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天時-三伏天:“冬病夏治”

天時-三伏天:“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療法中的特色療法,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疾病的目的。三伏天是壹年之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壹階段,人體腠理疏松,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裏),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黃帝內經》裏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很多人問:三伏天這麽熱,為什麽還要養陽呢?因為“三伏天陽熱盛於外, 伏陰潛於內”也就是說:這時人體的陽氣都浮在體表,五臟六腑是寒涼的;而三伏天天氣酷熱,人們喜歡壹切寒涼的東西:食冷飲,吹空調,洗冷水澡;總之怎麽涼爽怎麽做!不僅陽氣耗損虛虧,並且埋下病根!體內陽氣弱了,寒濕之氣就上身了啊,不病才怪!特別是人體五腹六臟裏的寒濕之氣是萬病之源!

在此時到店貼藥,貼淺層或者深層,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扶助人體陽氣、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對防治冬季易反復發作、加重的疾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人與自然是和諧統壹的整體,在疾病的調治過程中,將平衡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會有事半功倍之效。“三伏”是壹年之中最炎熱,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在“三伏”時節進行穴位敷貼(即“三伏貼療法”),可以扶正祛邪,調補陰陽,幫助人體抵抗外邪,預防疾病。

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

伏前解毒:6月—7月12日

初伏驅寒: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清養: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化瘀:8月11日—8月20日

伏後固本:8月21日—9月01日

金美萊建議:三伏天內也可壹周2-3次密集調理。在這個三伏天希望各位壹定要把握這個天時,好好地調理身體,盡可能的把體內的濕寒排出去,給身體壹個最大的轉變!

  • 上一篇:平野美宇為何在亞洲杯小組賽後泣不成聲呢?
  • 下一篇:廣東省廣新外貿集團有限公司的經營理念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