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小雪的節氣做什麽事情 小雪當天各地風俗活動盤點

小雪的節氣做什麽事情 小雪當天各地風俗活動盤點

小雪的節氣做什麽事情小雪當天各地風俗活動盤點

 腌獵肉

 在我國,腌制臘肉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相傳,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魯稱漢寧王,兵敗南下途經巴中,來到漢中紅廟塘時,當地的百姓用腌制好的臘肉來招待他。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陜南的地方官吏就曾將臘肉作為貢品,進獻禦用,慈禧品嘗臘肉之後,贊不絕口。

 在民間,各個地區壹直就有腌制臘肉的傳統習慣,非常普遍。每到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每家每戶都要殺豬宰羊,除保留夠過年用的鮮肉之外,還要再留出壹部分,人們用食鹽,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裏。經過7^'15天之後,用棕葉或者竹蔑繩索串掛起來,滴幹水,再用柏樹枝條樹葉、甘蔗皮熏烤,最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幹而制成臘肉。生活在城裏的人們,到冬臘月的時候,也要到市場上挑選肉質上好的豬肉、雞、鴨、魚等帶回家腌制成臘味,品品臘味,增添歲暮的溫馨氣氛。

 釀酒

 我國人民懂得釀酒,早在夏朝就開始了。(戰國策·魏策)中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世本》(戰國時趙國史書)中則記載“少康作林酒”。到了商代,農業逐漸發達,釀酒的原料更加豐富,飲酒的風氣也愈加盛行、商朝的器皿中,爵、“尊”、解、輩、基、壺、I&等等,都是酒器。《尚書·微子篇》記載:“殷邦方興,沈酗於酒”“我用沈酗於酒,用亂敗厥德於下。”及至周朝,周公將衛地封給殷朝的遺民康叔,特地作《酒浩》壹文作為勸勉.可見殷人嗜酒之深。周朝的杜康以善於釀酒而聞名。他改良釀酒的方法,使其獲得極大進步。政府之中也有酒正的官職,專門掌管與酒有關的政令。

 (禮記·月令)曾列舉釀酒要點:“孟冬乃命大酋,林稻必齊,曲縈必時,湛饎必潔,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酒官監之,毋有差貳。”所謂林,就是現在的高粱。饎,就是黍與有粘性的稻子。湛饎,是指煮稻黍為粥,等涼後再加酒曲,然後盛在瓦器裏醞釀。由文中可見,當時釀造白酒、黃酒的技術已經很成熟,還註意到火候、水質和盛酒器物對酒質的影響。

 吃刨湯

 小雪前後,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壹年壹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曬魚幹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幹、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

 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壹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制成的壹種食品,是中國南方壹些地區流行的美食。

 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 上一篇:足球9號與10號的定義或者區別?需要提供詳細解釋
  • 下一篇:我的世界怎麽把火把拿在手上就發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