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的意思指以各種人造著色無機化合物、天然著色礦物或金屬著色材料,在陶瓷制品上畫出的花紋裝飾。
彩繪在中國自古有之,被稱為丹青,常用於中國傳統建築上繪制的裝飾畫。後來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並被兩者廣泛運用和發揚光大。在中國古代建築上的彩繪主要繪於梁和枋、柱頭、窗欞、門扇、雀替、鬥拱、墻壁、天花、瓜筒、角梁、椽子、欄桿等建築木構件上。
主要以梁枋部位為主,成語雕梁畫棟由此而來。中國建築的彩繪的運用和發明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它自隋唐期間開始大範圍運用,到了清朝進入了鼎盛時期,清朝的建築物大部分都覆蓋了精美復雜的彩繪。
彩繪在不同朝代的發展:
1、明代
明代遷都以後,開始大興宮殿及寺廟建築。從此彩畫工藝在建築上的應用逐步擴大、圖案題材多變,為建築彩畫的發展創造了前提。明代建築彩畫的施用雖較廣泛、但在文字上記載未幾,僅從留存的什物來看,大體可分為兩種圖案形式,壹是金雲龍彩畫,用金量較大,多繪於宮殿及與天子有關的建築上。二是旋子彩古建彩繪畫,用金量較小,圖案較簡樸,為壹般廟寺祠堂建築彩畫。
2、清朝
清代在明代建築旋子彩繪的基礎上又做了進壹步的改革、發展。使建築彩繪更加豐碩多彩,尤其旋子彩繪頗為盛行,成了當時廟寺建築彩繪的主要形式。清代的官式古建彩繪彩畫是按照當時的等級軌制組織工匠制作的壹種定型彩畫,它的服務對象是皇家禦用建築、王公大臣府第、衙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