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員
父:嶽和
母:姚氏
妻二人:劉氏、李氏
子五人:嶽雲、嶽雷、嶽霖、嶽震、嶽霆(原名靄,後孝宗賜名霆)(前二子劉氏所生,後三子李氏所生)
女二人:嶽安娘、嶽銀瓶(均為劉氏所生)
義子二人:關鈴、張憲
詳細生平
精忠報國嶽飛出生於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壹戶佃農家裏。據傳,母親在他的背上刺了四個字“盡忠報國”,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壹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國,深入骨髓”,紛紛自動組織起來反抗。
從十二世紀二十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嶽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壹道,站在抗金鬥爭的最前線。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韐募勇聚士,嶽飛應募,但不久即因父親嶽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
1126年冬,嶽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劉浩命嶽飛招安吉倩,嶽飛不負眾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屬三百八十人。嶽飛因此補承信郎壹職。
靖康元年(1127年)12月,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元帥府下編前、後、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制為劉浩。嶽飛屬劉浩前軍。按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速趕往東京(今開封),解京師之圍。嶽飛奉命帶領三百鐵騎,前往李固渡偵察,與金兵相遇發生戰鬥,大敗金兵。跟隨劉浩解了東京之圍。
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滅北宋,擄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及皇家宗室北歸。五月,康王趙構(即宋高宗)於南京繼位,史稱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張收復失地,啟用了大批主戰將領,其中就有嶽飛。嶽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
建炎元年,趙構即位,嶽飛上書,大意為:“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宋高宗並未采納嶽飛的建議,並以越職為由將嶽飛罷官。之後嶽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借補“正八品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張所很賞識嶽飛,很快升嶽飛為“從七品武經郎”、任統制。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張所命嶽飛入王彥部,北上抗金。嶽飛作戰有勇有謀,數敗金兵,聲威大振。而王彥保守怯戰,使得嶽飛只能孤軍奮戰,嶽飛缺軍糧時又不肯相助。嶽飛知道自己與王彥有隙,所以復歸宗澤,為留守司統制。宗澤死後,杜充代之,嶽飛官復原職。三年,杜充將還建康,嶽飛進言:“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壹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數十萬眾不可。”杜充不聽,嶽飛也只能隨軍而歸。 杜充守建康,金軍與叛賊李成在烏江會合,杜充閉門不出。嶽飛泣諫請視師,杜充不出。金軍遂由馬家渡渡江,杜充遣嶽飛等迎戰,諸將皆潰,獨飛力戰。後杜充降金,諸將多行剽掠,惟嶽家軍秋毫無所犯。兀術趨杭州,嶽飛要擊至廣德境中,六戰皆捷,擒敵將王權,俘叛軍首領四十余。嶽飛勸服王權,是指為己所用。嶽家軍駐紮在鐘村,軍中缺糧,將士們寧願挨餓,也絕不擾民。金所籍兵相謂曰:“此嶽爺爺軍。”爭來降附。
1139年(紹興九年),嶽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下令大赦,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嶽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壹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後高宗對他好言相勸,嶽飛方受。此後嶽飛上表,“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高宗沒有采納。
1140年(紹興十年)五月,金國撕毀紹興和議,兀術等分四道來攻。由於沒有防備,宋軍節節敗退,城池相繼失陷。隨後高宗韓世忠、張俊、嶽飛等出師迎擊。很快,在東、西兩線均取得對金大勝,失地相繼收回。嶽飛揮兵從長江中遊挺進,實施銳不可當的反擊,他壹直準備著的施展收復中原抱負的時機到來了。
嶽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的熱烈歡迎。這年七月,嶽飛親率壹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壹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嶽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和“拐子馬”,把金兀術打得大敗。嶽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千,誤入小商河,被金兵射到幾十處箭傷,豪勇無比。嶽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鬥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嶽家軍陣容搖動。郾城大捷後,嶽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裏),金兀術集合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嶽飛打得落花流水。嶽飛這次北伐中原,壹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鬥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壹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嶽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哀嘆。
就在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嶽飛“措置班師”。在要麽班師、要麽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嶽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嶽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壹旦!所得諸郡,壹朝全休!社稽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嶽飛的抗金戰鬥,至此被迫中斷。 嶽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嶽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準備北渡黃河,使嶽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壹帶,才撤離中原。這時,有壹個無恥的書生,騎馬追上金兀術扣馬而諫:“太子(兀術)毋走,京城可守也,嶽少保兵且退矣。”金兀術又整軍回到開封,不費吹灰之力,又占領了中原地區。
嶽飛壹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1141年(紹興十壹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禦史萬候卨(音末期屑)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嶽飛。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術甚至兇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嶽飛而後可和。”在內外兩股惡勢力夾擊下,嶽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從他身上,秦檜壹夥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證據,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莫須有(這件事情難道沒有嗎?)。”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紹興十壹年農歷除夕夜,高宗下令賜嶽飛死於臨安大理寺內,時年三十九歲。嶽飛部將張憲、兒子嶽雲亦被腰斬於市門。民族英雄嶽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嶽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正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壹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統治者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嶽飛不愧是我國歷史上壹位傑出的民族英雄。
宜和四年(1122年),時值宋、金訂立“海上盟約”,聯合攻遼,嶽飛應募從軍,任小隊長,參加征遼之役。這年因父喪離隊回家守孝。
金軍在取遼之後,發動侵宋戰爭。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軍圍攻北宋首都開封,康王趙構在相州建立大元帥府,嶽飛應募從軍。不久,金軍攻下開封。次年四月,北宋滅亡,嶽飛跟隨大元帥府到達南京(今商丘縣),五月初壹,高宗趙構在這裏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權,改元建炎。嶽飛激於義憤,上書高宗,要求抗金,收復失地,因而以“小臣越職上書”被趕出軍隊。
不久,張所任河北招撫使,招募士兵,嶽飛應募從軍,受到張所的賞識,升任為統制,隸屬於都統制王彥。他們渡河攻占新鄉縣城,為金兵圍攻,突圍後王彥組織“八字軍”抗金,嶽飛則自為壹軍,不久南下歸屬東京留守宗澤,屢建戰功,再次升為統領、統制。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宗澤病死,杜充接任開封留守。次年六月,杜充以勤王名義南下,改任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留守,嶽飛也率部隨行到建康。
這年冬天金軍渡江南侵,杜充逃跑後降金,嶽飛率部轉戰茅山地區,接著轉移到廣德軍(今安徽省廣德縣)的鐘村,隨後進駐宜興(今屬江蘇)張渚鎮附近,收編散兵,整頓軍紀,安定了局勢。嶽飛的母親、續妻李氏和兩個兒子也接到了宜興。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軍追擊宋高宗到達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東海中,仍未能追到,以後,向北退軍,在長江中遭韓世忠攻擊,退到建康,準備渡江北撤之際,嶽飛率部猛烈攻擊金軍,收復了建康。
八月,嶽飛被任為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但是,江北幾已全被金軍占領,泰州已無法堅守,這年冬分批渡江,移屯江陰(今屬江蘇)。
紹興元年(1131年)正月,嶽飛接到詔書歸屬張俊指揮,轉戰於江南西路、淮南西路,在擊潰遊寇李成(李成後投偽齊)、招降遊寇張用時立功,七月,嶽飛升任神武右副軍統制,奉命駐守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十二月,嶽飛再升為神武副軍統制。
紹興二年(1132年)二月,嶽飛率部討伐遊寇曹成,收降了曹成部將楊再興。五月,曹成在嶽飛的追擊下向韓世忠投降。六月,嶽飛奉命屯駐江州(今江西九江市),這時的嶽家軍已是壹支二萬四千人的大軍。
紹興三年(1133年)三月至六月,嶽飛又受命鎮壓了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和虔州(今江西贛州市)的農民起義軍。回軍江州之後,於九月奉詔帶著嶽雲到杭州朝見高宗,被賜予繡有“精忠嶽飛”的軍旗。接著嶽飛的官銜升為承宣使,職務升為制置使,駐紮江州;嶽家軍的番號改為神武後軍。十二月,牛臯、董先等部並入嶽家軍中。
紹興四年(1134年)五月,南宋朝廷同意嶽飛收復襄、鄧等六郡的計劃,經過三個多月的戰鬥,收復了襄陽(今湖北襄樊市)、鄧(今河南鄧縣)、唐(今河南唐河縣)、隨(今湖北隨州市)、郢(今湖北鐘祥縣)及信陽(今河南信陽市)六州郡。在攻打隨州的戰役中,嶽雲手持雙錘,首先登上隨州城垣,從此,他贏得了勇冠三軍的聲譽。嶽家軍作戰英勇,紀律嚴明,素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這次嶽飛按照預訂計劃收復已失的州郡,是南宋從未有人建立過的功勛,嶽飛因而升為清遠軍節度使,這年嶽飛32歲,這樣年輕就獲得這壹頭銜,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九月,金與偽齊聯軍避開嶽飛的防區,渡淮南下,南宋朝廷急令嶽飛東援淮西,嶽飛派牛臯、徐慶為先鋒馳援盧州(今安徽合肥市),擊敗來犯之敵。
紹興五年(1135年)二月,授嶽飛為鎮寧、崇信軍節度使,接著奉命鎮壓楊麽起義軍。王俊這時撥屬嶽飛軍中。六月,嶽飛以政治誘降與軍事鎮壓相結合的方針,瓦解了起義軍,收編了幾萬起義軍和幾支政府軍,嶽家軍由三萬多人擴大為壹支十萬人左右的大軍。九月,嶽飛的官銜升為檢校少保。十二月,嶽飛的職務升為招討使,嶽家軍的番號也改稱後護軍,與張俊的中護軍、韓世忠的前護軍、劉光世的左護軍、吳玠的右護軍,是南宋的五支主力部隊;嶽飛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將。
紹興六年(1136年)三月,嶽飛升任京西、湖北路宣撫副使。此時,宰相兼都督諸路軍馬張俊組織嶽飛、韓世忠、張俊四路軍馬進攻中原。七月,嶽飛進駐襄陽後,隨即發兵北伐,東路軍牛臯連克鎮汝軍(今唐河縣北)、蔡州(今汝南),西路軍王貴、董先攻占盧氏、商州(今陜西商縣)、欒川、伊陽(今 嵩縣)等地,距洛陽只有百余裏。九月,由於糧運不繼,只得退兵。不久,奉詔馳援淮西。十壹月,因金軍和偽齊的挑釁,再次舉兵北伐。進攻至蔡州,擊敗敵軍,主動撤兵。
紹興七年(1137年)二月,嶽飛的官銜升為太尉,職務也升為宣撫使。十壹月,金朝廢掉偽齊,將偽齊統治區劃歸南宋,換取南宋的臣服,這正是宋高宗求之不得的。次年三月,即任命奸臣秦檜為右相,主持投降求和活動。
紹興九年(1139年)正月,嶽飛的官銜再升為開府儀同三司。次年五月,金朝撕毀協議,再次南侵,主力圍攻順昌(今安徽阜陽),高宗慌忙命嶽飛派兵救援,並進軍中原,將嶽飛的官銜晉升為正任少保。
嶽飛除派張憲馳援順昌外,自己部署向中原進軍,牛臯率先鋒部隊旗開得勝。但當圍攻順昌的金軍被劉锜打敗以後,高宗立即派李若虛口傳密旨,命嶽飛退兵回鄂州(今湖北武漢市)。嶽飛未按高宗旨意撤兵,而是在李若虛的支持下繼續北伐。
張憲率領先鋒部隊攻占蔡州(今汝南)、穎昌(今許昌),張憲又與牛臯、徐慶會師後攻下陳州(今淮陽),嶽飛進駐郾城指揮全軍,嶽家軍收復了洛陽、鄭州,前鋒到達中牟、朱仙鎮,離開封只有數十裏,在郾城、穎昌城下,大敗金軍統帥兀術率領的主力。但是就在節節勝利的情況下,高宗、秦檜唯恐得罪金朝統治者,妨礙其達到求和的目的,卻強令嶽飛退兵回鄂州。
嶽家軍此次北伐以來,勇猛沖殺,戰無不勝,給金軍以沈重打擊,金軍警呼:“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紹興十壹年(1141年)初,金軍再次進攻兩淮地區,嶽飛提出直接進攻開封、洛陽的要求,高宗不予采納,只是要嶽飛救援淮西,當嶽飛率軍到達時,金軍已經退走。
四月,高宗任命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嶽飛為樞密副使,隨即把三大將的宣撫司撤銷,收了他們的兵權。之後,因嶽飛反對張俊受秦檜唆使謀害韓世忠和解除抗金名將劉锜的兵權,遭到秦檜的仇恨。秦檜的黨羽萬俟 上奏攻擊嶽飛,八月,嶽飛被迫辭去樞密副使。這時,金朝正向南宋誘和,內奸秦檜加緊迫害嶽飛。九月,秦檜夥同張俊收買嶽飛的部將王俊、王貴,誣告嶽飛、張憲、嶽雲謀反。十月,嶽飛被捕入大理寺獄。此時,金軍再次南侵,迫使南宋求和,兀術還提出以殺害嶽飛作為議和條件。十壹月,高宗向金軍稱臣,訂立“紹興協議”。秦檜指使萬俟萵羅織罪名,置嶽飛於死地,但是“罪證”不足,壹時無法結束此案。秦檜之妻王氏提示秦檜,“捉虎容易放虎難”,秦檜遂下決心立即殺害嶽飛。紹興十壹年臘月二十九(1142年1月28日),秦檜竟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殺害於大理寺獄,死年三十九歲,同日,嶽飛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也遭殺害。嶽飛、張憲的家屬被放逐到惠州(今廣東省惠州市)和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家產被沒收。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孝宗即位。七月,孝宗下詔追復嶽飛的原官銜,以禮改葬。冤獄得到昭雪後,謚武穆、忠武,追封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