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做到進行文化知識教學時能夠以舊帶新

如何做到進行文化知識教學時能夠以舊帶新

壹、民族傳統文化學習的現狀

通過開展綜合性學習《戲曲大舞臺》、《到民間采風去》活動,我們更能看到當前青少年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學習幾乎就是空白,令人擔憂。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全國許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每個地方的戲曲,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風情,如京劇的雍容華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戲的高亢悲涼、越劇的輕柔婉轉,可以說壹方水土造就壹方戲曲。在開展活動之前,我對班級學生進行了簡單的調查,調查結果讓我驚訝,100多名學生中,能對中國戲曲壹知半解,說出皮毛就算是很了不起了。因此,我開始布置活動任務,可以說很細致,指導得也比較到位,可是在正式活動時,效果卻還是非常令人失望,本該在準備材料過程中了解的知識、記憶的常識,沒有幾個人能回答得出來。後來我分析,厚重的文化是長久以來積存下來的,哪能通過幾天的突擊就可以理解和掌握的呢!對國粹尚且如此,對待其他的民族傳統文化更可想而知了!

精美的服飾,優雅的唱腔,虛擬的場景,奇妙的臉譜……在我們看來是美侖美奐,神奇無比,而在學生眼裏卻是幼稚可笑,枯燥異常。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而且又有許多少數民族,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是《到民間采風去》,準備階段我向學生們了解了他們所知道的民風民俗。其中對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是比較熟悉的,壹方面因為現在這些節日到時放假,另壹方面因為這些節日和壹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食聯系在壹起,比如春節的餃子(或團圓飯)、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等。但是對於其由來和意義知道的就不多了,至於少數民族的壹些習俗就更是知之甚少了。

二、簡析現象原因

之所以產生以上漠視民族傳統文化的現象,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壹是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當今生活節奏加快,學習壓力的增大,使學生疲於應付眼前的學業壓力,有時連當前的國家大事都無心問津,更無暇去接觸文化精粹。不知道,不了解,當然不感興趣了。

二是他們大多數的課余時間被各種補習班、流行歌曲、各種娛樂項目占據。尤其是現在人們進入了E時代,外界新鮮刺激的誘惑太多了,與之相比,典雅厚重的民族文化需要長久的研習和感悟,難免就會認為那些都是過時的東西,所以人們認為缺少學習的必要性和實用價值。

三是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人們對學科成績的要求遠遠高於對學生健康人生構建的要求。現在壹些學校開設了《弟子規》、《道德經》等講授國學的課程,這是壹個好的開端,但大多數也只是為了應付上級要求,並不能真正地觸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真諦。由此可想,大人們都不重視不尊重的事情,怎麽能要求孩子們去重視和尊重呢?

三、語文教學對於傳承民族文化的有利條件及有效方式

作為壹名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對此種情況,我覺得傳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語文教學責無旁貸。因為語文學科對此有壹種得天獨厚的條件。

首先,語文學習的空間比較廣闊,與生活聯系緊密,更有利於向豐富的生活延伸。在拓展延伸中就可以充分地做到這壹點。

其次,語文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較強,在所編排的課文中,可以適當地滲透或是討論有關傳統文化的問題,自然就達到了了解傳統文化的目的。

最後,語文,無論是課本的編排,還是教育思想,都是幾代人的摸索、實踐的勞動結晶,是把“國學”的體系加以完善、加以創新而得來的,它植根於中國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它的枝葉又接受著其他文化形式的熏陶,因此是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壹脈相承、息息相關的。

要肩負起這項重任,首要的因素是語文教師應具備必要的自信心和責任心。語文教師首先對這個任務有清楚的認識和理解,自己能夠積累和運用淵博的民族文化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把傳授內容和民族文化有機結合,靈活滲透,充實學生的心靈。

利用取之不竭的生活資源是關鍵因素。合理運用語文教材是有效的方式。

新課標實施後,語文教材的編寫更具有人文思想,也更加利於操作,如介紹精湛的民間手工藝的《泥人張》《核舟記》,介紹民間絕技的《口技》《安塞腰鼓》《吆喝》,介紹民風民俗的《雲南的歌會》《端午的鴨蛋》以及優秀的古詩文等等。這些篇目都是學習民族文化的經典教材,理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在學習民族文化的同時,必將會激起學生們的愛國之情。尤其是加入了語文綜合性學習後,語文課的容量更大了,這些綜合性題目的確立不僅緊扣本單元的內容,而且深入挖掘學生的心理,探討當前中學生中存在的壹些問題,同時也關註到了弘揚民族文化的問題。

事在人為,只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科學地利用生活中的文化資源,使語文教學與民族文化有機結合,必定會讓傳統文化在語文的土壤中生根、發芽,直至開出絢麗的花朵。

  • 上一篇:幼兒親子朗誦稿
  • 下一篇:截拳道釋義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