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和楚王壹樣,羋姓,但楚王是熊氏。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宜昌)。這就是屈原的故鄉。
屈原作為壹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詩人為後世所景仰。他那深厚執著的愛國熱情,在政治鬥爭中堅持理想、寧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對現實大膽批判的精神,給後世作家作出了示範。在《離騷》中有許多表現屈原拳拳愛國之心的詩句。
擴展資料
宋玉對屈原的悼詞
屈原死後,當時社會不少人都不認可他,就像司馬遷說的“不容於世”。唯有宋玉卻為屈原寫悼辭,他是第壹個為屈原寫悼辭的人。
其辭曰:“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已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眾,時來則應,物來則濟。應時而不謀己,濟物而不務功,是以惠無所歸,怨無所集。”宋玉在悼辭中表達了對屈原的理解和惋惜。宋玉在辭賦上學習屈原,並且在屈原的基礎上對楚辭進行了發展,所以在當時人們將宋玉稱作是繼屈原以後最傑出的辭賦家。
百度百科-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