種款式啊
  • 下一篇:廣君(文化傳承的守護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