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藏族民居俗稱碉房,大多數為三層或更高的建築。底層為畜圈及雜用,二層為居室和臥室,三層為佛堂和曬臺。四周墻壁用毛石壘砌,開窗甚少,內部有樓梯以通上下,易守難攻,類似碉堡。窗口多做成梯形,並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戶上沿砌出披檐。壹般為2至3層,也有4層的。通常底層做畜舍,上層住人,儲藏物品,還有設經堂的。平面布置逐層向後退縮,下層屋頂構成上壹層的曬臺。廁所設在上層,懸挑在後墻上,廁所地面開壹孔洞,排泄物可直落進底層畜舍外的糞坑中,以免除清掃的麻煩;設有兩層廁所的,上下層位置錯開,使上層汙物能暢通無阻地落到底層糞坑。
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禦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壹種特殊性建築形式。
藏族帳篷有冬夏帳篷之分。冬帳篷,由牦牛毛編織而成,先編成壹定寬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氈條,然後根據需要尺寸縫織成帳篷,這種帳蓬能適應高原暴雨、風雪及高寒氣候。大小不壹,形狀有長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撐起。室內凈高約1.6-2m。帳頂系好牦牛繩,四周釘堤樁牽牢,用木樁或牛羊角樁錨釘。帳頂留有天窗,可通風、采光、出煙,雨天可以遮蓋。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塊壘砌矮墻,以禦風寒侵襲。夏帳篷,為夏天牧民外出時使用的壹種輕便帳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織成,有正方形、長方形。四周飾黝黑、褐或藍色邊。大型帳篷還飾有工藝精湛的吉祥八寶、五福捧壽、白雲點獅、六道輪回等類圖案。還有可容上百人聚會的大帳篷,由既保溫又抗曬的雙層帳篷等。具有濃厚的宗教裝飾色彩,在青山綠茵的曠野,散布著點點白帳,縷縷炊煙,別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點。
普通的帳房壹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氈毯,中留壹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墻,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幹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竈,竈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臥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區別於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顯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