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
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壹句、兩句壹韻編撰而成。全文***360句、1080個字。《弟子規》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影響深遠,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擴展資料:
名稱由來:
“弟子”的意思比較多,北京弟子規教育培訓中心鄧衛東老師指出,“弟子”的意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壹級;在社會中,指公民。“規”就是規範,就是規矩,就是規則,就是規律。
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詳細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範。
後世影響:
弟子規對後世影響頗大,對於提升文化修養的人最需要讀的是古今中外特別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書籍。領導者特別談到:“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
從這個角度看,認為各級人士應該讀讀《弟子規》。《弟子規》1080個字,本是童蒙養正寶典,看似壹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裏面蘊含著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智慧。學好《弟子規》,對於“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十年“文革”浩劫中,作為孔孟思想的重要內容,《弟子規》遭到無理批判。今天我們應該重新談談《弟子規》的積極壹面了。《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余力學文著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經常廣泛運用。
逐步孕育出重德、崇德、立德、尚德、明德、修德,厚德品行。今後,還要深入內心地反復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為的指南。
百度百科-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