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工匠精神——鋦瓷匠人

工匠精神——鋦瓷匠人

在遼寧撫順有個老頑童, 他叫王振海,藝名“王老邪” ,因為他從讀書時就不走尋常路,別人用碎了的瓷器到他手裏就能重新變得完好,他是壹名鋦瓷匠人,人稱 “天下第壹鋦” 。

▲?江湖人稱“王老邪”

有句話叫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 ,說的就是鋦瓷,這門手藝把打碎了的瓷器,用鋦釘像訂書機壹樣把瓷片釘起來。

王老邪的這門手藝是隔代單傳,就是爺爺傳孫子,不傳兒子,他是第五代傳人,祖上被稱作 “山東巧工王神手” 。

當年康熙微服私訪時,還摸過他家的金剛鉆,他爺爺曾經是慈禧太後的禦用工匠 ,王老邪家裏的工具,隨便拿壹個,經常就有幾百年的歷史,幾代人的時光都好像被鑲在那了。

▲?1962年山東鋦瓷巧工王神手(前面的是王振海的爺爺,後面用手捂著嘴的是11歲的王振海,這是他爺爺生前唯壹的壹張照片。)

王老邪四歲就開始學藝,十壹歲修成人生中的第壹把壺 ,大半輩子都和鋦瓷在壹起,他是真心喜歡這門手藝。

當張國立帶著破寶貝來找他時,王老邪玩心壹起,做了個底托,鋦成壹朵會動的梅花,把張國立樂得要拜師,直說 “王老邪真是邪門得很” ,老頭兒像個小孩,還高興地在腦袋上比了二。

▲?王老邪掌握著24種72樣136道修復古舊老瓷器的絕活,他用鑲嵌絕活給張國立帶來的青花茶壺鋦了朵會動的梅花。

王老邪回憶以前鋦匠們走街串巷,都搖著個波浪鼓,吆喝著“鋦活……鋦活……”,人們就拿著破碗、破鍋,鋦匠修好活後會跟主人討水喝,把水倒在修補的瓷器,得了! 滴水不漏,就是大功告成。

在王老邪家裏,有壹面墻堆了滿滿的快遞箱子,那都是全國各地的人寄來的,希望王老邪能幫忙修補的,張國立就說: “人們寄來的是壹個希望,王老邪給的是壹份成全”。

王老邪說:”鋦瓷最重要就是鍛制鋦釘, 他的鋦釘和別人的不壹樣,裏面加了十分之壹的黃金 ,延展性更好,而且不會生銹,看,都金光閃閃。

他把銅板剪成兩厘米寬的枝條,再剪成小小的菱形,在瓷碗上打針眼要打三分之二,不能打透它,打眼兒的金剛鉆頭其實不是尖的,是有點像屋脊的平,再把鋦釘的鉤角緊緊咬合瓷器,讓其 “壹錘嵌入” 。

最考驗技藝精髓的是制作花釘 ,就是有圖案的鋦釘,鋦匠們會根據瓷器的圖案、文字來鍛造,比如杯口鋦壹個荷花變成水中荷塘,裝水的碗或盤就鋦壹條魚是如魚得水,鋦壹只蝙蝠是福從天降,這也是人們喜愛鋦瓷的原因之壹。

明明早已破碎的物品,經過鋦匠的雙手,殘缺變成壹種美,變成對生活的祝願。

王老邪曾經花了壹萬多塊錢,收集了五個朝代的六片碎瓷,經他雙手鋦成壹個茶盞,嚴絲密合, 世間僅此壹件,名喚“七合盞”,有人出到1200萬的高價,王老邪都不賣 ,他說這是自己鋦瓷手藝的代表,這些經歷過人間滄桑的瓷片,經過鋦瓷這門手藝,有了新的生命,這難道不是化腐朽為神奇嗎?

▲ 五塊拼接的瓷片分別:越窯(宋代)、景德鎮龍窯(清代)、青花瓷(元代)、龍泉瓷片(宋代)、南海壹號(明代),估價 1200萬。

但現在越來越少人需要鋦瓷,王老邪說,“現在鋦壹個釘要10塊錢,買壹個碗可能幾塊錢就搞定了,誰會來呢?”因此願意來學藝的人越來越少, 王老邪不忍心手藝斷在自己手上,毅然打破家規,將手藝外傳給有心之人。

王老邪說自己帶徒弟, 最重要是看人品,人品好,他才願意教 ,盡心培養,即使因為他打破了家規,家族裏的人都反對他,可是 為了傳承這門手藝,他也在所不惜 ,說到這,本來總是笑哈哈的王老邪,壹臉正氣。

▲?曹慶勵,創辦譽悟居,乃聽松問泉之所。師從第五代鋦瓷非遺傳人王振海(王老邪),成為第六代傳承人。

王老邪不僅是在鋦瓷,更是在鋦心,因為他不是把手藝當作謀生,而是當作人生。

  • 上一篇:少代會提案內容及建議
  • 下一篇:年畫的題材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