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徐長明:智能網聯發展熱潮之下,傳統車企如何補充新的能力?

徐長明:智能網聯發展熱潮之下,傳統車企如何補充新的能力?

易境思·2021中國汽車營銷沙龍4月2日,以“靈執天地?智犀全局”為主題的易境思·2021中國汽車營銷沙龍在寧海舉行。

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領域的快速發展,對汽車行業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中國汽車產業也在努力探索新方向。

在主題演講環節,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正高級經濟師徐長明分享了關於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趨勢的思考。

他認為,電動車看似是動力源的革命,其實是疊加在動力源上的新技術的革命。伴隨著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新技術的大量應用,整個電動車產業也開始進入新階段。

“智能汽車正在成為汽車行業的新熱點,熱度還有可能提高。傳統汽車企業必須快速補充新的能力才能適應這壹新變化。”他說。

以下為演講實錄整理

今天分享的題目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趨勢》。經過長期跟蹤觀察,我們有壹個基本的判斷:智能網聯將在未來較長時間內處於發展熱潮。

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是基於三方力量***同作用的結果。

1、供給側:產業鏈關聯主體正在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智能汽車

首先看供給側,以美國為例,除整車企業外,還有三個不同類型的公司正在全力投入智能汽車。

第壹個是特斯拉,屬於全鏈條生產自主企業,芯片、工廠設備都是自己生產。第二個是蘋果公司,蘋果造車最大的優勢在於其生態。目前智能座艙領域最重要就是生態和人機交互。第三個是Waymo公司,做自動駕駛系統,主攻智能汽車大腦。除此以外,今後可能還會有新的高科技公司進入汽車領域。

為什麽這些公司以前不進入汽車而是選擇現在進入?壹是數字化程度在加深,二是這幾年電動汽車的發展給它們的進入打下壹個好基礎,所以現在開始進入汽車領域。

同樣,在中國,除整車企業外,也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公司正在全力投身智能汽車。比如滴滴目標自動駕駛***享出行;百度主攻智能汽車大腦——自動駕駛系統;小米3月30號官宣進入汽車,有其生態優勢;華為目前註意力是自動駕駛系統,但如果華為把硬件和軟件結合想要進入汽車也比較容易;以及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出行公司。從供給側角度來看,這些方面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

據普華永道數據顯示,橫軸為“誰來擁有”,縱軸為“誰來駕駛”。業界普遍認為第壹個投入使用的智能汽車會是自動駕駛的***享汽車。

2、需求側:消費者表現出顯著的偏好接受智能汽車

從需求側看,只有供給,沒有需求,產業發展就比較慢。我認為智能汽車的發展壹定會大大促進電動車的發展。智能汽車與電動車的發展不同之處在於:電動車起步是由政府推動的。壹開始消費者和很多傳統車企的接受度並不高。

智能汽車卻是被消費者所認可的。根據調查顯示,不同世代的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的關註度與興趣度也有所差異。可以發現年輕人對其感興趣的比例在逐年提高;越年輕的人群,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接受度就越高。

按世代劃分是個重要維度,假設現在智能汽車的購買群體是60、70後,估計其接受度是很低的,這類人群認準大品牌,主要是移動工具,身份象征,靠智能化很難挑戰主流合資品牌的地位。

但是泛Z世代(95後、00後),這類人群的價值觀是多元化的、有自己的標簽偏好:喜歡潮流、文藝範、熱愛科技和環保等等。

Z世代人群關註的不僅僅是質量、實用性和性能,想在這方面打動他們是不夠的,他們認為這些性能是天然應該具備的,除此之外,汽車需要有別的特點才能打動人。

為什麽Z時代會有這種消費心理?實際上,每個人的價值觀、消費觀念是其生長環境造成的,環境塑造人。

Z世代生長在科技爆炸的時代。這些年輕人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環境中成長。壹代人花兩代人的錢,對於他認準的東西就願意掏錢。同時,他們更了解西方和中國,見多識廣,對國貨洋貨無偏見,而且國貨品牌正在崛起。Z世代人群與生俱來的永遠在線,對於壹切跟智能有關的事物興趣度、接受度高,我判斷將來車聯網發展後,不聯網的車95後們可能就不喜歡了、不接受了。

隨著未來的發展和變化,Z世代消費者對智能汽車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什麽這麽說?

假設現在(2021年)有100個買車人,00後群體大概有3人,90後大概20人。那麽到2025年,00後大概占6%,90後大概32%。到2030年,00後大概占17%,90後大概占35%,90後加00後加起來就是50%多。這類人群對網聯化、智能化高度接受,所以從消費者的角度講,智能汽車將高速發展。

據麥肯錫數據,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度要高於其他國家。對於全自動駕駛的重要性,美國和德國有16%的消費者認為非常重要,我國有49%的消費者認為自動駕駛非常重要。

消費者願意為自動駕駛車輛支付多少費用?我國目前人均GDP大致相當於美國的1/6,但是我們肯為其支付的錢比美國還要高。

認為自動駕駛汽車不安全的消費者占比多少?我國消費者認為自動駕駛汽車不安全的比重在2017年為62%,在2019年比重下降到25%。而其他國家下降速率緩慢。這說明我國消費者對新東西的接受度比其他國家更高。這跟我國互聯網在生活領域廣泛應用有關。

3、政策:國家及地方都在積極支持智能汽車

在政策端,政府的作用比較大,國家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在車路協同領域,關於智能交通、通訊、地圖、定位、大數據、雲平臺等各個角度進行建設。

但是有些自動駕駛方面的高科技公司卻不太認可車路協同,他們認為要以單車智能為絕對主體,其他都是輔助。認為單車智能是發展的方向,車路協同是輔助,不能依靠車路協同而把車做得相對簡單。

據普華永道數據,預測2025年L4級自動駕駛車輛數大概600萬,2030年L5級車輛數為1200萬,L4級車輛數為2800萬。

綜上,我認為智能汽車的發展要比電動汽車的發展快,兩者的區別在於,智能化是被消費者所接受,電動車目前為止很大成分還是要靠政府推動。

目前智能汽車大概有幾個方向:壹是智能座艙,包含生態與人機交互;二是自動駕駛;三是雲,包含服務器和計算能力;四是數字化運營。加上這幾個方面,對傳統汽車廠家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這會造成價值鏈的變化,今後肯定是軟件定義汽車,目前汽車的盈利點都在硬件上。今後智能汽車的盈利,應該更多是在軟件上,現在只有特斯拉是這個模式。假設特斯拉目標是1000萬產量,10年下來保養1億輛,每輛車服務費壹萬,這樣算下來壹年的收入10000億元。

第二,產業鏈的合作難度會加大,汽車行業傳統廠商百年來都是老大地位,而今互聯網公司陸續入場,它們是生態鏈的最頂端,這兩方勢力的合作肯定是壹個挑戰。

第三,對傳統造車企業文化沖擊。IT、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是完全不同的,互聯網是扁平化運作,傳統汽車是垂直控制型。

第四,營銷運營方面也很不壹樣。傳統廠商的企業運營是TO B,車通過經銷商賣出去,賣完車基本結束了,跟用戶接觸很少;智能汽車基本都是TO C,與用戶直接聯系,互聯網公司賣出車是第壹步,要長期運營客戶。

那麽,未來數字化運營應該怎麽進行呢?首先傳統車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要適應這種方式,也要補充補大量新的能力。

幾年前不少傳統車企談到新勢力企業想靠電動車他們,幾乎不可能實現。

然而現在電動車加上智能化,傳統車企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了。智能汽車的發展即將到來,以美國蘋果為代表,等蘋果汽車出來,傳統車企再行動就已經遲了,現在就要做很多能力的補充。

我相信汽車智能化的發展壹定比以前電動化更迅速,未來它定將推動電動汽車加速發展。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

謝謝大家。

  • 上一篇:少林的刀有哪些種類?
  • 下一篇:我要寫壹篇關於武漢黃鶴樓的宣傳廣告,但是不知道怎樣寫,麻煩給我壹個樣板。宣傳片除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