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法有明確教學目標、合理選擇內容、在環境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在語言和藝術活動中開展傳統文化的教育等。
1、明確教學目標、合理選擇內容。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元素應該包括:傳統經典範文、古典詩詞、書法、繪畫、傳統技藝、傳統工藝、民間傳統節慶、風俗、禮儀、始祖的祭典活動等多方面的內容。在選材上,我們要結合孩子年齡特點、發展水平和可適宜性等方面進行考慮,制定好各年齡班的發展目標,選好教學內容。
如:小班選材就以簡單的兒歌、古詩詞、傳統節日、典故故事、童謠為主要內容,讓幼兒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認識中國文化的內容,在節日活動中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中班就加入三字經、古詩、節日的由來等內容;大班就以《論語》、成語故事、民間傳統節慶、風俗、禮儀、經典典故、歷史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內容。
2、在環境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
幼兒園的環境是壹本無聲的教科書,它通過幼兒的感官潛移默化地對幼兒產生影響,將傳統文化內容滲透到環境中去,可以擴大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知識,使幼兒從另外壹個角度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因此、我們可為幼兒創造了壹個能與之親近的傳統文化環境氛圍。
如:在走廊、樓梯轉角和專門的活動區角的墻上張貼中國傳統文化的圖片、三字經、智慧樹上掛滿百家姓、走廊掛上幼兒動手制作的花燈、川劇臉譜、剪紙等民俗手工藝術作品。另外還可以創設多種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活動區角,如:“農家院”、“戲曲服飾表演”、“傳統小吃坊”,張貼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畫、節日的布置等。
3、在語言和藝術活動中開展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內容,比較多是經典的故事、民謠、古詩詞、民間歌舞等內容,涉及的範疇多與語言和藝術教學領域為主,所以,為了更有效地落實教學內容,保證開展工作的質量,在課程安排上,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在語言和藝術領域的教學活動中擴展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孩子們交流和藝術表現中感受我國文化的廣博和精深,激發愛國、愛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