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從古代兵器演變過來的壹個節目。鞭長6米,重10斤,演員雙手揮鞭百發百中。(目標大至報紙,小至香煙)...
倒立民樂
全國首創,集雜技、民樂演奏於壹體的,難度非常大的民間節目。
腦彈子
是壹個古時候流傳在佛教、道教中的壹個即驚險、難度又非常大的節目。
氣功吐火
又稱氣功吐火。起源宋朝鼎盛時期的京都汴梁,已有1000多年歷史。氣功噴火以它的神秘性、鄉土性、欣賞性、娛樂性深受人們的喜愛。此節目已榮獲中國電視吉尼斯紀錄。中華民間絕技大賽金獎。
鉆刀山、火海
演員從兩層刀,壹層火,高兩米寬壹米的圈中飛身而過。是壹個非常驚險的節目。...
開封鬥雞
開封鬥雞說起鬥雞,它確實是中國的壹絕。鬥雞比世界上其它善鬥的動物“鬥”的歷史要長得多。從北宋至近代,開封鬥雞活動壹直盛行於民間。雞愛好者,在開封俗稱“玩鬥雞”,以鬥雞為樂。玩鬥雞者,多愛練武,又愛喝酒,義氣深重,紀律嚴明。玩鬥雞的人都有壹種傳統,即“論道不論親”,如果有人真正愛雞,通過朋友介紹,皆可無償贈送,但是必須遵守幫規:鬥雞只能自養不能轉讓,更不能與其它雞交配繁殖。如果中途因故不能繼續餵養,原雞送回或自己殺吃皆可,但必須把雞頭、雞爪送還原主,以示信義。如果不是愛好者,只是為別人尋求,即使是至親好友,也是空口舌。所以玩鬥雞者對行外人是“寧舍千金,不舍壹蛋”,更不要說雞了。
開封人愛雞的程度,用鬥雞愛好者誇張的說法是視雞如子。雞的冷暖和營養時刻牽掛著主人的心。雞的飼料,人們要淘了壹遍又壹遍。怕雞臥在水泥地上得腿病,人們把煤渣篩細,每天鋪在籠罩下。冬天鬥雞季節,人們常做個布罩將雞裝起來,或者解開衣扣,將雞揣在自己懷裏。這樣愛雞如子的目的,是為了保持雞的健壯體格,保持雞勇往直前的戰鬥力。
開封鬥雞的最大特點是雞種純,它選種十分嚴格。鬥雞的父是誰,母是誰,它的前五輩人們都會精心記住。選種時,絕對不允許近親交配。人們餵養的目的是為了“鬥”,所以除了選種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外,餵養和訓練上也有獨特的管理方法。開封鬥雞行家的經驗認為,如果有壹只好品種鬥雞,不註意餵養和加強訓練,它將永遠鬥不出好的水平。
訓練鬥雞也是很有趣的。每日黎明,開始“攆”雞,雞子在前面人在後,速度由慢到快,時間由短到長,20天後可延長到壹小時左右,然後使之休息,飲水。10點左右,再放雞出罩,在廣闊的場地上進行“散步”,讓其自由活動,以促進精神輕松。12點左右“餵食”,飽食後入罩休息。到下午三四點鐘再進行第二次“散步”,壹小時後再進行“訓雞”,讓雞作跳罩、敦腿等各種姿勢,半小時後即可休息。到晚上天黑前,再加餐“補食”。這樣的訓練可使鬥雞筋骨強壯,兩腿有力,動作敏快,以利於打鬥。
每年農歷正月初二,是鬥雞比賽的日子。農歷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也是鬥雞的好時候。除正月初二外,二、三、四月的比賽時間都不固定,壹般都選在月初第壹個星期天。日子選定後,就要選擇鬥雞坑了。所謂“鬥雞坑”,是因鬥雞的場地低於四周地面而得名。開封的“鬥雞坑”,從清末到民國壹直在開封北部“裏城”東門以外的廣場上。
現在,多選擇在龍亭公園、鐵塔公園和相國寺內。每次鬥雞比賽時,鬥雞坑觀者甚眾,熱鬧異常。鬥雞坑的主持人叫“雞頭家”、“雞頭”。雞頭又是鬥雞勝負的裁判,還是鬥雞找對拉線的介紹人。雙方在鬥雞坑鬥雞,先由雞頭搭橋說合,然後互相看雞,叫做“搬眼”。原則是:個頭、體重、雞齡基本相同的才能相鬥。雞頭發令:“拉雞!”雙方抱雞入場。雞頭再令:“預備”,雙方各抱雞蹲於圈內,兩雞雞頭相照。雞頭喊“撒雞”後,雙方同時放手,退出場外。15分鐘為壹盤。雞坑兩端,各備有清水壹桶,供“使水”之用,就是鬥過壹盤兩盤之後,為了讓鬥雞保持清醒,不使雞的體溫繼續升高,經雙方或壹方要求,在雞頭下令“攏雞”以後,雙方把雞子抱起,然後把毛巾浸濕,先把雞頭和口腔內的淤血洗凈,再沾清水浸濕鬥雞的胸腹與兩翅之下,以利於恢復疲勞、繼續戰鬥。 鬥雞坑有壹條多年形成的規矩,就是不論雙方鬥得如何精彩頑強,都不準拍手叫好,以免打架生事。不僅場上如此,場下欣賞別人的鬥雞時也是如此。據老人們介紹,平時看別人的鬥雞時,只能誇獎,不能說孬。壹誇主人倒茶,二誇主人拿煙,三誇主人拿酒,四誇主人拿出燒雞盛情招待。如不懂此俗,看雞時說雞孬,壹說雞孬受冷淡,二說雞孬就會被攆走。當主人下逐客令時,無論再怎樣花言巧語,也難以挽回難堪的局面。 舊時鬥雞是壹種賭博。現在,鬥雞活動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體育競技和民間娛樂活動。
開封繪畫藝術
開封作為舉世公認的歷史名城,在繪畫藝術方面有著獨特的表現。開封歷史上繪畫藝術的黃金時代是北宋王朝。領率全國畫壇的最高機構,是設在東京的翰林畫院。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皇帝將許多流散四方的知名畫家羅致京師,成立了皇家畫院--翰林圖畫院,集創作、搜藏、研究、教授於壹體,經過近壹個半世紀的發展,將開封乃至全國的繪畫藝術推向了嶄新階段。
翰林圖畫院畫家(亦既畫院派)的作品,弘揚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註重寫實,風格工致精麗,聞名中外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便是這種風格的代表作之壹。花院派以工筆花鳥山水著稱中國畫史,傅文用、崔白、郭忠恕、李唐、戴琬、高元亨、劉永、郭熙、蘇漢臣、蘇軾及徽宗皇帝趙佶等,在這方面都有極深的造詣,並有大批名作傳世。畫院不僅成為薈萃全國花壇巨子的地方,同時還經過嚴格考試和推薦,招收學生,傳授繪畫技藝,培養了許多著名的畫家。正是由於畫院派的推動,使得當時的東京成為人才叠出的繪畫勝地。
元代,開封產生了知名畫家王圭、蔣氏等。其中,王圭***畫山水,布局繁密,意趣幽遠。因開封當時是中原首屈壹指的城市,外籍來此從事繪畫創作的不乏其人。明代開封城市復興,文化方面在趨繁榮。出現了張路、張成龍、張欽、孫文宗等著名畫家。其中三張善畫善山水花鳥,張路有代表作《山行落帽圖》傳世。劉源、王宮午等著名畫家出自開封,並留有畫作。劉源的山水人物超邁古健,多有奇氣,寫意花鳥及龍水皆妙。王宮午同樣工於山水、人物、花卉,尤善墨龍。從今日開封存留的文物古跡及其彩繪建築看,清代在此從事繪畫創作者甚多。如龍亭、相國寺、禹王臺、延慶觀、山陜甘會館等,都可看到清代畫家留下的墨跡。
開封書法藝術
開封為華夏之腹地,書法藝術有著豐厚的歷史沃土,處於領率群倫的重要地位。早在漢代,蔡邕即為漢碑藝術的集大成者。其女蔡琰,也是我國歷史上漢字的傑出女書法家之壹。三國時的阮籍與其侄阮鹹被稱為“大小原”,有《達生論》(大原)、《晉七賢帖》(小原)傳世。南胡的江淹和毛喜都有書論及書法手跡。北魏的鄭道昭與南方的王羲之齊名。唐代的孫過庭為著名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其自撰自書的《書譜》,書、文並茂,被視為珍品。
縱觀書法歷史長廊,開封書法聖手幾乎遍布各個時期,地位顯赫炫目震耳,現擇其要者簡介如下。
蔡邕
(133年--192年),字伯 他是壹個多才博學之人,通經史、音律、天文,工書畫,善鼓琴,好辭章。書法方面,工於隸、篆,尤以隸書著稱。其隸書結構嚴整,點畫俯仰,體法多變,有“骨氣洞達,爽爽有神”之評。由於揚名當時, 有不少漢末碑刻被後人附會為蔡邕所書,致有“體法百變”之稱。
孫過庭
孫過庭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 孫過庭工於正、行、草各體書法,尤以草書擅。他的草書遵法二王(晉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工於用筆,俊拔剛健,尚異好廳。宋代書法家米芾以為“凡唐朝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
“宋四家”
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識襄為北宋書法四大家,人稱“宋四家”。因東京為北宋首都,他們皆曾在京都居官,故地許多書法活動於開封舉行,他們的書法理論及墨寶手跡對後世影響巨大。
宋徽宗
宋徽宗(1082---1135)即趙佶。北宋皇帝,書畫家。在位時廣收古物書畫,網羅畫家,擴充翰林圖畫院。使權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書變更譜》等。擅書法,真書學薛曜,創瘦勁鋒利如“屈鐵斷金書”的“瘦金書”。瘦金書“橫劃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個別連筆則如遊絲飛空”,極有個性也寫狂草,傳有真書及草書《千字文卷》等書跡。
現代書法
開封書法藝術長河綿延曲折地流入現代的書法河床後,在古代書法藝術傳統的推下,更加洶湧澎湃。民國年間開封仍為河南省會,人文薈萃,名士輻湊,出現了壹大批在全國堪稱壹流的書法名手。如魏碑高手許鈞,才華橫溢的袁克文,出入漢魏的關百益,以書畫名世且有書論專著的丁康保,甲骨文專家董作賓,榜書大家張貞,以章草而莉步書壇的靳誌等。
皇家禪院:開封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位於河南開封市自由路西段路北,我國著名佛教寺院之壹,相傳為戰國時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創“建國寺”,後遭水火兩災而毀,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唐初,為歙州司馬鄭景住宅。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慧雲和尚寄宿安業寺,發現原鄭景宅池內有樓殿幻影,認為此地很有靈氣,便募銀建寺。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慧雲,到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鑄了壹尊壹丈八尺高的彌勒佛像,於睿宗景雲元年(710年)請回開封,翌年,慧雲靠募捐購買鄭景宅院造寺,在挖基時掘出舊建國寺碑,遂沿用“建國寺”名。第二年(延和元年),睿宗敕令改名為相國寺,並賜“大相國寺”匾,習稱相國寺。昭宗大順年間(890~891年)被火焚毀,後重修。宋太祖年間(962年)五月又遭火災,後又重修。
北宋時相國寺為開封最大的佛寺,深得厚遇。自至道元年(995年)開始大規模擴建,到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用了七年時間才完工。擴建後的相國寺占地545畝,殿閣莊嚴絢麗,僧房鱗次櫛比,花卉滿院,被贊為“金碧輝映,雲霞失容”。寺院住持由皇帝冊封。相國寺成為皇帝平日觀賞、祈禱、壽慶和進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被譽為“皇家寺”。不少國外僧人來相國寺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宋太祖時,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出家為僧,後來到中國,在相國寺居住多年。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朝鮮的崔思訓帶了幾位畫家來寺,將寺內所有壁畫臨摹回國。神宗時日本僧人成尋也曾在此居住。宋徽宗時,徽宗將“大相國寺”匾額贈送給朝鮮使者。另外每年舉辦五次廟會“相國寺萬姓交易”,使該寺成為進行政治、商貿、社交、文化等活動的重要場所。
宋以後相國寺日趨蕭條,明洪武二年(1396年)敕修,後又遭水患。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兩次進行修繕,並被賜“崇法寺”金匾。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資聖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與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又重修。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泛濫,開封被淹,建築全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門、天王殿、大雄殿等,並復名相國寺。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藏經樓。康熙十六至二十壹年又增建中殿及左右廡廊。乾隆三十壹年(1766年)又重修,現存殿宇均為那時所建造。嘉慶二十四年重修“智海禪院”,道光、光緒年間也作過壹些零星修整。民國初年(1912~1919年)曾翻修八角殿、改建法堂。民國十六年(1927年)馮玉祥將相國寺改為“中山市場”。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劉峙將省立民眾教育館遷人相國寺。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相國寺又得以重修、恢復。
現存相國寺為中國傳統的軸對稱布局,主要建築有:大門、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由南至北沿軸線分布,大殿兩旁東西閣樓和廡廊相對而立。藏經閣和大雄寶殿均為清代建築,形式上重檐歇山,層層鬥拱相叠,覆蓋著黃綠琉璃瓦。殿與月臺周圍有白石欄桿相圍。八角琉璃殿於中央高亭聳起,四周遊廊附圍,頂蓋琉璃瓦件,翼角皆懸掛鈴鐸。殿內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巨像,高約7米,全身貼金,相傳為壹整個銀杏樹雕成,異常精美。鐘樓內存清代高約4米的巨鐘壹口,重萬余斤,有“相國霜鐘”之稱,為開封八景之壹。
相同寺現存來自馬來西亞的佛舍利壹粒,潔白完好,珍藏佛經兩部,分別為清乾隆版大藏經和日本版《大正藏》。
相國寺現任方丈為弘法法師,43歲,原籍上海崇明人,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河南省佛協副會長,開封市佛協會長,河南省政協常委,現任監院是學悟法師,55歲,原籍信陽人,任河南省佛協常務理事,開封市佛協常務理事。?
開封
開封古稱汴梁、汴京,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著名的七大古都之壹,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早在春秋時期,鄭國為了開拓封疆,在這裏築城,於是就起名開封。北宋時期的東京,城郭宏偉,“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經濟繁榮,風光旖旎,物華天寶,不但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壹,有““汴京富麗天下無”的“國際都會”之稱。
開封坐落於廣袤的豫東平原之上,境內無山,河流、湖泊較多,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自然生態環境較好。開封的河流分屬黃河、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積在100萬平方公裏以上的有黃河、渦河、惠濟河、賈魯河等32條。城區擁有龍亭、鐵塔、禹王臺三大園林風景區,包公湖、龍亭湖、鐵塔湖有水系相通,湖水面積占城區面積的四分之壹,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譽。據1999年統計資料,城區綠化覆蓋率為34.4%,境內森林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噪音平均值為57.2分貝,空氣汙染綜合指數為88.7,飲用水質達標率大於95%,均控制在國家標準之內。樹木以桐樹、柳樹、槐樹為主。黃河灘區、柳園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是眾多鳥類的天然棲息地。農作物以小麥、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為主。石油、天然氣、地下礦泉水資源儲量也比較豐富。
開封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文化積澱十分深厚。開封作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因此在眾多文化表現形式中,集中體現了宋文化特色。在戲曲文化方面,開封為豫劇祥符調的發源地,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陳素真、常香玉都是成名於開封而名揚全國的。開封書法、繪畫藝術馳名神州,飲譽海外。開封雜技可追溯到宋代的“百戲”、“路技”及“勾欄”、“瓦舍”的作藝,歷史悠久,技藝高超。開封飲食文化極為豐富,是中原豫菜的發祥地。連綿千年的開封夜市,薈萃著中國傳統的風味小吃,攤點雲集,食客靡至,炊煙繚繞,亙夜不絕,是開封獨有的人文景觀。開封民俗、民間文化更是豐富多彩。源於北魏的開封盤鼓以粗獷豪放的風格,聲震中天,氣勢不凡。民間遊藝、鬥雞、鬥狗、風箏等民俗文化活動。
開封市位於河南省東部黃河南岸,鄭州東約80公裏,沿歐亞大陸橋內陸雙向對外開放中心城市之壹。總面積6444平方公裏,總人口451萬,轄尉氏、杞縣、通許、蘭考、開封五縣和鼓樓、龍亭、南關、順河、郊區五區,是壹個壹、二、三產業綜合發展的省轄市,也是黃淮海地區和連接隴海蘭新經濟帶的主要商品集散地。
位置:地處豫東平原、黃河下遊大沖積扇南翼。
面積:6444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395平方公裏。
人口:總人口4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80.1萬人。
行政區劃:下轄鼓樓區、龍亭區、南關區、郊區、杞縣、通許縣、尉氏縣、開封縣、蘭考縣。
概貌:開封市位於河南省東部,是我國的七大古都之壹,有“七朝都會”之稱,開封歷史悠久,早在北宋時期這裏就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壹,素有“國際都會”之稱。
景觀:龍亭,禹王臺鐵塔,大相國寺,清明上河園,宋都禦街
開封旅遊資源豐富,被國家旅遊局列為中原旅遊區重點觀光遊覽城市。
文物古跡以宋代為主,元、明、清、民初各代特色齊備。龍亭、鐵塔、相國寺、繁塔、延慶觀、山陜甘會館、禹王臺等壹大批名勝古跡風格奇特。市內湖光水色猶如顆顆明珠交相輝映,素有“北方水城”之稱。新建的“宋都禦街”、“大相國寺市場”仿古建築群規模宏大,風貌各異。“清明上河園”再現了宋都東京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