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祭竈節、竈王節、掃塵日。
祭竈是小年的主要習俗之壹,民間祭竈,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釋名》:竈,造也,創食物也,竈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據我國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誌《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竈,謂竈神翌日上天,白壹歲事,故先壹日祀之。
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竈日壹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清嘉錄》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竈》: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竈,《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中說,乾隆壹朝,每年臘月二十四晚上,祀竈神於坤寧宮,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竈王爺也給拜了。
小年在北方的風俗
小年並非專指壹個日子,由於各地的習俗,被稱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臘月二十三,是北方民間傳統的祭竈日,稱小年,也被稱作竈王節,在北方小年期間的民俗活動有掃塵,貼窗花,沐浴理發,趕亂婚,祭竈王,吃糖瓜,吃餃子,吃火燒,因為地方的差別,習俗可能會有壹些不同。
在北方民間有句年謠小孩小孩妳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但真正為過年開始忙碌的卻是從小年開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壹宿,初壹初二滿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