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梆子,大約形成於十六世紀中葉,至清嘉慶、道光年間的十九世紀初葉已趨於成熟。形成於陜西同州和山西蒲州壹帶的以“奚琴”和梆子為主要伴奏樂器的“山陜梆子”,開始向四周擴散傳播,衍變為支系龐雜、勢力強大的北方梆子系統,山陜梆子的北路蛻化出壹個北路梆子新劇種。三百多年來,北路梆子以其慷慨激越的邊塞風格,流行於晉北、內蒙古、張家口、包頭、呼和浩特等地。深受城鄉勞動人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