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廣南壯族 貴馬鼓 銅鼓 銅鼓手巾舞參考文獻:
廣南縣位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因在此地出土、被發現的銅鼓多且類型全而稱之為“銅鼓之鄉”,至今在廣南縣境內出土和發現並登記在冊的銅鼓壹***有38面。廣南縣主要聚居著壯族,源於古代百越部落,是句町濮人原種民族。壯民視銅鼓為“神器”,已伴隨壯族兩千多年歷史,廣南縣境內凡是壯族村寨,都會有傳世銅鼓,但由於歷史原因,現如今雖然不是村村有傳世銅鼓,但是在廣南縣那灑鎮貴馬村的壯寨就保存著壹面傳世銅鼓——“貴馬鼓”。
壹、“貴馬鼓”與銅鼓舞的藝術魅力
(壹)“貴馬鼓”和祭銅鼓
“貴馬鼓”屬於麻江型銅鼓(麻江型銅鼓:以貴州省麻江縣出土的銅鼓為代表的壹類銅鼓。),鼓面有太陽芒,呈柳葉形,葉尖
朝外,芒外有暈,第2、4暈中飾有十二種生肖相;鼓面有蛙飾,蹲蛙較小,高約4公分,神態呆板;鼓面還有乳釘紋,以鼓面太陽紋為圓心排列成圈,間距相等,乳釘外暈為雲雷紋,構成星際雲間的團;足部有波浪紋,其間有魚等水中動物。
“貴馬鼓”由貴馬村戴氏家族保管傳承至今,已傳至十二代。每年農歷正月初壹至十五還保留著敲銅鼓、跳銅鼓舞的習俗。正月初壹,戴氏族人親自挑新年的第壹桶新水為銅鼓“洗面”、“洗身”, 焚香祭鼓,用鴨血和酒滴在鼓面,全村人按輩分吸吮血酒,祈求來年宗族平安,五谷豐登,人丁興旺。完成祭銅鼓後,將其掛在堂屋門前的檐條上,旋轉進行占蔔,鼓面朝何方停止,即認定當年何方大吉。占蔔後,由族長敲擊鼓面,節奏是連敲三聲休止壹次,據說這樣是和神靈對話,祈求神靈及祖宗庇佑平安、風調雨順。
(二)銅鼓手巾舞
正月初三,戴氏族人攜銅鼓與村民***跳銅鼓手巾舞。手巾舞,壯語為“什尼媽”、“攏阿拉”、“攏阿耶”、“攏耶唱”,因跳舞時舞者兩手各執壹塊手巾起舞而得名。貴馬村的手巾舞有十二套動作:開道、播種、插秧、薅秧、植棉、祭祖、織棉、挑谷、慶豐收、收尾等。動律向下蹲顫。隊形有:兩行、互相交叉、圓圈。腳部動作有:跺腳、吸腿跳。手部動作有:單手向上甩、單手體側劃圓、雙手向上甩、雙手向下甩、雙手交叉等。身穿節日盛裝的貴馬村村民,在銅鼓聲和牛角聲的伴奏下,歡樂地舞蹈,每跳完壹組動作,便會呼“喲呵”再跳下壹組動作,呼喊象征著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充滿著自豪感。
二、銅鼓舞的文化意蘊
(壹)神秘的原始宗教文化
1、萬物有靈觀
跳銅鼓舞之前進行的祭銅鼓儀式,體現了壯族祖先濃郁的萬物有靈觀的壹方面。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對宇宙萬物處於混沌認識,認為天地萬物即可保護人類又可降禍於人類,因此對萬物心懷敬畏。而銅鼓發出的聲響,可傳至千裏,促使他們認為銅鼓是“神器”,可上天達地。因此,古老的觀念壹直延續至今。
2、青蛙圖騰崇拜
“任何壹個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之發生,往往與當地特殊文化條件相關。”壯族以青蛙為圖騰,在“貴馬鼓”鼓面邊緣有四只蹲蛙也體現此觀念。
在壯族地區有兩個關於青蛙的傳說,壹是:青蛙是天神的小兒,因犯天條被罰人間,負責上報人間風雨陰晴,監視人類行為,因此壯族敬畏青蛙。二是:古時有壹年天旱無雨,莊稼枯黃,人們請天神降雨,但天神不應。最後人們請來青蛙,讓它坐在銅鼓之上視為尊物,並殺豬宰鴨敬獻,才使得青蛙感動,並如實向上天報告人間旱情,求來風雨,解除災旱。從此,人們對青蛙的敬奉成為定格,並將蛙鑄於鼓上。因此,在壯民心中,青蛙是通天的動物,能呼風喚雨。在鼓面上鑄蛙,可以通過鼓聲傳達美好願望至上天,祈求風調雨順、人民安康。另外,青蛙強大的繁殖力,也是壯民為了求得自身繁衍的美好祈願,而崇拜青蛙的原因。
3、三元四方的宇宙觀
壯族的創世史詩《布洛朵》中明確地講:“宇宙是壹個球體,原來是沾在壹起的。後來才分離為上、中、下三界,由天、地、水三元構成,上界為天,神靈居住;中界為地,由人類居住;下界為水,海龍王及水妖世界。”在貴馬鼓上也是如此,鼓面飾有太陽紋、雲雷紋、乳釘紋和青蛙,代表上界;鼓的底部,有波浪、水草、魚類等形象的紋飾,代表著下界。在1919年在文山州廣南縣阿章寨出土的阿章鼓,鼓身刻畫著持刀準備殺牛的壯士、頭插羽毛的舞蹈者、眾人劃船的乘龍舟出行的古人生活圖,象征著中界人類的生活。
(二)濃郁的稻作文化
“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銅鼓手巾舞是典型的模擬勞動、農耕稻作的舞蹈。從手巾舞的“插秧”、“薅秧”動作得知,壯族主要種植水稻,由任由自生自滅粗放型到薅秧中耕的精細型轉變。從“植棉”、“織棉”得知,壯族人民還掌握植棉、織棉的技術和工藝。壯族的農耕生產積累了壹定的經驗,生產力水平有了長足發展。銅鼓手巾舞主要是女性舞蹈,體現壯族的農耕出現分工:女性從事細、輕的勞力活,男性從事挖田、犁田、挑秧等重活。“從這些舞蹈裏,我們不僅知道了稻作的今天,而且還知道了稻作的昨天,以及從昨天走到今天經歷的漫長艱辛的歷程。”(劉金吾:《中國民族舞蹈與稻作文化》第1頁,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三)悠久的銅鼓文化
學術界對銅鼓的歷史地位有“中原以鼎為尊,南方則以銅鼓為貴”之說。 銅鼓在壯族的社會生活中是不可替代的“神器”。節日裏要敲銅鼓、跳銅鼓舞,在婚嫁、生育、蓋新房等喜慶日子裏,也會敲擊銅鼓以驅邪納福,祈求萬事如意、人丁興旺。如珠琳鎮弄江、者兔鄉克業村的壯族,每逢結婚嫁娶,喜家都要送壹份酒去祭祀銅鼓後,再將銅鼓請回家中敲擊,以祝賀新婚夫婦能白頭偕老、早生貴子。在喪葬中,也會敲擊銅鼓,不僅借此報喪,而且希望通過敲擊銅鼓,將死者的靈魂引入仙界。
三、銅鼓舞的社會功能及價值
(壹)銅鼓舞是壯族人民祈求眾神庇佑的樸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