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建國初期我國大力發展重工業的原因是什麽?有什麽影響?

建國初期我國大力發展重工業的原因是什麽?有什麽影響?

以重工業為主,重工業與輕工業、農業同時並舉,建國初期,在我國缺乏經濟建設經驗的情況下,毛澤東壹度主張因循蘇聯的工業化道路。在蘇聯偏重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的影響下,我國從1953年到1957年制定實施了以發展重工業為中心的第壹個五年計劃,並取得了巨大成就,奠定了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但在壹五計劃執行過程中,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也出現了諸如資金材料供應緊張、農業輕工業生產不穩定、糧食及日常生活用品短缺等嚴重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在蘇聯東歐壹些國家早有發生。這些問題引起毛澤東的高度關註和深刻思考。毛澤東認識到,蘇聯的經驗並不都是成功的,即使蘇聯成功的經驗也並不壹定都適合中國,學習別人終究不能代替對自己道路的尋找。

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始於1953年開始執行的國民經濟發展第壹個五年計劃,中國並沒有沿用其他國家壹般采用的輕紡工業起步的工業化道路,而是采取了重化工業起步的超常規道路,實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趕超;的強烈意識是采取重化工業戰略的基本動因,而前蘇聯的發展模式又似乎提供了壹個可學習、借鑒的;榜樣;。為了盡快實現;趕超;目標,采取了比前蘇聯更強的強制性積累,試圖在遠比前蘇聯落後的基礎上跨越輕紡工業階段而建立重化工業體系。在經濟制度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創建了大量的國有企業,以保證能夠通過高積累的方式集中大量建設資金,進行大規模的重化工業投資和建設。工業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迅速延伸到整個經濟系統,從而形成了在中國執行了30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就此意義上說,計劃經濟體制與重化工業起步的工業化戰略存在著邏輯上的聯系。中國資源豐富,是原材料大國,發展重工業可以迅速提高國家經濟發展,還能帶動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壹方面重工業屬於大生產機構,可以有效生產出國防裝備,鞏固國防。為壹五計劃奠定了基礎、

  • 上一篇:幼兒園大班《節約糧食》教案
  • 下一篇:徒手除顫的有效性評估,即現在院前急救(公眾)是否推薦使用心前區搏擊除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