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區: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調優產業結構深化產業發展
作為農業大區,如何發揮優勢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是廣安區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該區遵循“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轉變”的思路,始終把調優產業結構、培育特色產業作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深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來抓,全區現代農業產業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在崇望鄉白廟、雙勝、曙光村,壹片片龍安柚基地見證著這塊土地的產業發展之變。崇望鄉黨委書記唐道君介紹,以前村民們在地裏種植傳統的玉米、紅苕等作物,壹年下來掙到的錢只能維持生計,經過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經濟效益高的龍安柚產業,並在柚地套種蔬菜,有效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畝均收益由以前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現在的1.5萬元。
廣安區按照“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品牌化”的要求,在各鄉鎮舉辦“田間課堂”,對果農開展春管技術培訓,參訓人數達3300人次;在興平鎮建立起千畝標準化檸檬產業示範基地;在龍安鄉、崇望鄉建立起3000畝龍安柚春管示範基地,今年新發展優質龍安柚3000畝,優質桃、李、梨3000畝。抓好優質蔬菜產業發展,該區今年挑選蔬菜優質品種12個,完成蔬菜種植面積15.8萬畝,規模種植海椒1.8萬畝,為每個貧困村免費發放海椒苗600萬株。同時,該區積極穩定優質糧油產業,在悅來、大安、楊坪等鄉鎮建設水稻綠色高產高效核心示範區,集中成片發展優質水稻3.5萬畝,在大安、悅來、興平等鄉鎮持續建設玉米、大豆核心示範片4.6萬畝。今年,全區小春糧食生產面積達17.9萬畝,油菜播種面積達14.7萬畝;大春糧食播種面積達54.89萬畝,優質水稻播種面積達20萬畝。
強化基礎建設提升發展能力
旱能灌、澇能排、田成方、土成塊、路暢通,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後的基地內,按區域栽種起了桃樹、玉蘭樹、櫻花樹、梅花樹等各類樹苗。業主蔣祖勝告訴記者,區農業部門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原來小塊田土及坡薄地改造成大田大土,並規劃建成生產便道、排灌溝渠等,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這裏的土地如今已成為農業業主搶手的“香餑餑”。
廣安區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目標,加大投入力度,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該區已順利完成龍安柚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50萬元;建設完成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成三級以上標準農田0.9萬畝。同時,該區積極加快農機推廣工作,1至5月全區新增農機1350余臺(套),機耕面積達21萬畝,農機總動力達49.5萬千瓦;機電提灌站和機耕路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完成彭家、井河兩個鄉鎮機耕道硬化4.7公裏,在崇望鄉、大安鎮等6個鄉鎮新建6個機電提灌站。
培育經營主體產業扶貧邁新步
在大安鎮福城村和南橋村,該鎮惠民農機農藝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和助手操控著兩臺植保無人機,在田間噴灑農藥,防治水稻病蟲害。合作社目前***流轉土地11萬畝,全部采取“統壹育苗、統壹技術指導、統壹收購、統壹銷售”的方式,發展水稻栽植、蔬菜種植等現代農業,生產效益明顯提升,帶動了周邊12個村的農戶實現穩定增收。
在廣安區,惠民農機農藝專業合作社的成功運作並非孤例,壹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紛紛湧現,發揮出明顯的輻射帶動效應,有效提高了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廣安區農業局負責人介紹,該區在貧困村積極開展“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精準脫貧”行動,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村、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廣“龍頭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家庭農場+貧困戶”等組織形式和發展模式,引領帶動貧困戶發展增收致富產業,促進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目前,該區在興平鎮、大安鎮等貧困村新建綜合信息服務點10個,引導7家農業公司、40家農民合作社、20家家庭農場、8家食品加工企業、3家農產品流通企業、4家農產品互聯網企業實現網絡銷售2000余萬元,實現助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