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目標模式
社會目標模式是最早形成的小組工作模式之壹,主要運用於社區發展的項目或領域。其註重的是社會責任和社會變遷,強調培養公民的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和社會行動。
(1)理論基礎社會目標模式的理論基礎主要源於社會學和系統論。小組工作的社會目標模式的假設前提在於,小組是壹個具有***同發展目標的***同體,組員與小組之間、組員與組員之間的互動具有改變和發展的積極功能,通過小組的活動可以培養組員的社會責任、社會意識,提升他們的社會參與、社會行動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2)社會目標模式的實施原則為了實現社會目標,社會工作者自始至終都要強調和貫徹如下“工作意識”:
①致力於培養並提升小組組員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
②致力發展小組組員的自我發展能力、社會參與和社會行動的'能力,特別是他們建立和擴大社會資本、整合社會資源、參與和改變社會環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過小組領袖的培養,培育有利於社區各方面發展所需的領袖人物,提升他們推動社區和社會變遷的意識與能力,特別是規劃和執行社區發展項目、影響社會政策改變的能力;
④致力小組工作目標與社區發展目標的壹致性,特別是要針對社區的需求和問題,吸引和選擇合適的社區成員參加小組活動,並結合上述需求和問題制訂小組工作目標,設計活動項目。
治療模式
小組治療模式又稱小組的臨床模式或康復模式,旨在治療和解決個人的社會問題,改變個人的社會行為。作為小組工作的壹個傳統模式,治療模式是精神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結合與運用,具有獨特的理論與技術。小組治療模式吸引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行為失範的人群或有特定問題的人群等。
(1)理論基礎 小組治療模式的理論基礎,最早源於精神醫學和心理學,如行為修正理論、學習理論等,以後也受社會學的社會化和再社會化理論的影響。其假設前提是:個人的社會關系與社會適應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工作的方式得到治療和康復,改變有問題、有缺陷的行為方式,習得適應社會生活的經驗,由此獲得自我發展,改變適應能力不足的問題,恢復和發展其社會功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2)治療模式的實施原則治療模式下組員在小組活動中獲得的主要是矯治性的治療,社會工作者在開展治療模式的小組工作時,必須堅持和實施的原則包括:①綜合性原則;②建構型原則;③個別性與***同性相結合的原則。
互動模式
互動模式亦稱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是基於人與環境和人際之間的關系而建立的壹種小組模式。互動模式下的小組工作焦點在於互動關系及其效果。
(1)理論基礎互動模式下的小組工作,其理論基礎主要源於發展心理學、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理論、小組動力學理論。
(2)互動模式的實施原則 社會工作者在開展互動模式下的小組工作時,應堅持實施和貫徹以下的工作原則:①開放性的互動;②平等性的互動;③“面對面”的互動。
發展性模式
發展性模式正是關註人的社會功能的提高,解決和預防服務對象社會功能的衰減問題、恢復和發展服務對象的社會功能。它強調: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發展性模式的理論基礎主要由四方面組成:發展心理學、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理論以及小組動力學。
發展心理學強調個人具有成長的可能性和潛能。小組工作以小組個體成員的發展為專業目標,通過小組活動,促進小組成員了解自我,發掘潛能、實現自我。例如:在電腦班小組中,主要的小組活動目標就是定位於讓中老年居民了解自我、制定學習目標、按照計劃學習、順利渡過大學生活,最終發掘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價值。同時,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讓居民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增強他們的社會功能。如:參與誌願者幫扶、慰問等活動,讓他們覺得即使退休了仍能為社會做出壹點事情,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參與社會活動,預防他們社會功能的失調,維持老人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促進社會和諧最終達到發展個人更加和諧的社會功能。
社會結構理論重視小組的現狀,小組組員之間的互動功能。通過定期舉辦“主題班會”、“交友會”、“聯歡會”等,讓組員主動表達自己的困惑或者發展的建議,積極分享和學習自我發展的經驗,實現居民的互動,增強居民之間的交流,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
而小組動力學則重視小組組員之間的關系,強調小組內部的機制能夠解決組員間的矛盾,幫助組員獲得成長。“班委會機制”就是很好的例子,組建班委不僅能夠實現居民間的自治,而且能夠調和組員間的矛盾,提升組員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合社會資源及自我發展能力。
在小組活動中通過運用社會發展模式,能使小組活動開展的更為順利,也能挖掘、增強小組成員的社會功能,最終實現居民自治和賦權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