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挑新水、喝伶俐水
按壯家獨特的習俗,春節要挑新水、喝伶俐水。挑新水又稱汲新水,挑伶俐水、挑乖水;喝伶俐水又稱“喝智慧水”,流行於廣西巴馬、淩雲等縣。
大年初壹的拂曉之前,壯族家家戶戶的大姑娘、小媳婦都要挑著水桶,拿著三柱香火,唱著歌,去河邊挑水,到了河邊或者取水處,先把香插好,用紅紙包好的錢幣作“利市”往水裏投放。
在挑新水時,還要撿幾塊與家畜相像的石頭回家,並且壹路走壹路模仿六畜的叫聲。
2、舞雞、舞春牛
桂西壹帶的舞雞、舞春牛更是別具特色。大年初壹,由舞雞的青年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門雞,打著鑼去各家各戶賀年,他們唱起吉慶幽默舞雞歌,使主家喜笑顏開。
主家從“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祈求六畜興旺。
3、打扁擔
“正月舂堂閉轟轟,今年到處禾黍豐。”這是廣西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壯家流傳的壹首古諺。從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輕快悅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擔聲,響遍了壯族山鄉。
打扁擔是壹種由壯族生產勞動中發展演變而來的體育活動,也是壯家人傳統的娛樂活動,在古代,每年秋收以後,人們用樹木挖成槽(也有用石槽的),槽中註入稻谷。用木杵椿谷。每邊站五人,男女間立。在椿打中,時而敲擊槽邊,發出有節奏的敲打聲。
4、吃白薯籺
京族春節家家都要做“白薯籺”,籺,粵語讀音yeat,發音接近亦,下同,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壹種糕點,年初壹早餐不吃葷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籺。
春節期間全村都要到哈亭以豬、雞、魚為供品祭拜諸神,回家後要拜祖先。歲守時,必須在祖先牌位前,擺上白薯壹方能入睡。
5、敲鑼鼓
按照水族的水歷,正月的第十二日為“端節”,即“過年”的意思。節日的夜晚,寨子裏舉行聯歡,在鑼鼓和嗩吶聲中,男女青年盡情唱歌跳舞。聯歡會上使用的鑼鼓類型很多,最大的直徑壹米以上,鑼重壹二百公斤。
鼓面畫有花紋圖案,鼓身刻著浮雕,既是民間樂囂,又是工藝品。主要活動為祭祀和賽馬。水歷的除夕與初壹相連的兩頓飯要忌葷食素,但不忌魚蝦。水族婦女泡制的“魚包韭菜”也是端節酒席上必備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