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奶牛的日常管理有哪些?

奶牛的日常管理有哪些?

(1)飼餵次數

奶牛每天的飼餵次數,壹般與擠奶次數相壹致,多實行3次擠奶,3次飼餵,盡可能保證擠奶間隔和飼餵間隔時間相等。采用“先幹後濕”“先餵後飲”的飼養原則。

(2)飼餵技術

在奶牛飼餵過程中,要做到定時定量、少給勤添。對產奶母牛,特別是高產奶牛必須根據其個體特性、采食快慢和不同嗜好給予特殊對待。如有的母牛喜歡吃幹料,有的喜歡吃濕料,應采用各種不同的調制方法來滿足不同個體的需求。當更換飼料種類時,要采用逐漸過渡的辦法。由飼餵幹草改為青飼料時,如果突然變更飼料,會影響消化而發生腹瀉。特別是改餵大量苜蓿等豆科青草,容易引起瘤胃臌脹或胃腸疾病的發生。為此,可采取逐步過渡辦法,用10天以上的時間,逐漸變換飼料,比較安全。奶牛的飼料壹定要保持清潔新鮮,對於黴爛、冰凍飼料,不經處理不能餵牛,飼料中夾雜的鐵釘、鐵絲、玻璃碎塊、石塊等壹定要清除幹凈,免得牛吃進胃內而引發疾病。

(3)飲水

產奶牛1天需要55~75升的水。讓奶牛飲清潔的水源,夏季不要飲過涼的井水,冬季不要飲冰水。適宜的飲水溫度是10~12℃,有條件的可把水適當加熱後飲用。充分利用廢稭稈和取暖的火爐加熱冷水,農戶加工豆腐、澱粉的水也可以飲用,但腐敗的水不可讓奶牛飲用。要讓奶牛得到充足的飲水,有水槽的讓奶牛自由飲水,沒有飲水槽的要增加飲水次數,冬季飲水4~5次/天,夏季飲水6~7次/天。

(4)運動

壹頭成年母牛體重達500~700千克,這麽大的體重主要靠四肢來支撐。產奶母牛每天3次上槽需站立8~9小時,如果運動不足,容易患肢蹄病,使牛體過肥,降低產奶量和繁殖力,還降低對氣溫及其他因素急劇變化的適應能力,容易患感冒、消化及呼吸器官疾病。因此,每天運動2~3小時,對增強奶牛的體質是十分必要的。

(5)定期驅蟲

投藥時期在母牛分娩後48小時以內。按每千克體重68.8毫克口服。據國外試驗,用噻苯達唑給奶牛驅除消化道線蟲,可使牛奶增產。日本北海道的21個牧場驅蟲的奶牛,比不驅蟲的平均每頭每個泌乳期多產奶409.3千克,乳脂量增加12.6千克。

(6)刷拭牛體

每天要刷拭牛體,保持清潔。通過刷拭牛體還能使牛養成溫馴的習性,利於擠奶操作。刷拭應按從前到後、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依次進行,刷拭頭部、四肢時動作要輕。每天可刷拭2次,每次3~5分鐘。刷拭時精神要集中,隨時註意牛的動態,以防被牛踢傷、踩傷。盛夏氣溫很高,為促進散熱,可用水沖洗牛體,既有助於皮膚衛生,又使皮膚功能旺盛,達到預防疾病和衛生保健的目的,並能起到防暑降溫、提高產奶量的作用。

(7)衛生消毒

認真做好環境消毒工作。牛舍周圍環境(包括運動場)每周用2%燒堿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場周圍及場內汙水池、排糞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次氯酸鈉)消毒1次;在大門和牛舍入口設消毒池,使用2%燒堿溶液。

牛舍應保持幹燥與空氣新鮮。為防止牛舍內產生有害氣體,牛舍在牛只下槽後應徹底清掃幹凈,定期用高壓水槍沖洗,並進行噴霧消毒或熏蒸消毒。盡量做到舍內不存糞尿,消滅蚊蠅的滋生地,加強滅除蚊蠅的措施。冬季還要註意通風換氣,如需沖洗地面,要盡量少用水,以防舍內濕度過高。定期對飼餵用具、料槽和飼料車等進行消毒,可用0.1%新潔爾滅(季銨鹽類)或0.2%~0.5%過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在使用前後應進行徹底消毒和清洗。另外,還必須定期進行帶牛環境消毒,有利於減少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減少傳染病和蹄病等的發生。可用於帶牛消毒的環境消毒藥有0.1%新潔爾滅、0.3%過氧乙酸和0.1%次氯酸鈉。

(8)肢蹄護理

飼餵營養平衡的日糧;運動場、牛舍、牛床應保持幹燥、平整,牛床應采用厚墊料或使用牛床橡膠墊;避免用涼水直接沖洗關節部,以防引起關節炎;定期做好蹄底的預防性藥浴。

(9)降溫保暖

奶牛有較強的對單純的寒冷的抵抗力,可是沒有對流動的空氣與穿堂風的抵抗力。因此,在單純的寒冷天氣,奶牛的產奶量依舊很穩定,可是壹旦遇到大風天氣,奶牛的產奶量就會急劇下降。所以,為防止穿堂風和賊風的襲擊,應將北面的門、窗戶堵嚴,期間壹旦有冷空氣侵入、氣溫突然下降,應立即調節通風孔等。奶牛怕熱不怕冷,在運動場高凸處搭建涼棚,讓奶牛在陰涼幹燥的地方休息,同時又可保持良好的通風。家附近有樹的,夏季可把奶牛拴系在樹蔭下乘涼。

(10)堅持防疫

春、秋兩季要檢測布魯氏菌病、結核桿菌病1次,取得健康合格證,防止人獸***患病的發生。

  • 上一篇:龍的英文是什麽?
  • 下一篇:怎樣成為壹位優秀的美容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