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傳統的增收渠道重在節流的話,新型的增收渠道更關註的是開源問題。在鞏固農民增收的傳統渠道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積極開拓新型的增收渠道,開源節流中開源更為重要。
1.增加農民義務工貨幣化收入。農民義務工貨幣化是指移民為移民社區提供的勞動力進行價值核算,政府以貨幣形式向農民支付報酬,改變過去農民無償為社區提供勞動力的局面,農民的勞動力價值得到了實現。我們通過把移民無償支出的義務工貨幣化,大力進行農田基本水利建設和農村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幫助移民增收。10年來,***興修公路197.1公裏、機耕道105.87公裏、人行便道280.63公裏、橋梁18座、車渡碼頭98座、人行碼頭57處12.98公裏、引水渠335.62公裏、排洪溝40公裏、水塘337畝、蓄水池12397個、水井283個、提灌站136處、攔河壩71處。全市移民每年人均義務工貨幣收入為63.45元。
2.不斷創造新的農業衍生產業,擴大就業渠道。隨著市場經濟的日趨完善和農產品的由供給約束轉為市場和需求約束,移民需要各種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是新型的服務崗位不斷產生。在勞動力不變或者減少的情況下,農村就業崗位的增多,就可以較大的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增加移民的收入。發展農村非農產業,也就說農村衍生產業是移民增加收入的壹條長效增收途徑。我們通過就業培訓和創業扶助的辦法來引導移民從事新型工作,重點培養科技示範戶、農資經營戶、種苗供應商、產品經銷商、科技推廣員等新型崗位。10年來,***培訓科技推廣員623人,聘請科技推廣員541人,扶持農資經銷商157戶,產品經銷商484戶,科技示範戶1230戶。
3.創立“造血企業”帶動農民增收。在本土的企業務工是農民增收的最佳選擇,可以做到“農工兼收”。我們通過集中零散的移民扶持基金,將其投入到有穩定回報率的企業,達到後期扶持基金擴資增值的目的,創建永久型造血企業,為工業反哺農業打下堅實基礎。投資興建了浙水電站和移民電網,工程總投資2.13億元,貸款占65%。從1993年發電至今,已經基本還清貸款,每年創造利稅2000多萬元,每年提取後期扶持基金占用費約400萬元用於移民的後期扶持。我們投資控股了東江魚集團公司,並將它建設成為了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的運營直接提高了移民水產產品的價格,每年可為移民增收400萬元左右,大大促進了東江湖水產養殖業的發展,2005年***新增網箱2145口。
4.提高農民的人力資本價值。將農村豐富的人力資源變成人力資本是最直接的農民增收方式,通過培養提高農民素質和綜合生產能力,可以立竿見影地增加農民的收入。我們將科技培訓作為提高生產能力和移民增收的重大工作來抓,專門成立了培訓工作領導小組,采取以會代培、辦培訓班、基地實習培訓等形式將培訓對象進行培訓。10年***投入培訓經費870萬元,***培訓移民121830次人,其中組織辦班培訓765期21765人次,其它形式培訓1061期96045人次,推薦到省、郴州市培訓1349人,資興市內各類長訓班培訓學員2728人。與7所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夥伴關系,引進各類人才66人,***發放各類輔導資料150000余份。持續不斷的大批量、高規格的培訓,造就了壹大批“土專家”、經營能手、高級藍領技工,增收效應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