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妳問我最愛吃什麽?我壹定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小籠湯包嘍!”妳吃過小籠湯包嗎?可好吃了,聽我來介紹介紹吧。
小籠湯包小巧玲瓏,看相很好。遠看,十幾個潔白無瑕小籠湯包緊緊地簇擁在壹起,妳挨著我,我挨著妳,好像春天那活潑可愛的小桃花。在裊裊的“薄霧”中,小籠湯包似乎更惹人喜愛了。近看,白 *** 嫩的小籠湯包飽滿,潤澤,嗯,看起來就很好吃。瞧,那皮兒是多麽的嬌嫩呀,嬌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臉蛋兒,輕輕壹捏就破碎了。透過外皮兒,妳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裏面那純美的湯汁兒,怎麽樣,想吃了吧,別急,裏面還有壹顆如翡翠般潤滑的牛肉呢!
小籠湯包不僅看相好,味道也很不錯呢。俗話說得好:“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湯。”不過我餓管不了那麽多,望著那麽美味的小籠湯包,我的口水早就“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我顧不得什麽淑女形象,抓起湯包就往嘴裏塞,好燙,我捂著嘴巴叫了起來,這次我吸取教訓,先輕輕地咬壹口皮,頓時,汁兒湧進了我的嘴裏,好醇,好潤,好香,我沈浸在美妙的世界裏,待我反應過來,我又迫不及待地往嘴裏塞湯包了。
小籠湯包真的很好吃,大家都來嘗壹嘗!
2. 寫特色小吃的作文提起陽春面,不知道為什麽,我總能想起陽春白雪這個詞來,感覺很高雅,很清靈.其實不然,陽春面是老百姓最愛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氣掏錢的大眾面食.《上海的早晨》中資本家徐義德為了逃避公私合營裝窮,叫小夥計送的午飯就是這個陽春面,可見,陽春面是屬於勞苦大眾的專利.至於為什麽取這樣壹個陽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義吧,但我敢肯定,取這個名字的人絕不是下裏巴人.爺爺好象特別喜歡吃陽春面,每到星期天,爺爺就必定帶著我和兩個堂弟到鎮上的面館去吃陽春面.陽春面很好吃,那種金黃色扁扁的面條,咬上去特別松軟.味道也鮮美.似乎都不用放什麽配料也很美味.我和兩個堂弟都吃得興高采烈.陸文夫在《美食家》裏專門提到過陽春面,說第壹鍋的陽春面最清爽最可口,因此,很多人都趕早去吃頭湯.下次再出來吃陽春面,壹定得趕上喝頭湯!臭豆腐是我們長沙有名的特色小吃.說起它,我可是最愛吃了!平時媽媽買來臭豆腐,我就第壹個動筷子,而且吃得搖頭晃腦.雖然我喜歡吃,但是我從不知道它到底是怎麽做的.今天,我和媽媽就專門去南門口看看臭豆腐的制作.我們來到攤前,壹位老爺爺正在專心致誌地油炸臭豆腐.老爺爺從鹵水中撈出來壹塊塊方形的全身黑不溜秋的豆腐,放進滾燙的油鍋裏,不停地翻滾著,直到把豆腐的兩面都炸焦為止.老爺爺把壹片片的豆腐都鉆了兩個洞,塗上壹層醬油或辣椒水,這樣金燦燦、香噴噴的臭豆腐就誕生了!我連忙買了四片,我捧起碗,壹陣陣誘人的氣味撲鼻而來,我的口水都快掉下來了!我首先小心翼翼咬上壹口,外黃內白,外酥內嫩,爽極了!我接著吃第二塊,但嘴裏還回味著剛剛吃的那塊脆脆的,酥酥的,軟軟的,還有點辣.真是太好吃了!老爺爺告訴我,臭豆腐的制作工藝是十分講究的,首先要用上乘的黃豆等制成豆腐坯,再經過加鹵、發酵、油炸之後,才會有較好的色澤和味道,然後再配上精調的調料,就可以炸出味道鮮美的臭豆腐了.哦,原來是這樣的!臭豆腐雖然好吃,可就是不能壹次吃多了!瞧,我只顧著吃得高興,舌尖就已經起泡了。
3. 寫美食作文的好詞好句
沁人心脾 芳香四溢 香飄十裏 珍饈美味
齒頰留香
肥而不膩
大快朵頤
食指大動
色香味俱全
垂涎三尺
望眼欲穿
食指大動
玉盤珍饈
秀色可餐
饕餮大餐
鳳髓龍肝
回味無窮
色味俱佳
垂涎欲滴
八珍玉食
其味無窮
肉: 肉質鮮美,色澤光亮,口感豐厚,濃油赤醬.
菜: 色澤鮮亮,清脆爽口,滿口清香,唇齒留香.
點心:香糯爽滑,脆嫩可口,我們都是壹個個體,夜深人靜,備感孤單,我們不求有多少的關心,壹杯濃郁的咖啡,即可把壹天的憂愁帶走,看著杯中融化的方糖,像人生壹樣,打轉,帶著壹絲絲意由未盡的白色,最後消逝在杯中的某個角落。細細品味,那略帶甜味的苦澀,劃過我的喉嚨,染黑我的發這盤菜五色俱全,讓我忍不住口水直流。再看看其它菜,讓我眼花繚亂。
2、近看,白 *** 嫩的小籠湯包飽滿,潤澤,嗯,看起來就很好吃。瞧,那皮兒是多麽的嬌嫩呀,嬌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臉蛋兒,輕輕壹捏就破碎了。透過外皮兒,妳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裏面那純美的湯汁兒.
3、媽媽熬的雞湯,白色的,很香,鹹味,很好喝。每次媽媽做雞湯,我都拿個小勺子喝,喝壹口,品品味,再咽下去,再喝壹口,再品品味,再咽下去,再喝壹口,再品品味,再咽下去,再喝壹口,再品品味,再咽下去。
4、燒賣裏碧綠的顏色,透出蒸熟後薄如紙的面皮,猶如翡翠壹般。輕輕地咬上壹口,皮壹點便破,吃到裏面由蝦仁、韭菜和雞蛋制成菜茸,爽口清潤。吃下去後嘴裏還充滿蝦仁的香味,真可謂齒頰留香。
5、小籠湯包不僅看相好,味道也很不錯呢。俗話說得好:“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湯。”不過我餓管不了那麽多,望著那麽美味的小籠湯包,我的口水早就“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我顧不得什麽淑女形象,抓起湯包就往嘴裏塞,好燙,我捂著嘴巴叫了起來,這次我吸取教訓,先輕輕地咬壹口皮,頓時,汁兒湧進了我的嘴裏,好醇,好潤,好香,我沈浸在美妙的世界裏,待我反應過來,我又迫不及待地往嘴裏塞湯包了。
4. 關於寫美食的作文麥熟將至,外出路過南方壹個小鎮,有幸在飯店吃到了從小烙印在腦際的美食——碾碾轉兒。吃著這久違了的美食,當年的那種對其情深意切的欲望不禁又重現於心頭。 那是我童年時代,正直國家困難時期,農村百姓過著食不飽腹的生活。人們想盡辦法,把能入口的東西都吃凈了,就連門前的老榆樹也不能幸免於難,人們把樹皮剝光,充當了口中食糧。盡管如此,仍難解饑餓之急。 母親不忍心我們挨餓,早早地許下願:給我們做碾碾轉兒。我們無不從心底裏高興。等啊盼啊!終於有壹天,母親說地裏的麥子可以吃了,讓我們跟著她去地裏拔麥子。地裏的麥子還不十分熟,而這也正是做碾碾轉兒最好的時機。由母親指點,專門挑選那些能用的麥子。做碾碾轉兒用的麥子特別嚴格,嫩了不行,因為麥子的漿水還沒凝固;老了也不行,因為麥粒熟透了就太幹了。必須選那些既成熟而又沒幹透了的、麥粒綠而飽滿且已經有了壹定硬度的麥子。母親舍不得多拔,因為那將是我們壹家的口糧。等我們帶著兩捆麥子回家後,已累得直不起腰來了。其實活是輕微的,只是人已餓得沒了力氣。為了能吃到這美食,我們不得不堅持著和母親壹起做下去。
我們先是把麥穗壹個個掐下,然後放入鍋裏悶熟,再把悶後的麥穗撮成粒。不等所有的工序結束,我就耐不住饑餓,將壹把麥粒放入口中了,經母親再三勸說,才沒再多吃。等麥穗都撮成粒,母親把麥粒端到自家的石磨旁(當時農村差不多家家有石磨)。將石磨的上扇掀起,把壹玫銅錢墊在磨臍上,再將石磨放好。將收拾幹凈的麥粒倒在磨盤上,在磨眼上插壹根秫桔桿兒,我們幾個和母親壹道推的推,拉的拉,圍著磨道轉了起來。因為兩扇磨盤中間有銅錢墊著,磨扇間有著壹定的空隙,所以推起來比磨面省些力氣,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費盡了全身之力。磨盤上的麥粒不斷下落,磨盤周圍不斷地落下了壹個個的小面卷兒,不是太長,如同壹根根斷了的火柴棒。
我們個個臉上淌著汗,心情卻是很好的,因為馬上就有飽飯可吃了,而且是上好的美食。我們的汗珠不斷增多,磨盤四周的小面卷兒也橫七豎八地堆了起來,等磨盤上的麥粒全不見了,我們才氣喘噓噓地停了下來。
母親用掃帚輕輕地掃凈磨盤四周的小面卷兒,又掀起石磨的上扇,仔仔細細地將兩扇磨盤打掃幹凈,我們這才隨母親來到上房。等急了的我,也顧不得看清母親準備了什麽輔料兒(可能有些大蒜汁什麽的吧,那年頭兒沒有上好的講究的),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那種感覺真的勝過吃法國大餐!
時間過得好快,這難忘的童年轉眼已成往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各種傳統名吃和國外的名家食品也擺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人們可以在工作之余,心情舒暢地品嘗著人間美味,可是對我而言,最最難忘的還是吃著和母親壹塊兒做出的碾碾轉兒,這種心情恐怕是當今世人所不曾有過的。
願所有的人們永遠不再有我的那種感覺,願所有的人都能以恬靜的心態去品嘗這人間的美食——碾碾轉兒!
5. 寫美食的作文 450字“啊,香……”來到此地的遊客不時傳來幾聲贊嘆,壹年壹度的美食節拉開了序幕,而此地就是――美食街。傍晚十分,我們就來到美食街,彩旗飄飄,香味裊裊,人山人海,笑語聲聲。美食壹樣壹樣擺在桌上,令人饞涎欲滴。北京烤鴨、日本料理、羊肉串、深瀘魚丸、冰糖葫蘆……總之,數也數不盡。媽媽死死把我牽著,害怕我走失,那是當然,因為人群擁擠,我好不容易才擁到前面。咦?那麽怎麽那麽多人呢?我壹去才知道,是在賣羊肉串,媽媽牽著哦,又是擠進去,灘主們壹邊考著羊肉串,壹邊載歌載舞。看看壹把熱氣騰騰的羊肉川被烤好,看看別人壹把壹把地買走羊肉川,我口水流下三千尺,不註地求媽媽給買壹把,這天老媽終於大發慈悲,給我買了壹串,品嘗著人間美味,鮮得我的舌頭都快掉下來了!我和媽媽來到武漢臭豆腐灘旁,上面寫這“天下第壹臭”五個不字,不錯,我聞到了壹股刺鼻的臭味。媽媽說:“要不咱倆,去嘗嘗這個,據說臭豆腐中富含植物性乳酸菌,具有很好的調節腸道及鍵胃功效呢!”我壹聽才知道,臭豆腐也有營養,便答應下來。我壹嘗,味道還真是香,顧不上擦那油膩膩的小嘴,只是津津有味地吃著。到了至今還回味無窮。人漸漸減少,我們的行動也方便多了。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中,走到壹個名叫“印度飛餅”地小灘旁邊,攤主可稱是“武林高手”有壹身好武功,攤主吧面粉放在鐵板上,飛快地柔起來,然後熟練而輕松地甩起來,看的我們眼花繚亂,大餅就上下左右折疊起來,用火考了壹會兒,吃進嘴裏就香甜可口……我帶著滿載而歸地喜悅離開了美食街。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泱泱華夏,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在飲食文化上也各有特色。我從小生活在大同,對大同的地方小吃更是熟悉。 北京人常說我們大同人“住的是金鑾殿,吃的是窩窩頭”。但在我們大同,“窩窩頭”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黃糕、涼粉兒、蓧面芋芋、刀削面等數不勝數,每壹種都饞得讓人流口水 就說這山西的刀削面吧!面要揉成尺余長的筒狀,削面時,人站鍋前,壹手托面,壹手持刀從上向下往鍋裏削。削出的面條呈三棱形,寬厚長度壹樣。工藝精巧的廚師削出的面條“壹根落湯鍋,壹根空中飄,壹根剛出刀,根根削面如魚兒躍”。雪白的面條配上不同的湯汁和肉粒,別有壹番風味。人稱山西人是“醋老西兒”,所以調料裏醋是必不可少的,再加壹小勺鮮紅的辣椒油,色香味俱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碗。說起刀削面還有壹段典故:據傳當蒙古韃靼侵占中原後,為防止漢人造反,將家家戶戶[註: 每家每戶。指所有的人家。]的金屬器具全部沒收,每十戶人家只能用壹把廚刀輪流做飯。有位老漢想取刀做面,不料刀已被別人搶先拿走了。老漢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壹塊薄鐵皮,就用這個切吧!他把揉好的面團放在壹塊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鐵片就削了起來,薄薄的面片 最好吃的要數涼粉兒了,果凍般晶瑩剔透的粉塊兒,被壹刀刀地切成薄薄的粉條,配上翠綠的鮮黃瓜絲與柔嫩的鹵煮豆腐幹,看 著就讓人眼讒。先別急著流口水,對咱‘醋老西兒’,醋與辣椒的搭配可謂天作之合[註: 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給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壹起。祝人婚姻美滿的話。],幾滴醋,壹小勺辣椒加上大顆飽滿的蓮花豆與濃烈的蔥湯、蒜汁,壹碗鮮涼潤口的涼粉兒就算完成啦!白、黃、灰、綠、紅的搭配,使妳還來不及欣賞就迫不及待[註: 近:緊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地狼吞虎咽[註: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起來。在嘴裏咬上幾口,涼粉兒的柔滑與蓮花豆、黃瓜清脆的聲音在嘴裏組成了壹支有趣的“涼粉兒”交響曲,稍不留心,淘氣的涼粉兒便會流進妳嗓子飛入鍋中後不住地翻滾,很快就煮熟了。那才叫好吃呢、如果妳到大同來,壹定記得要來品嘗這裏的小吃。不僅飽眼福,還能飽口福!
6. 關於寫美食作文的好詞好句好段菜是平常的菜,烷花溪畔蕭家劍廬,吃的都是平常的菜肴。
然而這菜讓蕭夫人那麽壹燒、壹炒、壹煮,卻完全不同了。
那空心菜炒得那麽嫩綠,嫩綠得就像在田裏雨後,蔥翠悅意得就像充滿了生命,也不懂蕭夫人放下廠什麽調味料,那青青空心菜的輕浮之意,卻給這調味料恰好沈住了,加上壹些鮮紅的辣椒片,就像蕭夫人日子正當少女時的孫慧珊,天之驕女的劍,飛入蕭西樓雄拔的古鞘裏。
那空心菜味道清遠,跟姜蔥鯰魚的清甜,壹字之差,但味道則完全不同了。
姜、蔥、魚都是極平常的東西,但選什麽顏色的蔥,選多老的姜,摻水的份量,放在魚身的什麽位置上,魚要蒸多久,未蒸前要切幾條刀口,要讓味道滲透魚肉,如何蒸魚肉才嫩,才脆口,才回味無窮,只要看這蒸出來清淡嫩黃的汁,連唐大都禁不住吞了壹口口水。
至於壹盤榨菜肉絲,竟是須眉手筆,大塊肉、長條榨菜,雖然鹹,但鹹得讓妳要吃,敢吃,不斷地吃,甚至要喝那汁,才發現菜是鹹的,而汁卻是甜的!
這像蕭夫人的壹生,曾經是武林的寵女,曾經是江湖的驕子,吃過風霜苦頭,但跟蕭西樓在壹起,壹雙劍,仍似壹對壁玉,縱蒙塵亦不失其名貴!
那壹碗清湯,是蓮藕,紅棗與牛肉,三種朱紅色食物配在壹起,連湯也是淡紅的,蓮藕如江南,就算是紅妝艷抹,到了江南,也要清新起來,這湯也是這樣。
7. 描寫美食的好段揚州美食聞名天下,揚州人好吃,揚州人不僅吃得排場,吃得講究,更是吃得精細。
這從過去揚州曾廣為流傳的壹首民謠:“早上起來日已高,只覺心裏鬧潮潮,茶館裏頭走壹遭。拌幹絲,風味高;蟹殼黃,千層糕;翡翠燒賣,三丁包;清湯面,脆火燒,龍井茶葉香氣飄。
吃過早飯想中飯,獅子頭菜心燒,煨白蹄醬油澆,醋溜桂魚炒蝦腰,紹興酒,陳花雕,壹斤下肚樂陶陶。吃過中飯想下午,澆切董糖雲片糕,再來壹包香櫞條。
吃過下午想晚飯,金華火腿鎮江肴,鹹水蝦子撒花椒,什錦醬菜麻油澆,香稻米粥兒粘膠膠。吃過晚飯想夜宵,壹碗蓮子羹,清新又補腦,壹覺睡到大清早。”
中足以反映揚州人對吃的迷戀和講究。吃早茶在揚州人的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上班族來說,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包子鋪,燒餅店,二兩包子,壹兩餃面就讓妳不僅吃得飽,而且吃得好。
可對於那些有錢閑賦的人來說,進茶樓,下茶館,品茶吃點心,那可就不是僅僅圖個飽的事情了。“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進茶樓品茶,晚上到浴室泡澡。
正是這種生活的真實寫照。請看揚州名人朱自清在他的《說揚州》中,是如何說的:“揚州最著名的是茶館,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滿滿的。
吃的花樣最多。……揚州的小籠點心,肉餡兒的,蟹肉餡兒的,筍肉餡兒的且不用說,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燒賣,還有幹菜包子。
菜選那最嫩的,剁成泥,加壹點兒糖壹點兒油,蒸得白生生的,熱騰騰的,到口輕松地化去,留下壹絲兒余味。幹菜也是切碎,也是加壹點兒糖和油,燥濕恰到好處;細細地咬嚼,可以嚼出壹點橄欖般的回味來。”
要說揚州的早茶點心,不能不說揚州的點心三絕:三丁包、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那三丁包子是以面粉發酵和餡心精細取勝。
發酵所用面粉“潔白如雪”,所發面軟而帶韌,食不粘牙。所謂“三丁”,即以雞丁、肉丁、筍丁制成,雞丁選用隔年母雞,既肥且嫩;肉丁選用五花肋條,膘頭適中;筍丁根據季節選用鮮筍。
雞丁、肉丁、筍丁按1:2:1的比例搭配。雞丁大、肉丁中、筍丁小,顆粒分明,三丁又稱三鮮,三鮮壹體,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饑。
揚州還有壹種“五丁包子”,它是選用參丁、雞丁、肉丁、筍丁、蝦丁作餡制成。相傳乾隆有壹次巡遊揚州時,說到禦膳早點的備辦,要做到這麽五句話:即“滋養而不過補,美味而不過鮮,油香而不過膩,松脆而不硬,細嫩而不過軟”。
揚州油香,少而不過膩;冬筍松脆,少而不過硬;蝦仁細嫩,少而不軟。這五味摻合,則補、鮮、香、脆、嫩皆俱。
如各味用料少壹點,那就達到“五不過”的聖旨。於是眾廚師按照師傅的設計,將參丁、雞丁肉丁、筍丁、蝦丁加工成餡,制成包子。
乾隆嘗後,問及包子的名稱,隨員答道,這叫五句包子。後來當地的百姓想到這種包子的餡心用的是五丁,首創廚師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
翡翠燒賣,名號就賦予人想象空間,買相清新可人。搟成菊花邊狀的面皮包入青菜餡,形如石榴,底若錢幣,上端突露如蓬頭,點綴上少量火腿茸,色如翡翠,看著就令人愉悅,猶如滿園春色關不住。
朱自清曾作文贊美道:“滋潤利落,決不膩齒膩舌,不但味道鮮美,顏色也靚麗悅目。”燒賣裏碧綠的顏色,透出蒸熟後薄如紙的面皮,猶如翡翠壹般。
輕輕地咬上壹口,皮壹點便破,吃到裏面由蝦仁、韭菜和雞蛋制成菜茸,爽口清潤。吃下去後嘴裏還充滿蝦仁的香味,真可謂齒頰留香。
翡翠燒賣的口味有甜有鹹。甜的是揚州產的“梅嶺青菜”,取其葉斬成茸,以熟豬油、火腿末、綿白糖、食鹽拌和成餡。
與其他各地鹹的米燒賣相比,別是壹番滋味。千層油糕通體半透明,芙蓉色,菱形塊,柔韌異常,糕分64層,層層糖油相間,層層相分,糕面布以紅綠絲,觀之清新悅目,食之綿軟嫩甜。
味道甜糯適度而爽口。各地揚州點心店都以此招徠顧客,因其為他地所無。
這三丁包、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不僅是揚州的代表名點,更是揚州富春茶社的看家絕活。富春茶社這個聞名中外的百年老店。
1885年始為富春花局,1910年由茶座起家,壹時間揚州城的鹽商士紳、騷客名流,常來此賞花、作賦、品茶、博弈,茶館成了高雅藝術雲集、閑人雅士***居的處所。頭腦靈光的陳步雲老板為取得更廣闊的市場,別出心裁地把點心引進了茶社,還聘請了白案大師傅、堂倌、夥計,生意越做越紅火。
1913年,壹位黃姓白案師傅來到富春,這個臉上有“麻子”的黃師傅,改良了傳統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制作方法,大受顧客歡迎。黃師傅制作的油糕通體半透明,柔韌異常,層層相疊又層層相分,甜糯適度而爽口;翡翠燒賣則以綠色菜葉為餡,口味有甜有鹹,餡心綠色透過薄皮,形如碧玉。
這兩道點心被稱為揚州“面點雙絕”。另有壹位陳師傅,除了精於制作酥餅、雙麻燒餅等點心外,煨面是他的傑作,品種多,味道好,膾炙人口。
黃師傅去世以後,名廚師尹長山在包子的花色品種上下了壹番功夫,三丁包子就是他首創。當時富春下面壹律用雞湯,每天用量在五十只左右。
雞肉、雞皮以及下腳料沒法處理,尹長山就和陳步雲商量,將雞肉切成丁,外加豬肉丁和筍丁,做成三丁包子。開始的時候吃的人並不多,後來慢慢大。
8. 描寫美食的作文客家美食
我的家鄉在客家,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說起家鄉的美食那可是讓人數不勝數啊,但壹想起就讓我流口水的還是這道菜——釀豆腐。
這可是客家人人人皆知的壹道名菜呢!大家都經常做,那味道可是贊不絕口的!我的材料是豆腐、豬肉、香菇。如果是想讓釀豆腐更加美味,放點大蔥是最好的選擇。別看材料這麽簡單,它的營養價值可高著呢!吃了釀豆腐能補身體較虛的人,還能養身和調理骨質疏松。但它的口感有些鹹,但有鮮味。它的湯汁醇厚,鮮嫩潤滑,口味十分鮮美。
這道菜據說源於北方餃子,因為南方缺少小麥,所以客家人就用釀豆腐寄托對北方的餃子、中原文化的感情。不管是節日的時候,還是平常的時候,它都是客家人的最愛。釀豆腐雖然香氣馥郁,但要註意不要吃與豆腐、豬肉相克的是食物。與豆腐相克的食物有蜂蜜、茭白、竹筍和豬肝。吃完豬肉後最好不要喝太多茶。
聽完我對釀豆腐的壹番介紹,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嘗壹嘗著美味佳肴了?我的家鄉還有許多的美食在等著妳來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