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彜族風俗
1、成年禮:少女成年,要舉行成年儀式。彜族少女成年的換裙儀式,彜語稱為“撒拉火”,意為脫去童年的裙子,換上成年的裙子,俗稱“換童裙”,在少女13歲或15、17歲時舉行。
2、婚禮風俗:彜族的婚禮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如潑水、抹黑臉、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後“坐家”等。彜族男女婚前要舉行訂婚儀式,訂婚時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雙方各殺壹頭豬,取膽、胰觀看,以膽色澄黃、胰大直肥為吉,若胰臟卷曲則為兇,表示不能相配。
二、彜族服飾
涼山彜族傳統服飾,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爾瓦、披氈、裹綁腿,平時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頭纏中髻,不同次方言區的樣式不同,左耳戴蜜臘珠、銀耳環等飾物。
男褲在北部方言區根據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褲腳”、“中褲腳”、“小褲腳”之別。婦女著百褶裙、戴頭帕,生育後,可戴帽或纏帕,喜佩耳飾、手飾,戴銀領牌。
三、彜族節日習俗
彜族年是川、滇、黔彜族隆重的傳統節日,彜語稱“庫施”。各地過年時間不壹,通常在每年農歷十月至十壹月中、下旬選吉日過年。
火把節,為彜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鬥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四、彜族飲食
彜族的飲食原料及食用方式有獨特的風格。主食型食物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
五、彜族民居
涼山彜族民居為“瓦板房”;貴州和雲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樓”、“垛木房”和“廈片房”;廣西和雲南東部則是“幹欄式”住宅。彜族村寨大多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陽避風、樹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開闊、有利於耕牧和軍事防禦的山坡上。
擴展資料
彜族的發展現狀:
1951年1月10日建立了全國第壹個彜族自治政權—西昌縣紅毛姑彜族自治區(區級)。1951年4月、5月,分別建立了昭覺縣彜族自治區和峨山縣彜族自治區兩個縣級的民族區域自治政權。
隨著民族工作的進壹步開展和民族政策的落實,在20世紀50年代,相繼建立了涼山彜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和楚雄彜族自治州三個更大範圍的民族區域自治單位(地區級)。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還相繼在雲南的江城、寧蒗、巍山、路南、南澗、尋甸、元江、新平、祿勸、漾濞、普洱、景東、景谷,貴州的威寧,廣西的隆林,以及四川的峨邊、馬邊等縣建立了單壹的彜族或彜族與其它少數民族聯合的自治縣。1979年1月,又將彜族居住比較集中的西昌地區合並到涼山彜族自治州中。
彜區的各自治機關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依照法律的規定,制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單行條例。如涼山彜族自治州制定了“民主改革實施辦法”;規定以當地通用的彜、漢兩族文字作為自治機關行使職權的工具;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照顧彜族人民的風俗習慣,規定留下麻園地、姑娘羊、壽材樹;對於彜族人民節日用糧、民族服裝用布等問題也都有適當的照顧與規定。
中國政府網-彜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