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就北京建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護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老師留的作業要3000字 知道的麻煩貼下啦 十分感謝

就北京建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護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老師留的作業要3000字 知道的麻煩貼下啦 十分感謝

壹、傳統四合院建築的特色及價值?

北京悠久的都城發展史創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歷史傳統建築,遍布全城大街小巷中的各類古老的四合院建築及院落,都蘊涵著上百年乃至數百年的都城歷史文化,從而成為當今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北京自元代營建大都城開始,由四合院民居所構建的傳統胡同、街巷,歷經明、清數百年來的鞏固發展而成為最具北京都城特色的民居建築系統。在歷史上,由於四合院這種獨特的布局型制適應了社會不同階層的、最實用的居住與使用的需要及多種利用功能,因此,在北京漫長的歷史與朝代更替中,四合院民居始終是歷代都城中最普遍的建築形式。它在全城的整體規劃布局中,協調和聯系著城內南北中軸線兩側的及分布全城的重要建築,烘托著處於全城中心位置的宮城、禦苑等皇家建築的威嚴和尊貴。?

在北京歷史上,這種以四合院為布局方式的庭院建築,是根據城市的不同地區和社會的不同階層的等級差異而營造出不同類型及制式的傳統院落式建築,無論在平面布局、外觀造型、建築高度還是結構裝飾等方面,已形成壹套完整規範的營造體系,包含著豐富的建築種類及形制,其中最突出的有四種類型:壹是建築等級嚴格的府、邸、宅、第等大型院落,多分布在內城的大片四合院區域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有恭王府、醇親王府、順承郡王府等數十個王府大院和壹批貝勒府、貝子府、公主府及國公府、將軍府等宅邸院落;二是建築規模大小不同的宅院式四合院建築,是舊城內分布最多的傳統建築;三是以建築圍合式為主體布局的各類寺廟、書院、會館、學堂等,各有其不同的建築風格;四是建築多樣性的傳統商家店鋪建築,歷史上多分布在老北京的西單、王府井、前門、大欄柵、琉璃廠等地區。上述以四合院布局為基本特征的建築院落,***同構成了北京舊城中種類豐富的傳統四合院建築群落。?

北京四合院、胡同所特有的另壹個無形文化價值,是體現在它是北京歷史名城延續數百年歷史的傳統文化的載體。分布在舊城內連綿成片的四合院、胡同等傳統建築,就是北京城市的歷史文脈,它記載著歷史上曾發生和出現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的歷史人物。盡管北京城經歷了自民國以來巨大的歷史變化與時代發展,原有舊城也有了很大改變,特別是最能體現北京古城特色的城墻及大部分城門的拆除,已成為影響北京歷史名城整體形象的最大遺憾。但是,舊城內經歷了數百年滄桑歲月的壹批“舊時王榭”與大量的尋常百姓的宅院大多完整,這些古老的四合院、胡同都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在北京乃至我國歷史上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重要的人物活動和著名的古今文學作品的誕生,都是在這些傳統的院落和胡同中實現的。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北京城是元代以來中華歷史文化精華薈萃之地,而不同時代的歷史文化大都與四合院、胡同等傳統建築是融匯壹體、密不可分的。

二、傳統四合院建築成為?危破房屋的歷史原因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很長壹段時期內,北京城內的四合院建築壹直擔負著百余萬戶市民居住生活和機關辦公、企業生產、商業經營、學校教學等多種社會使用的需要。特別是舊城中心區域的四合院、胡同,始終是廣大市民賴以生存居住的民居建築。隨著建國後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北京市人口的迅猛增長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北京傳統四合院的原有功能越來越顯露其不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加之,我市在建國之後的幾十年中對四合院民居的長年失修,致使舊城內傳統四合院普遍面臨房屋破舊、人口過密、居住擁擠、環境惡化等問題。今年初,東城區房管部門對本區某個街道的住房情況調查,大致代表了當前舊城內傳統四合院建築的使用現狀:東城區某街道總面積1?47平方公裏,社區居委會10個,現有居民19745戶,總人口52446人,四合院區內有1940個院落,按傳統的壹院壹戶的居住方式,應居住1940戶,但實際居住19745戶,是傳統居住戶的10倍。在這狹小擁擠的空間內,居民的生活環境十分惡劣,就生活基本要求而言:上下水、電力設施嚴重惡化,難以更新;取暖燃煤汙染環境;公廁難以使用,兒童老人十分不便;私車增多堵塞胡同,居民出行困難;院內私搭亂建嚴重;消防隱患增多;天燃氣、熱力、通訊等現代設施無法引入院內,雜亂的環境嚴重影響了居民情緒……。

三、對傳統四合院保護的認識過程?

對老北京四合院、胡同的保護,經歷了壹個漫長而逐步認識的過程。在建國初期的那段關鍵時期,我們最終沒能采納保護舊城另建新城的建議,而是確立了對北京舊城進行改造利用的方案。在這壹思路的指導下,北京舊城及存量最多的傳統四合院就始終面臨著無休止的現代建設與時代發展的沖擊。回顧建國以來北京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不難看到,北京舊城及四合院、胡同等歷史傳統建築,在建國後曾受到過多次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沖擊:其壹,是將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確立在舊城之內後所開展的多項建設工程,其中包括各類國家機關行政辦公設施的建設;其二,是70年代後開始實施的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工程,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北京市先後制定和出臺了壹系列對舊城的改造、建設、發展的規劃,如《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和《北京市區建設高度的控制方案》等等,規定舊城內的建設高度以故宮為中心,其東西兩側的建築可向外逐步建成9米、12米以及18米以下的樓房;舊城邊緣壹側的建築高度可以達到30米至45米之間……。自實施改造工程以來,舊城內多條傳統街道被改造、展寬;大體量的樓房建築不斷出現……。舊城內原有的四合院、胡同也在壹系列的改造建設工程中逐步縮小。?

在總體改造規劃的要求下,部分歷史文化街區也實施了改造工程。但由於缺少保護規劃的指導,改造後的街區其傳統風貌及原有建築均發生了重大變化。如老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傳統商業街區、西單傳統商業街區等在經過改造後,已建設成為與傳統商業街完全不同的現代商城;前門、琉璃廠、隆福寺等傳統街區,在經過改造和部分改造後,原有的傳統建築風格也有很大改變。?

20世紀90年代開展的危舊房改造工程,曾壹度對傳統四合院、胡同的保護構成較大威脅,壹些實施危房改造工程的四合院、胡同區域被成片的樓房小區所替代,部分文物建築周邊由四合院、胡同構成的歷史環境也被壹派嶄新的現代環境所替代。如牛街的清真寺、齊白石故居、蔡元培故居、朱彜尊故居、林白水故居、於謙祠等文物單位,其周圍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傳統建築已不復存在,這些傳統建築已完全“淹沒”在高樓形成的小區之中成為“盆景”。全市性的危改工程其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引起了社會各界和專家學者的高度關註,紛紛呼籲改變舊城內的危改方式,全面保護舊城內目前存留不多的四合院、胡同。壹些學者斷言,舊城內若全部失去反映老北京文化傳統的四合院、胡同,北京歷史名城也必將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市政府高度重視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於2003年初做出決定,明確要求停止在舊城內以拆除四合院、胡同的方式開展的危房改造項目和壹切開發建設工程;保護好舊城內的每座四合院和每條胡同。通過調查,在危舊房區域內先後確定了壹批(658處)掛牌保護的四合院;在全市研究制定和實施了有關傳統四合院維修、保護的多項辦法和規定,壹時間,在全市形成了保護傳統四合院、胡同等歷史建築的濃厚氣氛。社會各界也積極參與這壹保護活動,有的企業還出現將早年建於四合院區域的廠房、車間拆除後,重新恢復原有四合院、胡同的事例。如著名的老字號企業同仁堂醫藥公司,為支持全市開展的四合院保護工作,已決定將企業在20世紀50年代建於什剎海等四合院區域內2萬余平方米的廠房、車間、辦公樓全部拆除,恢復歷史上原有的四合院建築,做為企業的辦公、接待使用。由此可見,北京傳統四合院、胡同的保護已得到全社會前所未有的重視,從而使社會及民眾對北京四合院、胡同等傳統建築的認識觀念實現了轉變和價值重估,將以往開展的“拆房建樓式”的危房改造轉變為對危舊四合院的維修、保護。這種過往而復歸的社會認識與保護工作的實施,將使北京傳統四合院、胡同最終重新回到歷史文化名城中的原有位置,並納入到歷史文化名城所永久保護的範疇。?

四、傳統四合院建築的歷史性與時代局限性

北京歷史上的四合院、胡同始終都是國際社會普遍青睞的、具有東方傳統特色的民居建築,它以獨特的建築圍合、庭院布局形成胡同、街巷,並最終構成幽雅的都市景觀,在世界民居建築史上獨樹壹幟,已成為北京歷史文化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也必須看到,隨著都市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廣大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舊城內原有的四合院、胡同不可能全部按歷史原貌保留下來。從社會發展和人們現代生活需要的視角觀察,歷史上流傳至今的四合院建築在其原有布局及使用功能等方面,已顯露出需要探討和重新認識的問題:?

其壹,是在現代生活中傳統四合院已具有兩重性。延續至今的老北京傳統四合院、胡同,壹方面保存有豐富的傳統信息和歷史文化內涵,其建築本身既有歷史文化價值,又具有構成北京歷史名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整體價值;另壹方面,從目前舊城內傳統四合院、胡同的整體保存狀況看,大都超過修繕年限,已普遍成為破舊的房屋院落,加之住戶增多、生活擁擠、市政設施落後,整體環境日趨惡化,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形象及首都的國際地位極不相稱。?

其二,是傳統四合院的居住使用功能與都市現代生活需要的不適應性。老北京四合院建築,是數百年來城市建設與社會傳統生活發展的產物,也是封建社會中家族式居住生活的反映,其建築布局基本適應古代城市社會生活水平和家庭生活方式及傳統的家庭觀念。自進入20世紀以後,特別是近幾十年社會生活的發展與提高,當年老北京傳統的居住生活方式已有了極大的改變。如歷史上曾幾代同堂的傳統生活方式,已被子女分居的小家庭生活方式所取代,而適用於歷史上幾代同堂居住生活的四合院建築,已不能滿足目前幾戶乃至十幾戶小家庭同院生活使用的需要,以往的大家族式的居住生活,每座四合院只需壹處廚房、廁所即可滿足全院眾多人口的使用,而現今院內每戶壹處小廚房,使得以往規整有序的四合院都變成了大雜院。幾十年來,首都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已有了飛躍性的進展,而舊城內的四合院、胡同區域的整體市政設施卻沒有大的改變,大多數四合院內的住戶至今沒有衛生間、沒有淋浴設施,有的院落甚至沒有排水管道,各種市政管線無法引入。冬季仍然以燃煤方式取暖,既汙染了城市環境又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從今後城市居民生活發展的趨勢看,汽車作為人們工作生活的代步工具將走入家庭,待人們普遍達到購賣條件時,汽車卻無法駛入窄小的胡同,更無法進入傳統的四合院……。這些都反映了傳統四合院與發展中的都市生活之間的不適應性。?

其三,是傳統四合院建築在空間利用上的局限性。與歐洲國家的傳統民居建築相比較,四合院建築作為平面建築形式,只是單純地利用了有限的地表面積,其建築面積及容量十分有限,不能有效地利用地下和地上的空間面積,使城市的建築和居住空間不能得到充分地利用。若與歐洲國家的歷史名城中的傳統住宅建築——立體形態的樓房相比,土地面積相同的城市,其立體樓房建築的居住容量將是四合院平房建築的幾倍。如巴黎、羅馬等歷史名城中的傳統住宅樓,其地上空間的建築高度壹般都在七層左右,而且地下面積也得到了充分利用,這種立體方式的建築,不但極大的緩解了地面建築與居住的壓力、擴大城市公***使用面積和成倍地容納城市內的居住人口,而且能夠提供和保證每戶都能具有較好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設施及活動空間,這些都是傳統四合院所不能比擬的。?

其四,是傳統四合院建築修復工藝的復雜性。北京舊城內保存至今的四合院建築,是延續數百年傳統營造工藝的不斷完善、發展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等級的民居建築,其建造工程從磚瓦、梁架、墻體到門窗、油飾等程序及做法都有著嚴格的用料及工藝要求。若與現代的輕體結構、造價低廉的平房比較,很顯然,傳統四合院建築的營造存在著:用料多、工藝復雜、費工時、造價高等特點。尤其是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觀察,四合院建築結構中的“四梁八柱”及門窗、屋頂等部位使用大量的木質材料,若在超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原樣保留和全部使用四合院建築,這無疑將會耗盡我國有限的林木資源。?

顯而易見,上述問題不但是制約北京傳統四合院建築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造成近幾十年來舊城內傳統四合院逐步演變為危房的重要原因。?

考古證明,人類的居住環境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而逐步發展的。我國古代城市發展的歷史也表明,歷代的民居建築都是在繼承前人已有成果的同時,又根據時代的需要而有所變化和改進。在舊城內延續至今的不同格局的四合院建築和胡同、街巷,就是我國元、明、清以來歷代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發展變化的產物。有關文獻記載,元代在營建大都城時,就是繼承了宋金時期的坊巷制度,在大都城內規劃營造了50個坊,作為城內市民居住的區域,但同時又結合元代已實現了全國統壹,社會安定的實際情況,根據城內交通需要,對以往傳統的坊巷規制進行了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圍合式的四合院建築,取消了各坊原有的坊門和坊墻,從而產生了著名的胡同、街巷,以往的坊名,在以後的發展中逐步被胡同、街巷的名稱所代替。如元大都時期在鐘鼓樓東側營建的靖恭坊、金臺坊,到明代以後就逐步改為南、北鑼鼓巷。元代營建的四合院,在經歷了明清以來數百年的歲月後,其原有的建築格局也有很大改變。由著名的歷史學家侯仁之教授主編的《北京歷史地圖集》,就清楚地記載了北京城內元、明、清各代以來的坊巷、胡同的變化“痕跡”。再對照清代編繪的《乾隆京師圖》,就更加清楚地看到,北京內城長安街北側現有的主要街道、胡同的格局、走向,自元代以來的確沒有大的變化。但是,仔細核對就不難發現,各條胡同內四合院的建築格局、房屋排列及院落規模,在明、清各時代乃至民國時期,都有明顯的變化,其中有的院落和區域顯然是“當朝”的“新建築”。因此,我們可以說,北京舊城內延續至今的四合院建築及其布局,就是數百年來北京的社會歷史發展與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提高的最後“產物”。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將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為新時代的發展目標,已全面加快了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根據總體目標的發展要求,北京舊城內保存至今的成片的四合院、胡同等歷史傳統區域,也將全面提升整體區域的居住及市政環境,世代居住在四合院區域的廣大住戶,也應享受到都市現代化高質量的生活方式,對各傳統四合院區域,從市政、電訊、燃氣等各種管線的引入,到每戶衛生間、廚房等設施的配備,已經提上了日程。面對全市乃至全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與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古老而傳統的四合院建築,隨著現代使用功能的增加,其原有的歷史建築格局及形制,也必將出現時代性的變化。四合院民居建築,作為壹種內容豐富而又極具特性的地域文化,既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又有與時俱進的完善發展能力。四合院本身的發展歷史也證明,只有適應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發展的時代需要,具有數百年歷史傳統的四合院建築才能獲得新的生命力,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生活中,其最終才有繼續存在和延續發展的可能。反之,其結果則是,北京舊城內除少量作為“歷史遺產”的文物建築加以保護而壹成不變的四合院供人參觀外,目前作為民居使用的壹般的四合院將遲早被居民住戶乃至現代社會所淘汰。?

五、四合院保護工作中需解決的問題

從民族歷史文化保護的視角觀察,經數百年歷史而流傳至今的四合院、胡同等傳統街區,不僅是北京歷史名城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與名城保護價值,而且,它同時還是有待於我們挖掘的蘊藏著北京社會歷史文化與民族傳統文化的最後壹塊寶貴“資源”,壹旦失去,將會是繼北京當年拆除城墻之後的最大損失與遺憾。因此,對北京四合院的保護已成為社會關註的“交點”。在市政府的重視下,近些年來,針對四合院、胡同的保護問題,已開始逐步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如先後公布了30片四合院集中區域為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制定公布了街區的保護範圍和保護規定;對部分現狀較好的院落采取了掛牌保護的措施,以及將整個皇城公布為保護街區等等。目前,在各方的關註下,四合院的保護工作已在全市拉開序幕。實踐證明,在舊城內開展四合院保護工作,是壹項比“危改”難度更大的復雜工作,特別是在進壹步的工作中,面臨著需要解決的諸多矛盾與問題:?

其壹,是需要在保護觀念上進壹步統壹認識,調動社會各方的工作積極性。四合院的保護是壹項社會性極強的工作,涉及到政府的多個部門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市、區政府和規劃、房管、文物、建委等各部門***同參與。特別是“危改”和建設部門,應服從保護工作的大局,徹底放棄以損失四合院等傳統建築為代價的小規模、小範圍的“危改”項目,落實市政府的決定,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危破四合院建築的維修、保護工作上來。?

其二,是引導四合院的居民住戶,要正確認識和看待拆除四合院建樓房的眼前利益與保護四合院的長遠利益的關系。特別是使危房住戶切實理解,老北京四合院建築的真正價值在於今後全市的永續利用,長期為廣大人民服務。按照逐步發展的認識規律,目前,北京舊城內成片的、貌似壹般的傳統四合院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只有在今後長遠的時段內才能真正體現出來。因此,在當前的社會經濟及文化觀念的條件下,我們對當今傳統四合院的認識程度,具有十分明顯的時代局限性,是遠遠不能代替今後所展示的、長遠的歷史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所以,我們當前應特別強調對舊城內四合院的保護,因為只有做好當前的保護工作,才可以為今後長遠的利用提供重要保證。?

其三,要把四合院保護與居民住房條件的改善結合起來。當前,北京舊城內四合院保護與利用的突出問題是超限度地使用,大部分住房往往是幾代同堂、生活擁擠,應首先采取外遷的方式,疏解住戶,減輕四合院使用的壓力,然後再實施院落的維修、保護。在運作方式上,應由市、區政府列入計劃,每年提供適量的外遷用房,按區域逐步安置院內住戶。在此基礎上,有計劃地開展各個院落的修復工作。由單位或企業擁有的四合院建築,也應列出職工搬遷計劃,逐年落實並負責完成四合院建築的修復工作。市、區政府部門應將四合院的保護列為全市環境治理項目,研究制定搬遷住戶、整治環境的專項規劃,列出工作目標和實施方案,市、區政府聯合行動***同落實,堅持數年,必見成效。?

其四,是認真研究和妥善處理四合院的保護與利用的關系。舊城內保留至今的四合院、胡同,經過市區近幾十年的建設發展已有很大改變,部分四合院街區與歷史原貌相比已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市政道路的擴展使部分歷史建築及院落被新的道路所占用,因此,已不可能原封不動地對舊城內所有的四合院進行保護。對現有四合院的保護也應區別情況,要根據四合院分布的不同區域,提出不同的保護標準。特別是要結合廣大住戶使用的實際需要制定相應的規定:首先,是對公布保護的30片歷史文化街區中的四合院建築與壹般地區的四合院建築要有所區別。這兩類區域的四合院建築相比,有著不同的保護要求:前者是原格局、原形制加以保護,後者只是保護其傳統建築特色和風貌;前者不能增改其原有建築格局,後者可以根據需要適量調整其平面布局。其次,是保護四合院建築的傳統外觀與內部裝修利用相結合。四合院建築的保護,不同於文物建築的保護,四合院民居建築的保護工作壹定要結合廣大住戶現實生活的需要。在我市除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四合院建築以及重要街區的四合院建築,依照文物法規嚴格保護外,其大量的民居四合院建築,只是保護其建築規制、原有布局及傳統外觀與風貌,其內部完全可以進行現代化裝修利用,以適應時代生活的需要。三是,保護四合院的歷史格局與廣大居民追求現代化生活方式相結合。都市的現代生活水平及方式,是今後我市包括傳統四合院、胡同區域發展的目標,但同時也必須清楚地看到,因受歷史地域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從根本改變舊城內四合院區域中居民的居住生活環境。只能在保護四合院整體完整性的前提下,創造條件逐步提高院落內的基礎設施水平。但是壹些大型市政管線的引進,將與四合院保護發生較大矛盾,如煤氣、熱力等管道工藝要求嚴格的大口徑管線設施,就將受到四合院、胡同保護的制約,不可能全部引入到每個院落。但大多數的四合院地區,可在不破壞院落的整體格局和不影響街區風貌的前提下,可以引入多種市政管線和設施,並為四合院住戶增設家庭衛生間、廚房等生活設施。?

總體講,在全市四合院區域內實現現代設施的改造工作,目前正處於起步階段,特別是在實施的方式方法上,還將繼續深入探討與摸索四合院保護與發展現代化生活設施的新模式。?

其五,是逐步推進四合院住房私有化。四合院住宅私有化,是最終實現全市四合院保護良性循環的出路所在。對此,專家已提出建議,市房管部門也制定和公布了“私人購買四合院的有關規定”。但是,我們是面對半個世紀的住房公有制所積累的諸多問題,新的辦法壹時難以全面推開,需要創造條件,漸進實施,逐步推進,應根據不同街區、胡同以及院落的具體情況,制定幾種實施四合院私有化的模式:第壹種,是面向社會團體、私有企業、文化名人等,購買四合院產權,同時出資搬遷和安置現有住戶,按四合院保護的有關規定,恢復院落的原有格局,作為企業、公司的辦公場所或個人生活與文化活動場所使用;第二種,是由房管部門負責安置住戶和負責恢復院落建築,然後公開向社會出售,購買者要負責保持四合院建築的完整性及良好狀態;第三種,是單位企業所有的四合院建築,可以轉讓給住戶或由本企業人購買,產權所有者要全面負責原有建築的修復與保護;第四種,是由於經濟原因無力對祖傳宅院進行修復的產權所有人,鼓勵其向社會出售,通過產權轉讓的方式,達到四合院修復、保護的目的。?

面對當前首都現代化建設對歷史傳統建築保護的沖擊,促使我們對北京歷史文化保護進行反思。對北京傳統四合院建築的重視與保護,近些年我們經歷了壹個復雜而艱苦的認識過程,取得了保護北京四合院的社會***識。同時,深刻認識到,老北京的傳統四合院、胡同等歷史建築,是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全面保護這份遺產是我們當代的歷史責任。今天,對傳統四合院建築的保護已得到社會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視。保護四合院建築的重要性,還在於提出在北京全力籌備“奧運”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從而將保護傳統四合院的工作賦予了歷史與時代的重要意義。現在我們已在四合院保護措施的制定上邁出了艱難的壹步,由於此項保護工作的復雜性與艱難性,就整體工作講,全市範圍內的四合院保護行動還相對滯後,目前還不能做到全面推進全市的四合院保護工作,還要經過政府部門的通力合作與長期努力及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才能看到北京舊城內傳統四合院保護的整體效果。?

  • 上一篇:小學生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 下一篇:川東民居的特色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