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怎樣踐行"友善"這壹社會主義價值觀

怎樣踐行"友善"這壹社會主義價值觀

壹、善心,關切和互助是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的基本要義:

(1)愛是人類普遍的價值***識,友善是愛的外化和拓展,人類文明都普遍認同友善價值觀。儒家哲學核心“仁”是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的友善理念。子日:“仁者愛人”,儒家把愛人看作是為人的根本道德義務,儒家推崇的社會人倫關系的出發點就是關愛他人。在西方古希臘時代,亞裏士多德對於與友善最為相近的概念——“友愛”給後人留下許多精辟的觀點。

(2)在中西方傳統文化中“友善”首先是在交互意義上被使用,作為描繪個體之間的壹種現實活動。同時“友善”均指關愛他人的道德規範。在生活情境中,與人為善的實際行動是以友善的理性認知為先導,以善良的情感引發善良的動機。在傳統意義上,友善是個人基於善良的動機,心懷對他人關心理解的情感態度,以助人為樂為行動的知情行統壹的存在狀態。善心,關切和互助是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繼承了中西方傳統文化“仁”,“博愛”,“友愛”思想精華的基本要義。

(3)“孔子的知(理論)既是不根於客觀事實的,是獨斷的,觀念論的,則其見之仁勇(實踐),也必是仁於統治者階級而不仁於大眾的;勇於壓迫人民,勇於守衛封建制度,而不勇於為人民服務的”,因此,我們應當重新恰如其分地定位儒家倫理道德學說的地位,應給以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觀察,批判和繼承,否則傳統友善的思想在現實中被濫用將成為封建主義性質帶有欺騙性的道德說教。

(4)在西方社會發展史上奴隸主和奴隸,封建貴族和第三等級,資本家和工人乃至整個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都非常緊張,利害關系造成的敵對狀態是西方社會人與人關系的***同點,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是這些關系的現實寫照,友善難覓蹤影。在階級社會裏“超人類社會的道德是沒有的;那是壹種欺騙”。

西方道德文明雖然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壹面,但是今天我們弘揚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決不是引進西方文化中各種醜惡頹廢的東西。

二、平等尊重是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的現代要義:

(1)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的完善,我國由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熟人社會結構轉變為以工業經濟為基礎的市民社會結構的趨勢不斷加強。市場經濟培育了具有強烈的經濟利益訴求和政治參與傾向的公民,他們推崇以國家機器為強大後盾保障個人權利和高效的民主制度。

(2)現代社會顯著的特征是重視法治,它把公民權利與義務,公***利益與私人利益以制度為載體、以法律為準繩統壹於壹個規則體系。在現代社會的規則體系中,個人的主體地位是平等的,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公民的理性在於彼此承認,尊重,形成了“主—主”間性的人際關系,避免了相互傷害。

(3)在現代社會中,個人善良動機的最低線表現是避免傷害對方,實現的前提是“將他人作為固有利益的支配者而給予尊重,同時自己也擁有主體的意識”。人格的平等驅使人們幫助他人謀得同等的待遇,相互尊重也就成了友善氛圍下普遍化的義務。人人“友善”將支撐起中國現代公***社會的基本倫理秩序,尊重他人和平等待人是“友善”的集中體現。

三、寬容理解是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的人性要義:

(1)市場經濟越發展,個體追逐利益的功利目的越得到加強,個體自我意識愈發覺醒。市場大寫了“人”,彰顯了人的主體性,每個成員都希望實現自我的利益,市場競爭又加劇了人與人的利益沖突,使人與他人的關系變得冷漠,緊張。

(2)另壹方面,市場經濟促進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社會有機化的程度不斷加強,人與人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市場經濟本質是交換經濟,個體必須通過交換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彼此交換,交往是個體獲得社會生存的基本要求。

(3)處於這種需要中的個人“既是最愛人類的,又是個人特質發展得最充分的人”。人格平等,彼此尊重是市場經濟的個體順利實現相互交換的前提。作為利益主體的個人必須跳出自利的藩籬,關心他人利益實現的狀況,理解寬容他人的利益訴求,尊重並幫助其實現合理的利益。

愛是個體對他人的壹種友善,它將指引個人建立自我與他人的聯系,在利益對抗時寬容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意願。

  • 上一篇:德陽過年習俗
  • 下一篇:我們秭歸過春節的習俗的事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