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是課程的內容,是課程實施的背景,也是課程實施的途徑。民間遊戲是遊戲的壹種形式,它淵源流長,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玩法不壹,鄉土氣息濃厚。大多數民間遊戲配有瑯瑯上口的童謠,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而且民間遊戲的玩具材料簡單,玩法易學、易會、易傳,遊戲開展具有很強的隨機性;遊戲中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競爭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勝、好滿足的心理,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民間遊戲中是主動的、自由的、有序的、快樂的和創造的。因此,民間遊戲作為農村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內容之壹,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首先,民間遊戲有利於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民間遊戲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幼兒在遊戲中能夠體驗到成功與失敗的不同體驗,鍛煉抗挫折能力,分清正確與錯誤,學會合理評價,形成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而且,民間遊戲壹般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幼兒合作進行,這就為幼兒協商、合作、交流創造了條件。同時,民間遊戲壹般具有約定俗成的遊戲規則,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它們很看中夥伴是否遵守規則,因此,要想繼續參加遊戲,幼兒必須相互協調,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並能夠理解他人,學會解決矛盾,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保證遊戲的順利進行。通過矛盾的解決與規則的改進,幼兒形成了集體意識和責任感,更好地融入集體,積極交往,形成良好的意誌品質。
其次,民間遊戲有助於擴展幼兒的經驗,發展智力。
民間遊戲內容豐富,範圍廣泛,包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民間遊戲的童謠和兒歌,貼近生活,廣泛流傳。幼兒邊遊戲邊朗誦兒歌,增加了遊戲的興趣,又了解了社會生活的知識,豐富了幼兒的詞匯,還發展了幼兒的感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在參與民間遊戲的過程中,對遊戲需要認真觀察和高度集中註意力才能迅速作出判斷和反應,也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及註意力,培養幼兒專註做事情的習慣。而且,民間遊戲的玩法具有很大的創造性,在無形中鍛煉了幼兒的想象、思維、創造能力。
再是,民間遊戲能促進幼兒身體動作技能的發展。
民間遊戲中包括很多體育遊戲,有助於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並能促進幼兒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的發展,以及平衡、協調等能力。如“彈杏核”“拾蔔菇”可以鍛煉幼兒的小肌肉;“跳皮筋”“打沙包”能發展幼兒的大肌肉動作;“打瓦”、“抽陀螺”可以發展幼兒手臂的力量及手眼協調能力;“跳房子”“盲人摸瘸子”能夠促進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等等。
二、將民間遊戲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做法。
1、發動教師和家長,廣泛收集民間遊戲素材。
民間遊戲雖然內容豐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家長對民間遊戲有些偏見,他們開始不喜歡幼兒玩民間遊戲。同時,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望子成龍心切,善於對幼兒進行特長培養,帶領幼兒參加各種特長興趣班學習;家長或者從幼兒的安全考慮,將幼兒“圈”在家裏,自己玩家長為他們購置的各種高檔玩具,幼兒沒有玩伴,缺少與同伴的溝通與交流,導致民間遊戲瀕臨消亡。為此,我們召開了幼兒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民間遊戲在幼兒發展中的重要性,引導家長對民間遊戲形成正確的認識,支持幼兒玩民間遊戲。然後,發動教師和家長,帶領幼兒壹起玩大人們小時候玩的民間遊戲,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渠道幫助班級收集民間遊戲素材,並將搜集到的民間遊戲內容記錄整理帶到幼兒園,我們對收集到的民間遊戲重新進行了篩選整理,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民間遊戲打印裝訂,印制了“民間遊戲集錦”壹書,對各班開展民間遊戲進行具體的指導。
2、分類開展,與幼兒園課程互相融合。
為方便幼兒進行遊戲,我們將收集到的民間遊戲分為四大類:民間體育遊戲、民間智力遊戲、民間美術遊戲和民間童謠說唱,密切與幼兒遊戲活動結合,在幼兒區角活動時間,滲透開展民間遊戲。如益智區投放了翻繩、各種民間遊戲棋(考狀元、老虎吃小人、過大梁、憋死牛等),在科探區投放了“撚撚轉”、“繞饒轉”,在美工區增加了泥塑、剪紙,在音樂表演區,投放了彩綢、旱船、民間表演頭飾、綢扇等,在體育區投放了高蹺、沙包、皮筋、跳繩等,並結合***同生活的教育目標,將壹些民間遊戲設計到集體體育活動中,既豐富了幼兒遊戲內容,又擴展了幼兒遊戲空間,為幼兒創造了動手動腦、鍛煉身體的條件。
3、引導幼兒改編與創新,賦予民間遊戲新的活力。
幼兒是民間遊戲的主人,也是民間遊戲的創造者。民間遊戲的材料、玩法、規則等本身又具有很大的可變性。我們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引導幼兒在遊戲中進行創造改編。
壹是創新遊戲材料的用途,鼓勵幼兒壹物多玩或多物壹玩。如壹塊小石子,有的幼兒用它在“老虎吃小人”的遊戲中當作棋子,有的用它在“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中當作小米,有的用它在“打瓦”遊戲中當投擲器。又如“下棋”,幼兒可用杏核、貝殼、樹葉、小棒、花生皮、廢舊的彩筆帽、果凍盒等十幾種材料當棋子,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賦予材料多樣的角色,創造性地使用各種材料。
二是創新民間遊戲的玩法。民間遊戲是民間孩子們自己創編的遊戲活動,從遊戲的選擇、材料的利用,到角色的分配和情節的發展,都由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來完成。因此,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會自由商定壹些新的規則和玩法,使遊戲滿足不同幼兒的水平,讓每個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快樂與發展。如“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原來的玩法是“小雞”被捉到後就被罰下場,有的幼兒由於在遊戲中跑的慢或躲閃能力差,很快就被捉到罰下場,然後被關在“雞籠”裏等待遊戲結束,失去了遊戲的機會。幼兒發現這種現象後,改變了遊戲規則,就是場上的“小雞”在躲閃跑的過程中只要用手碰壹下被罰下場的“小雞”,他就可以重新上場遊戲,從而為夥伴創造了多次遊戲的機會。
三是創編民間遊戲的童謠或兒歌內容。由於民間遊戲產生於民間,流傳於口頭,幼兒在吟唱兒歌童謠的過程中會感受到部分內容的局限性。我們註重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將反映現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的變化編入民間遊戲的新童謠中,賦予新的含義,使民間遊戲的名稱、內容、角色、情節、兒歌、童謠等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增加了民間遊戲的魅力。如民間遊戲“推小車”,原來兒歌內容是:“吱吱吱,小車叫,推上小車賣甜糕,誰要?誰要?(我要,我要)娃娃吃得咪咪笑。”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提出,推著小車太慢,不如開著汽車快,因此,他們把兒歌進行了改編:“笛笛笛,汽車叫,開上汽車送蛋糕(雪糕),送給妳,送給他,大家樂得笑哈哈。”幼兒在改編民間遊戲童謠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拉近了民間遊戲與幼兒生活的距離,真正體驗到民間遊戲的樂趣。
三、將民間遊戲融入幼兒園課程的體會
1、豐富了幼兒園壹日活動內容。
民間遊戲種類豐富,取材方便,而且壹般不受時間、場地、人數等條件的限制,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我們可以有效選擇,優化壹日活動質量,保證各環節過渡自然,減少幼兒等待。在來園、離園、飯後等零散的活動時間,可選擇壹些發展幼兒小肌肉群或手眼協調能力的民間遊戲,如“彈杏核”“轉陀螺”“挑小棍”“翻繩”“東西南北”等,幼兒自由選擇玩伴和遊戲場地,在自由的氛圍中得到發展。在戶外活動時間,可以選擇壹些運動量大、發展幼兒大肌肉動作的民間遊戲,如《貓捉老鼠幾更天》、跳大繩、跳皮筋、跳房子等遊戲,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還可以將民間遊戲與集體教育活動有機結合,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和需要,生成主題性教育活動,豐富課程內容。如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生成了《有趣的民間遊戲》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究了民間遊戲的豐富性、民間遊戲的玩法、民間遊戲的創編等,並引導幼兒表征記錄了自己了解的民間遊戲和創編的民間遊戲,發展了幼兒的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
2、形成了平等、和諧、親密的人際關系。
壹是形成了和諧的師幼關系。在民間遊戲的開展過程中,老師帶著熱情、帶著興趣、帶著愛心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適時地給幼兒提供交流與創造的平臺,自然地發揮著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作用。當幼兒獲得成功時,老師為他們鼓掌喝彩;當幼兒創新遊戲玩法時,教師虛心向幼兒請教;幼兒需要幫助時,教師適時點撥;幼兒需要合作時,老師是他們的夥伴。在平等的交往互動中,幼兒感受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夥伴,形成民主、平等、尊重、理解、親密、友好的師幼關系,幼兒在壹種人文關懷氛圍中快樂發展。
二是形成了和諧的夥伴關系。民間遊戲的開展為幼兒創造了積極交往的環境。幼兒在民間遊戲中***同商定主題,制訂規則,互相影響,互相監督,增進了幼兒間相互理解,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能力,養成了活潑開朗的性格,形成了和諧的夥伴關系。
三是促進了親子關系的發展。民間遊戲極大地感染了家長,他們充分利用時間與孩子壹起玩民間遊戲,家長與孩子成了平等的參與者,在遊戲中自然地進行情感的溝通與交流,家長與孩子成了遊戲的夥伴,知心的朋友,建立了親密和諧的親子關系。
3、密切了家園聯系。
民間遊戲是經過幾代人不斷傳承下來的,給各個年代的幼兒帶來了歡樂,許多家長小時侯都玩過。在民間遊戲的收集與開展過程中,家長積極參與收集記錄整理,並和自己的孩子壹起玩民間遊戲,既喚起了家長對自己童年的回憶,也促進了親子關系的改善,更幫助家長了解了幼兒園的課程,民間遊戲成為了幼兒園與家庭溝通的橋梁。
民間遊戲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重要資源,在幼兒素質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願我們不斷研究和探索,從幼兒的生活中挖掘有益的素材,構建更加適合幼兒發展的幼兒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