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距湖北恩施城45公裏,不在現代交通、旅遊線上,在全州古村落中也不占優勢,沒有“名村”、“名鎮”的耀眼光環。2008年到2010年的,小溪從壹個環境臟、產業弱的無名小村,發展到“仙居恩施八條生態文化走廊”中的壹條古村落文化走廊,逐步探索出壹條古村落保護開發的有效途徑。
壹、及時運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古村落。小溪胡家大院進入公眾視野,緣於壹次偶然,2007年1月,這裏兩棟吊腳樓發生火災,盛家壩鄉黨委書記徐清華率領鄉直幹部奔赴救火,看到這片吊腳樓群十分壯觀,要求村裏要保護好。2008年8月,恩施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組來到這裏,認為這是恩施市保存較完整的古村落,具有較高的價值。但有多大文化價值?有沒有保護開發價值?怎樣保護?
二、開展基礎研究
2008年9月27、28日,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民族學院、恩施州巴文化研究會、恩施市文物事業管理局的專家組成的課題組到小溪進行了兩天深入考察,撰寫了《恩施市盛家壩鄉小溪胡家大院古村落調查報告》《小溪村民族文化調查》《恩施盛家壩鄉小溪聚落建築群的風格特色》《鹽道古村落——恩施市小溪村》《湖南移民與小溪古村落》5篇調研文章,對小溪胡家大院的文化價值進行概括論述,就如何保護開發提出建設性意見。
2009年後,課題組成員及部分專家學者又到小溪及大集等周邊調研十余次,較全面地掌握了文化資源狀況,認為依托小溪、大集、桅桿堡等文化古鎮古村落為平臺,可以營造“文化盛家”形象。
三、領導重視,保障有力
2009年1月,盛家壩鄉將考察組撰寫的《小溪胡家大院古村落調查報告》呈報恩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2月,“兩會”期間,將2008年第4期《巴文化》(專欄刊載小溪古村落研究文章)呈報給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同時,給鄉黨委政府班子成員、村組幹部人手壹份,提高認識,統壹思想。
市、鄉領導充分認識到小溪的文化價值,先後多次到小溪調研。市政府將小溪列入全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壹、整村推進扶貧村,市婦聯、市交通局、市煙草公司對口幫扶。恩施州政協副主席李春勝率領州政協委員調研,召開座談會,撰寫提案,建議州政府支持小溪文化古村落的保護。
四、編制保護規劃
2009年2月,盛家壩鄉政府委托恩施州巴文化研究會、三峽大學旅遊規劃與研究中心制定《小溪胡家大院保護與開發保護規劃》,課題組廣泛邀請文化旅遊專家到小溪及洞灣、桅桿堡、大集、安樂屯、芭蕉侗族鄉戽口村等地調查,5月底,完成《恩施市盛家壩鄉小溪胡家大院保護與開發規劃》。6月28日,恩施市政府召開專家評審會,認為這是全州第壹個村落專項保護規劃,做到了文化保護與鄉村旅遊、新農村建設、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等有機統壹。
五、開展文化宣傳
小溪發現後,恩施州、市民族文化工作者多次采風,恩施州攝影協會、恩施州老年攝影協會、恩施日報社、中國硒都網、湖北民族學院傳媒學院等先後舉行采風活動,達千余人次。《恩施日報》《恩施晚報》《湖北民院學報》《人民網》《新華網》《恩施新聞網》《中國硒都網》等媒體發表有關小溪的文章達20余篇,攝影作品數百張。
2010年1月30日在華龍村召開小溪胡家大院新農村建設座談會;5月27、28日組織州、市作協開展文學采風活動;7月20日電影《大花》在小溪開機;9月編創了歌曲《小溪彎彎》;10月1日在小溪舉行傳統婚禮;10月28日舉辦恩施市黨建帶婦建“農家女”培訓……
六、加快保護開發
小溪的保護開發,首先,重點突出文化價值,以文化搶占先機,以文化保護為第壹要務;二是與鄉村旅遊相結合,不單純依靠文化保護,整合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開發式扶貧、對口結對幫扶項目;三是與產業結合,提高百姓收入,讓村民在村落保護中得到收益。
從小溪的考察、編制規劃到跟蹤服務,巴文化研究會以小溪考察成員為骨幹,成功申報了省、州古文化線路和古村落(鎮)調研課題,以“有文化保護價值、有旅遊開發價值、有產業支撐”三項標準,開展了全州的村落調查,形成了大量成果。
保護開發正在進行中,數據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