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建築與城市專題征文丨透明性理論分析蘇州園林中基本要素的組合層化

建築與城市專題征文丨透明性理論分析蘇州園林中基本要素的組合層化

? 透明性是壹種空間層化結構,包含了秩序和層次兩個方面的關系,目的是通過壓縮深空間成為淺空間,來創造壹種具備深度解讀的可能性,它既不是清晰也不是模糊,而是壹種清晰的模糊性。從立體主義繪畫的分析出發,得出兩種類型的透明性(物理的以及現象的),柯林羅強調的是現象的透明性,在對柯布西耶的純粹主義繪畫以及經典住宅分析中可以得出這種概念在建築上的表達,常用壹點透視的角度呈現這種現象透明的關系。

? 我們離開繪畫,轉而思考建築學中的透明性時,問題出現了:在繪畫中,三維空間只能通過間接地表達來暗示,而在建築中,它卻成為了無法回避的事實,正因如此,現象的透明性卻更難實現。

? 如果說立體主義繪畫中的深空間和淺空間分別來自於現實的真相和虛擬的畫境,那麽在建築領域,虛擬的空間並不存在,淺空間又該如何定義?在《透明性1》壹文的開頭,柯林·羅首先承認了這種轉化的困難所在。

? 在加歇別墅中,勒·柯布西耶將人們對畫中平面的關註轉化為對平行透視的最高度的關註(最佳視角 至多略微偏離平行視點);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柯布西耶成功地將建築同其賴以存在的三維空間分割開來。

斯拉茨基強調建築的正面性,因為只有當類似於正立面的角度看過去的時候,才能出現“明明白白的不明白”——壹個淺空間的暗示,與“正面性”同樣重要的是“靜止性”,因為只有人們在壹定地點作靜止觀賞時,才能形成穩定的空間層次,才能解讀出隱喻中的層狀空間序列。因此,透明性所暗示出的是壹個靜止的畫面,是視覺感知的最終結果,而不是過程。正面性和靜止性成為了建築中出現淺空間的前提。

所謂“深”的空間是指:有壹個優越的透視出發點,空間通透,如果要加上另外壹種秩序,就可以讓橫向出現壹種拉伸的力。如果直接看到深空間,是沒有模糊性存在的,壹切都是清晰和確定的。

所謂“淺”的空間是指:像那些立體主義畫作壹樣,不提供壹個最好的透視點,沒有穿透的視線,讓觀者錯位地進入。淺空間近似於壹個平面,但不僅如此,它給予了觀者暗示。壹個事實上非常深遠的空間,因為它相對於觀者的立面性的位置,也會成為壹個淺空間。

? 從深空間和淺空間的定義本身,我們可以看出,它們所表達的是壹種觀者與空間的視覺交互關系,而不是實際的物理空間。深空間更接近事實的真相,而淺空間則是壹種隱喻。由於三維空間在建築中確實存在,在建築的現象透明性中,淺空間的隱喻最終將會由深空間的現實鑒定真偽。如果二者發生了分歧,那麽空間的趣味性就產生了,這也是現象透明所建立起來的“秩序”和“混沌”的二元對立的趣味性。

在《透明性1》的英文原文中,淺空間與深空間分別寫作shallow ?space和deep space,而這兩個詞組在視覺表達領域有壹組更為人 熟知的譯法,即“小景深”和“大景深”,表示二維平面對深度的不同程度的暗示。如果我們比較壹下物理、視覺表達和現象透明三個領域對深、淺空間的定義和理解,就會發現,這好像是壹種維度的遊戲。

作為壹種介於二維和三維之間的模糊空間,淺空間這壹概念成為了轉換的媒介,將二維的繪畫同三維的建築空間聯系起來。立體主義的繪畫表達出了壹個超越畫布平面的淺空間,而當我們從壹個近乎正面的角度去觀看建築的時候,也獲得了壹個近乎畫布的淺空間,而透明性所討論的就是這樣的淺空間給觀者的暗示與多樣解讀的可能。因此,淺空間可以說是進行透明性分析的壹個前提,也是這壹理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壹度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士大夫階層追求自然環境美,遊歷名山大川成為社會上層普遍風尚。而文化的繁榮催生了士族階級對山水風景,自然園林的追求與熱愛。

? 而中國傳統的山水繪畫中的理念與道家天人合壹,清靜無為的思想直接影響著士族對園林的布局營造。

? 由於中國水墨繪畫講究神似,所以壹直以來並沒有形成像西方繪畫壹樣的精準的透視和立體的空間關系。因而形成了中國繪畫以平面性和散點透視為特點,在沒有進深方向透視線的前提下,在平面性的畫面表達中怎樣體現空間的深度,成為壹個重要的命題。

清代畫家華琳所著《南宗抉秘》壹書中,提到山水畫布局中“推”的方法。如果景物之間彼此都有間隔,那麽就是“以形推,非以神推”,即使間隔很大,也不能推得很遠;如果景物之間連成壹片,沒有間隔,那也不能推得很遠,最好的方式應當是“似離而合”,這樣才能夠達到“無遺蘊”的境界。

“推”的方法解決了平面性與深度的矛盾,同時以“掃視邏輯”為基礎,路徑的存在使得“推”的方向性不斷變化,因此就有了多重的遮擋,達到所謂“藏”的境界。

文人們遊覽名山大川,卻從不臨摹實景,而是把身體的體驗總結為“胸中有丘壑”,繼而落於畫紙之上。觀賞園林同樣如此,如果說移步換景是壹種身體對空間的體驗,那麽靜態畫面則傳達了視覺對空間結構的解讀。時間空間都在這裏靜止,所有的景物在觀者的意象中歸位所形成的“眼中的丘壑”。觀者的眼睛像壹部攝像機,記錄了園林中移動的視點所看到的變換的景色,而靜態畫面就是其中的關鍵幀,正是通過這些關鍵幀,觀者對整個園林的布局和結構建立起認識。

淺空間暗示:

——建築前面的平臺和扶手,限定出建築的範圍;

——平臺前面的左右兩組假山,右側假山與院子的墻緊貼在壹起,可以看到墻垣後面的喬木,可以判斷墻後是另壹個院子;

——院子的兩側各由壹座建築限定,左側的建築為壹層,右側的為兩層,不確定有沒有入口直接通向兩座建築;

——院子的中部也有兩組假山,前後位置不能確定,左側的較小,右側的疊石非常復雜,從規模和形態判斷,內部有可能有蹬道;

——右側假山後仍能隱約看到樹木;

——景面的最遠處是廊子,廊子背後是建築,因此猜測被假山遮擋的部分應當有進入庭院的入口。

網師園梯雲室庭院深空間現實

? 從洞門進入向右壹拐,就是所看到的院子的入口,進入細看之後就會被這個院子的長寬比震驚,觀者所看到的這個似乎很淺的空間事實上有接近15米的進深。

所看到的第壹個院子的松樹和假山只是這個院子的壹角,事實上,院子橫向展開了更大的畫面,院中還有小路貫通南北,所看到的門洞之後的走廊圍繞院子壹周。院子之後的涼廊名為“靜中觀”,呈“L”型連接了揖峰軒與五峰仙館。“靜中觀”之後的小院裏另有假山置石,所看到的右側的牖窗正是揖峰軒的側窗,從中正好可以欣賞這組置石。

? 這組小院將五峰仙館和揖峰軒的景觀有機組合為壹體,同時也將南面的石林小屋景觀聯系了起來,形成了壹系列錯綜復雜的空間體驗。

? 根據上述實例我們可以初步總結出古典園林中淺空間塑造的步驟:

1.空間層化性

中國園林致力於追求壹個淺空間,通過園林中空間的層化,從而拉近景深。

2.正面性

面性是淺空間和透明性的前提。因此在園林設計中,路徑和視點的布置以及視點和掩映的配合十分重要。路徑將觀者引至景面前,掩映則讓觀者看到設計者希望他看到的部分。這壹切都務必滿足“正面性”的要求。

3.串聯性

中國古典園林多結構復雜,有多個結構層級,這些層級不僅與功能相關,同樣也組合成了豐富多樣的空間結構。園中的路徑帶領觀者在這些不同的結構中遊覽,景面被串聯起來,觀者從而獲得對整個園林空間結構的感知。這也是中國園林的淺空間與西方現代建築相比的不同之處,它蘊含著時間要素,是壹種四維的空間體驗。

而為了達到空間的層化,中國古典園林把整個的園林建築分成了幾類有機構建的組合重疊,從而達到層化後的透明性,壹種引人入勝,曲徑通幽的感覺。

園林的構成要素

1、築山

為表現自然,築山是造園的最主要的因素之壹。秦漢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島,象征東海神山,開創了人為造山的先例。

2、理池

為表現自然,理池也是造園最主要因素之壹。不論哪壹種類型的園林,水是最富有生氣的因素,無水不活。

3、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猶如山巒之發,水景如果離開花木也沒有美感。

4、建築

古典園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築。古典建築鬥拱梭柱,飛檐起翹,具有莊嚴雄偉、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體美為遊人所欣賞,還與山水林木相配合,***同形成古典園林風格。

在古典園林中正是由這四要素的組合拼接,重疊掩映勾勒出了中國園林的步移景異,曲徑通幽之感,而這種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把規律的東西組合打亂的方式恰恰正是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雖由人做,宛自天成。

? 在當今社會,西方現代主義大舉引領國內建築潮流,中國傳統建築的傳承正日漸式微。王澍的寧波五散房,和他追求的傳統建築材質的回歸與利用恰似壹汪清泉在中國當代建築領域中讓我們看到了壹種新的可能,古為今用。繼承發掘中國傳統建築和古典園林的特點,構建方式,組合材質,結合當代社會發展特質,創造出壹種中國文化風格的建築流派才是當務之急,所以這篇文章通過西方的理性分析來解讀中國古典園林,我希望通過這種拆分的組合層化來數據化傳統園林的構建,也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僅此而已。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部分資料來自於博客

  • 上一篇:小組工作的模式有哪些
  • 下一篇:意大利人眼中的意大利情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