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小說《家》

小說《家》

作品在揭露這個封建家庭罪惡的同時,還側重表現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對青年壹代的摧殘和迫害。覺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馬、真誠相愛的壹對戀人,只是因為雙方母親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兒戲般地拆散了這對情侶,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離開了人間。瑞玨是在陳姨太之流鬧“血光之災”的邪說中喪命的,她和梅壹樣,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被封建禮教摧殘的除了梅和瑞玨外,還有在高家做丫頭的鳴鳳、婉兒等。鳴鳳只有17歲,就被高老太爺當做壹件禮物送給了“死教會”的老惡棍、年已花甲的馮樂山做小,結果這位年僅17歲的少女被逼得走投無路,投湖自盡了。然而,鳴鳳的死卻沒有使這場悲劇完結,丫頭婉兒又很快被高家用來替代鳴鳳,繼續著人生的悲劇。

作品還表現了以覺慧為代表的壹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的鬥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壹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壹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最後,他們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鐘。

《家》是壹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作,作品通過以覺慧為代表的青年壹代與以高老太爺為代表的封建腐朽勢力的激烈鬥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控訴和揭示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以及吃人本質,並且揭示了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同時,作品還以極大的激情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以及他們與罪惡的封建家庭的決裂。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壹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壹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覺慧應該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壹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壹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壹個舊禮教的叛徒,壹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壹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覺慧正是這樣壹個人物,他有著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於反抗,並且最終沖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著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書中還有壹個特別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著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壹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壹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受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沈迷於網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盡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紮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為有什麽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麽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壹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壹的海流去。

《家》是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的第壹部,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用作家自己的話說: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壹幅圖畫”。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遮掩在這層帷幕之後的,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鬥,腐朽齷齪,荒淫無恥。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衛道者,竭力奉持著禮教和家訓,壓制壹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並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苦。

覺新是這部小說裏塑造得最成功的壹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壹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裏,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壹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壹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郁郁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壹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

小說中的另壹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沖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玨。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玨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壹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是壹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覺新是巴金先生筆下的《家》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是壹個個性極其鮮明的人物。巴金先生也曾說:“我應當在覺新身上花費更多的筆墨。”可見,覺新這壹人物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以及其舉足輕重的地位。

覺新這個人物可以分作兩個階段來看。第壹階段是他從小直至中學畢業。這壹階段的覺新,還沒有感受到命運的殘酷,而且又是那樣的出眾。“他生來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聰穎,在家裏得著雙親的鍾愛,在私塾得著先生的贊美……他在愛的環境中漸漸地長成……在中學裏他是壹個成績優良的學生……他對於化學很感到興趣,打算畢業以後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學裏去繼續研究,他還想到德國去留學。”他在壹番順境中成長,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正如書裏所寫:“他的腦子裏充滿了許多美麗的幻想。在那個時期中他是為壹般同學所最羨慕的人。”如果沒有大的變故,覺民將壹步步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走上人生的坦途。可是命運卻在此時跟她開了壹個殘酷的玩笑,他的未來從此改變。從中學畢業開始,覺新步入了他人生的第二階段。僅僅因為長輩間在麻將桌上的矛盾,他痛失了青梅竹馬的愛人,與壹個不相識的女子結婚。而這段婚姻竟是由抓鬮來決定的,如此荒唐的做法改變了他的壹生。出國留學也隨之化為泡影。接著他在父親的安排下過上了大少爺應有的生活,也開始承擔起了大少爺應負的責任。他不是只知道吃喝享樂的花花公子,而是在父親去世後努力撐起這個家,雖然他的肩膀還是那樣稚嫩,可是他已被剝奪了青春。他必須要面對的大家族裏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許多有形和無形的箭便開始向他射來。”“在和平的、愛的表面下,他看見了仇恨和鬥爭,而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們攻擊的目標。”開始的他並沒有選擇沈默,“他憤怒,他奮鬥,他以為他的行為是正當的。然而奮鬥的結果只給他招來了更多的煩惱和更多的敵人。”他的鬥爭毫無結果,反而會把他拖得更加疲憊。於是他選擇敷衍家人,“他犧牲了壹部分時間去討她們歡心,只是為了想過幾天安靜的生活。”他茍且度日,把曾經的夢想拋棄,直到有了孩子,他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可是,無法回避的是,他還要在那個大家族內周旋。他采取“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其實這並非他的初衷,而是他在復雜的家族鬥爭中所作出的無奈之舉。而覺新的悲劇正是在這種種無奈中展開。

覺新的悲劇不是他壹個人造成的,而是由整個家族和社會造成的。

首先,覺新的自身原因。他在面對事情時過多地選擇了逃避、忍耐、順從。即使是犧牲自己和所愛的人,也要去遵從舊傳統。為此,他出國留學的夢想破滅了,他心愛的梅嫁與他人,最終他深愛的妻子也因此慘死郊外,連在她臨死前二人都沒能見上最後壹面。覺新曾感嘆:“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只有犧牲的資格。”可是,他那毫無原則的茍且順從,犧牲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幸福,更有別人的幸福甚至性命。這完全是懦弱的表現。“他不說壹句反抗的話”,如果說是出於無奈,那麽“沒有反抗的意思” 則完全是因為他性格的懦弱,懦弱到毫無疑義的聽從著家人的擺布。覺新的悲劇,他自己的懦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次,家族原因。第壹,覺新的家族地位。他是家裏的長房長孫,他從壹出生便註定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他是整個家族的未來,他承載著家人的希望。家庭就是他整個生活的中心,他的壹切都要以家族為重。因此,他很難把視野投向整個社會,也就不會針對社會弊端做出抗爭。這壹特殊地位註定了他不能像覺慧那樣激進,不能勇敢地做出反抗。第二,覺新的思想根源。這壹點是由第壹點衍生而來的。作為壹個封建大家庭的長子長孫,他自然被寄予了厚望,接受良好的教育,當然這教育也是封建倫理的教育。儒家思想的孝悌觀念自然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裏。這也在思想上給他戴上了沈重的枷鎖。在他的思想裏他已不是簡單的為自己而活,他活著就是為了整個家族。它完全是封建禮教的奴隸。恪守著長房長孫的規矩。他完全成了壹個傀儡,被人玩弄,任人擺布,沒有思想也沒有靈魂。

最後,社會原因。在封建社會日趨瓦解的時代,像高家這樣的封建大家族也註定走向腐朽和墮落。家族的逐漸腐化令覺新認識到它所嚴格遵守的舊傳統再也無力支撐起這個家,現實的巨大壓力使覺新變得迷茫不知所措。他始終認為封建秩序是不可動搖的,因而在紛亂的境況中他只有選擇墨守。

覺新是處在新舊制度之間的人,矛盾的境遇也造成了他矛盾的人格。

覺新從小接受的是傳統封建禮教的思想,是完全從他的祖父、父親身上繼承下來的。同時他又處在社會轉型的時期,與弟弟們壹起如饑似渴的閱讀進步刊物。“每天晚上,他和兩個兄弟輪流的讀這些書報,連通訊欄也不肯輕易放過。他們有時候還討論這些書報中所論到的各種問題。”他的思想雖不如覺民覺慧激進,被稱作“劉半農的‘作揖主義’的擁護者”,也常說自己“喜歡托爾斯泰的‘無抵抗主義’”,可他的思想畢竟超越了封建禮教的範圍,是壹大進步。而且他這樣又能夠“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沖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壹方面信服新的理論,壹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他正是在這種矛盾當中尋找理想與現實的交叉點。或許只有在這時他才能找回那顆年輕的心,自己才不至過早的老去。

覺新最大的悲痛莫過於兩位至愛的人的離去。當他來到梅的床前,看著她“安靜地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閉著,頭發飄散在枕畔,瘦削的臉像紙壹樣地白”,他心中會是怎樣的滋味?悲哀?悔恨?痛心?可這所有的壹切都無濟於事,無論什麽都已無法挽回那隕落了的年輕的生命。寂寞的荒廟中又有誰能陪伴那孤獨的生命?當瑞玨的聲聲苦叫從窗裏飛出,闖進他的耳朵,他又是怎樣的心情?壹扇破舊的木門最終使他們陰陽兩隔,至死都沒能見上壹面,在門外狂吼的他又是怎樣的痛苦?那兩扇破舊的木門最終“攔住了最後的愛”。直到此時,覺新才悔悟到:“真正奪去了他的妻子的還是另壹種東西,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整個迷信。這壹切全壓在他的肩上,把他壓了這許多年,給他奪去了青春,奪去了幸福,奪去了前途,奪去了他所愛的兩個女人。他現在開始覺得這個擔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掙紮。”這如果說算作思想上的覺悟的話,那麽他幫助覺慧離家便可稱作是將這壹覺悟付諸實踐。他是真切的感覺“這個家需要壹個叛徒”,真切希望這個腐朽家族的改變。

覺新這壹典型形象揭示的是懦弱的個人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飽受煎熬和摧殘,最終葬送自己及他人的幸福的悲劇。他與覺慧構成鮮明的對比,也讓人們看到了在新舊時代交替的背景下人們內心深處的壹種矛盾。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親切溫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說《家》中高覺新壹家卻是每天都在明爭暗鬥,是為了爭奪那點家產,正面以笑臉對著家人,轉身卻是在暗地裏說對方的閑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

再看看今天,家家戶戶和和睦睦,極少存在家庭的明爭暗鬥,都是民主制度,家和萬事興,有什麽事情說出來和家人合夥商量解決,小孩子也有發言權,有時還能提出壹些家長不能相處的解決方法,並不是壹味的不分對錯的唯命是從;和那封建社會的那種“我是長輩,我說了算”的封建專制家長,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鉤心鬥角、互相傾軋、損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截然不同。

社會是不斷的在進步,像《家》裏面的“覺民”、“覺慧”那樣,有著先進文明的思想,勇敢的反抗著以強淩弱,以大欺小的行為以及家長的封建思想意識,為自己所認識的真理去奮鬥。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並不是說我們也要反封建社會(現在我們不是在封建的社會裏),而是勇敢的反對社會上錯誤的腐敗的思想意識,要敢於開拓創新,堅持遵紀守法,相信科學,堅持科學真理,反對迷信。就拿文中的例子來說吧!文章中的“鳴鳳”是壹個丫鬟,她喜歡了“三少爺”,但後來她被“老太爺”賣給“馮老板”做小老婆,她心中不願,但她身份低下,無選擇的權力,最後跳湖自盡。再比比我們現在的社會,現在的社會人人平等,不分貴賤,沒有主仆之分,壹視同仁,而且每壹個人都受到最基本的尊重,不像封建社會那樣,身份低下的人,可以隨便給有錢人家的公子少爺老爺當作禮品或物品用金錢買賣,完全沒有了人身自由。

《家》描寫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後的日趨沒落。通過壹個家族的分崩離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全面崩潰的現實和趨向。而今天我們的家,家裏面我們成為了中心,父母長輩為我們而日益忙碌操勞,我們經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連家務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為父母分憂,甚至還常常抱怨父母“沒有給最好的條件”。但是事事父母征求和尊重我們的意見,寵愛並且溺愛我們,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應該滿足,應該回報他們。看了《家》以後,我們為之反思,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今天,是否應感覺到慶幸,感到快樂,感到幸福,並不斷努力,用自己最完美的成就來回報父母長輩們為我們的付出呢?

不管怎樣,今天的我們比過去的他們要幸福,我們的生活中沒有硝煙、沒有戰爭、沒有奴役、沒有饑餓……盡管生活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是我們已經比他們原來的生活狀態好了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 上一篇:風箏的寓意是什麽
  • 下一篇:廣西冬至怎麽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