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產業主要以 時尚 產品制造業和 時尚 服務業為主。2015年,浙江省發布的《浙江省 時尚 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4—2020年)》依據浙江自身的產業基礎,選擇了以 時尚 服裝服飾業為核心的、較具成長性的五大 時尚 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這是浙江 時尚 產業邁向國際化的重要的壹步。
浙江 時尚 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具有很強的 歷史 淵源和發展基礎,也存在壹定的問題亟待解決,需要壹系列戰略措施來推進國際化進程,從而更好地推動“浙江制造”向“浙江 時尚 ”轉型。
從“紅幫裁縫”起的 歷史 淵源
從 歷史 上看
浙江 時尚 產業的發展從來就不是壹個封閉的自然過程,壹直保持開放的意識與行動。
以服裝行業為例,產業發展就與“走出去”有很大關系。由於早期浙江的手工業和商業就比較發達,有壹部分人走到了海外,到日本、歐洲等地尋求發展的機會,其中壹些人學得了外國的手藝和技術以後回到國內謀生,這成為了中國早期工業化中的骨幹力量。
後來被稱為“紅幫裁縫”的寧波籍的服裝企業家和技術人才,成為了國內近代服裝產業的帶頭人。地處沿海,緊靠上海,使得浙江人從古到今對世界的先進的技術與生活方式就有比較“前衛、 時尚 ”的意識。
建國初期
百廢待興之際,浙江服裝產業快速進入了良性發展階段,奠定了國內領先的產業基礎。改革開放以後,浙江省的 時尚 企業抓住機遇,湧現出壹批知名企業與品牌, 時尚 產業也逐漸成為浙江省對外貿易的支柱產業。尤其是21世紀初的10年間,隨著我國加入國際世貿組織,浙江省 時尚 產業的出口額、產品質量以及產品檔次等方面都有了壹定的提升。這壹階段,零售業的發展也促使了壹批浙江休閑服裝品牌和設計師品牌的興起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浙江品牌走向國際市場。
但長久以來,在參與國際 時尚 產業鏈的分工中,浙江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後,逐漸面臨著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結構、需求結構不斷變化的嚴峻考驗,浙江 時尚 產業也已經到了必須轉型、以嶄新的姿態進入國際 時尚 領域的關鍵時刻。以傳統制造業為基礎,創新設計為引領和 時尚 品牌為標誌的浙江 時尚 在國際化進程快速推進時,也存在壹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散小缺”的發展瓶頸
發展瓶頸
時尚 企業發展較為松散,產業鏈跨國合作深度不夠。浙江產業集聚與塊狀經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 時尚 產業鏈,形成了壹批國內知名服裝品牌。但在產業塊狀集聚下,產業同構現象也較為顯著,具體表現在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中的定位普遍較低,沿產業鏈的跨國合作中涉及到的技術轉移與創意合作較少,為 時尚 產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帶來障礙。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還較少。浙江的本土 時尚 品牌大多成立於20世紀80、90年代之後,距今只有30余年,品牌的知名度與文化底蘊與國際知名 時尚 品牌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浙江本土品牌江南布衣,在20年間迅速發展,開出了1498家店鋪,遍及日本、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地,更是在2013年就登陸世界 時尚 重地倫敦牛津街的Selfridges百貨公司。但像江南布衣這樣的浙江自主 時尚 品牌數量還很少,單槍匹馬影響力有限,因此浙江 時尚 的整體 時尚 影響力與輻射力都尚有壹定的局限性。
品牌國際化運作的專業人才稀缺。產業與城市的競爭,歸根結底也是人才的競爭。產業發展到壹定階段,頂尖稀缺人才的供給不足會成為國際化發展的主要制約瓶頸。盡管浙江具備 時尚 產業國際化發展的產業基礎,但多年來處於全球產業鏈附加值較低的環節,且對高端人才的吸引也不如北京、上海這些大都市。
走向國際化的三點建議
建議壹
從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時尚 企業到 時尚 供應鏈。浙江具有良好的 時尚 制造基礎,國際化發展不僅要“借他”,更要立足自身,發揮浙江制造的優勢,借助浙江發達的互聯網行業,依托數字化、智能化,做別人沒有的高端制造,為 時尚 供應鏈的打造奠定高水平的產業基礎,參與 時尚 制造技術與標準的國際競爭。世界 時尚 中心之壹的紐約,其產業結構中制造業比重雖然不高,但仍保留了服裝業,就因為服裝業原本就是紐約的強勢產業。
此外,浙江的 時尚 產業國際化發展,從文化高度和經濟地位上,和居於“象牙之塔”的北京、上海必然存在差異。但浙江擁有更為完備的 時尚 產業鏈體系,浙商也是中國最早“走出國門”的企業家,在國際合作上頗有 歷史 淵源,具有較強的企業家精神。
針對 時尚 產業鏈較長與浙江省的產業特點,建議以發展國際知名的 時尚 產業鏈為主旨,構建以產業集群、產業聯盟為主的產業組織形態,打造集聚上下遊供應商、零售商、制造商、服務商和消費者的 時尚 產業鏈體系,並且發揮 時尚 產業鏈快速反應和敏捷生產的優勢,快速適應 社會 文化和市場消費潮流的變化。
建議二
時尚 大都市打造與 時尚 產業發展雙管齊下。要重視核心城市杭州的帶動作用,把杭州打造成 時尚 大都市,提升杭州在國內外的 時尚 地位,形成城市群內外更緊密的產業分工和合作。
倫敦產業轉型歷時不短,其中值得借鑒的是,產業轉型、創意產業發展與科學城市發展並行的舉措,采用大倫敦規劃為中心的方式。大都市的多樣化空間,對 時尚 高端人才來說是“更為生動而有趣的生活空間”。
大中城市和特色小城鎮想配合,對復雜的、互相關聯的 時尚 產業集群來說,是產業鏈各環節緊密合作的多元空間。
建議三
滿足 時尚 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多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對於稀缺的頂尖人才,要大膽引進外援,並且著眼於世界最頂級的設計師和創意營銷人才。
浙江以及浙江的 時尚 企業,已經具備了吸納全球高端人才的條件與實力。例如,以國外知名設計師的引進為起步,進而促進本土優秀設計師的培養,帶動浙江 時尚 產業的設計能力和國內外知名度與美譽度的提升,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此外,單純地引進高端人才對產業的持續性發展是不夠的,這也是很多地區產業轉型時容易忽略的問題,浙江很多地區普通的勞動力已經出現短缺,如何對待外來人口“浙漂”與提升城市包容性的問題同樣是關鍵的問題。 時尚 產業鏈中各個分工環節需要各類人才,也包括各類普通勞動者的集聚。
因此,浙江 時尚 國際化發展的人才體系培育也壹定是多層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