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布是用麻和葛纖維來紡織的。
剝掉大麻或者葛藤的皮,麻皮在水裏泡上幾天之後,皮就松散了。用棍子槌擊幾下,麻絲就出來。再放進壹些礦物質,使其脫膠,麻絲變得更麻利,接著,把絲捏出來。
紡輪只有銅錢兩倍大小,樣子也像銅錢。中間的小眼插著竹簽,簽子頂上系上麻絲。
用手轉動紡輪,利用紡輪在懸墜狀態時的重力和旋轉扭力,把幾綹麻線擰成結實的壹根長線——紡輪質量越大,墜力就越大,旋轉擰出的線就越細,紡輪質量越輕,紡出的線越粗。
把擰好的麻線,分成經線、緯線,相互垂直地排列起來,就是布了。
擴展資料:
紡、織、皮、革相關解析:
紡:即把壹團棉花、壹坨羊毛、壹個蠶繭制成紗線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是把壹根壹根的達到紡紗標準的纖維捋順捋直了,抱合積聚在壹起,制作成條狀蓬松的物體(比如說毛紡中的毛條),再然後按中心軸的位置旋轉,不停的扭緊,拉伸,壹根紗線就制作出來了。
織:無非就是紗線交織,實際上可以理解成這是壹個由線到面的過程。於是“紡織”兩個字,代表的是點到線、線到面的壹個過程,這樣布就出來了。
皮:皮最原始的形態就是壹個面。也就是說,它不需要“紡、織“的過程就能直接做到滿足人類最原始的保暖需求,遮風擋雨,遮羞抗日。
革:壹整塊的皮料利用完之後的壹些邊角料、或者是本身就是壹小塊、或者是有傷疤不能用的,這些廢料我們統統都把它揉碎加各種助劑再重新粘合壓制成壹個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