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左右, 市中心的起義路架設了幾百米長的電車架空新線, 為此《羊城晚報》還刊登了這壹消息,,並在報紙上畫出示意圖。 如此小規模的電車工程在當時的廣州也算是壹大新聞。隨後廣州的電車新增了5路線(白雲路-高基)。
在1985年,電車線路達到了7條,新增了2路輔線(後改稱6路線)(東山-文化公園;途經中山二路-東川路-白雲路-越秀南--文明路-大南路-大德路-人民南路-西堤二馬路)和區間車(後改稱7路線)(東山-中山八路;途經中山二、三、四、五、六、七、八路), 在1989年, 隨著廣州城市道路日趨擁擠,而越秀公園101、103路線電車總站處於去機場的交通要道解放北路上, 因此兩條路線向北延伸,,下穿廣深線鐵路,邁出廣州中心城區到達三元裏地區的機場路。當時的廣州市區電汽車實行0.10元單壹票價,而101、103路實行0.10、0.20元兩種票價,在越秀公園以南為0.10元,跨越秀公園站收費0.20元當時的電車主要有上海產的561型、老式的644型單節電車仍然使用。電車售票員除了負責開關車門和售票之外,還要 “望風”,即觀察電車拖鈴分岔或並軌的情況,以免集電桿打爛線網。
1991年,為配合東風路快速化改造,103路改經直行人民北路-火車站(回程交易會)-解放北路桂花崗段,不再經行解放北-中山六路(俗稱“雞林”的路段)。改造完成後,不能直接經過人民北-東風西路口,又分別改道至盤福立交二層、德坭立交底調頭。成為第壹條行經東風路的電車線路。
1993年,新開通第壹條空調電車線路128路(東山-機場路;途經中山二、三、四、五路-解放北路-廣花壹路-廣園西路-機場路),票價為2元(不久後因地鐵建設而暫停運行)。 2002年廣州電車的車輛主要是5105-GP1,其中有兩種型號,壹種車頭為四眼車燈,另壹種為最新式的六眼車燈帶兔耳。車身的顏色居然為上海的巴士綠,底部和車上部有綠線。車頭有廣州電車的標記。早期的5105 (顏色同上海壹汽的淡綠) 還有少量行駛, 此外還有極少量的廣州產。同時,電車公司將108線路、機場路總站延伸到黃石路,106線路東山總站延伸到錦城花園。在2003年,電車公司開通112(南田路-天平架)、113(南田路-機場路)(後向北延伸至棠安路總站)、114路電車(南田路-羅沖圍),並且全部使用空調車運營;至此,***有14條線路:101路到114路。在2006~2007年,電車公司引進新型無障礙空調電車,為廣州電車發展打開新壹頁。
2009年,隨著天平架公交樞紐的竣工,電車109、110、111路北端總站從沙河站延伸至天平架,進入總站時須落桿脫離線網,依靠鉛酸電池輔源供電行駛,出站上坡前再升桿掛線。成為電車脫離線網行駛的新嘗試。 2011年末,電車公司新購入壹批無障礙空調電車,投入到107線路試運行。該車型由宇通客車和廣州市電車公司***同研制,具備純電動增程功能,能在脫離線網僅依靠輔源的情況下,仍能以正常狀態行走相當長的距離。
2012年7月13日,廣州電車新增市內第壹條夜班電車線夜78路(中山八路?廣州火車東站),使用107線路車輛運營,其中在楊箕村-廣州火車東站總站區段正是使用輔源行駛。這樣也為了107路延長入天河做準備。 3月30日,107路在經歷了27年風雨後,線路做出了調整,從原來的(中山八路-東山)調整為(中山八路-花城廣場西),進入天河區(楊箕村-花城廣場西總站區段)後無辮運行。
10月8日晚,廣州最後壹趟非空調無軌電車(也是全廣州最後壹趟非空調公交)111路完成其最後的運營任務。10月9日,所有非空調電車將被新的空調電車取代,這也標誌著廣州公交全面進入空調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