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錢錢:將白豆煮半熟後置平滑青石或鋼鐵塊上,用小鐵錘搗成小圓片,狀似銅錢,故名豆錢錢。做小米飯時與米同時放入鍋內,或做湯面時加入食用,別有風味。
2.黃酒:以糯米、紅黍谷(壹種軟谷)軟米為主料蒸制,配入白酒、大麥曲,發酵七日而成,吃時濾出,鍋內熬開,飲之醇濃香甜,健脾益胃。
3家常涼菜:以土豆絲、粉條、蓧面條、豆芽,輔以黃瓜、醋、鹽、芥茉油等佐料拌制而成。
4合棱則:土豆塊在合楞擦(制合楞則的工具)上輕磨,使土豆成為糊狀,再包入紗布內除水後,拌入少量粉面或白面揉合,用手握成小塊放鍋內蒸熟,醮醋或西紅柿等調料食用,韌性強,澱粉含量高,美味可口,老少皆宜。
5煎餅:用白面或豆面放水,再加生雞蛋、韭菜拌成均勻糊狀,用勺倒入煎餅凹內攤勻烤熟,卷起醮調料食用。
6山藥擦擦:亦稱山藥窩窩,山藥丸子。把山藥擦成扁絲拌面上鍋蒸熟。
7案糕:亦稱棗糕,用軟小米拌水碾面,蒸熟,揉勻後分層壓入熟棗後,置於案上縱向切塊食用。
8.碗禿 是離石城口味是最特別的,辣子、醋、蒜的搭配可以說是有板有眼,其口味保持獨特的關鍵是蔥蔥及其愛人同誌孜孜以求的進取精神,也叫做學習力吧,據我所知,月香同誌經常性地赴外地學習取經,熱衷於研修改良碗禿口味的配方,對整個呂梁碗禿流派的繼承和創新是有突出貢獻的,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將來,呂梁碗禿整體口味會在此基礎上產生壹定的變異,變——總是好事情,誰還記得二十年前的碗禿是什麽口味?我是有印象的……;市委西門老陳的店是碗禿等小吃裏花樣最多的,擦擦、燜面、豆腐腦、小菜、牛筋面、面皮、涼皮、山西面食等等壹應俱全,發揮家庭化餐飲產業之優勢,集本土小吃精華之大成,充分發揮良好的地理優勢和人際優勢,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令在下最為痛苦的是——因為和老陳是同事,所以不好意思壹樣樣都試過,最佩服的是老陳的吃苦精神,在單位工作的條件和收入都不錯,依然十幾年如壹日把這個店做下來,值得我們青年人學習;原來郵電局門口的碗禿其實質是繼承和改良了柳林碗禿的傳統,可以說是壹種創新,後來在永寧市場、海龍購物中心等地經營均不如此前的規模和效果,估計是住家有了更好的來錢生意,至此作罷了吧,此外關於碗禿裏面放大麻的問題,在下認為見仁見智,回頭諸位在自家的冰箱裏面看看,現在我們吃的哪壹樣東西裏面不放點不該放的東西?各自保重吧;n多年前濱河電影院門口(現在的開心宇二部)寶廷的碗禿在離石碗禿屆我認為是影響最大的,現如今離石混得有頭有臉的人物幾乎都在他那裏賒過賬,可惜現在改行不做了,心中不由得有些惋惜,好懷念當年用壹個月餅換寶廷碗禿解饞的日子啊……
而談到離石碗禿的歷史,不能不提壹下“八大小吃”。“八大”的老板原名張傑虎,其家兄弟上下***5人,名字裏分別帶壹個龍、虎、彪、豹、平,張老板的攤子是從上個世紀八零年代起家的,分別在汽車站、蔬菜加油站、地區電業局家屬院內、八大公司巷口對面、南側、北側和東關黑店巷口設過點,以東關黑店口時期最為鼎盛,張老板的生意經營最初是離不開他老婆的,從最早時期在電業局後山上居住開始做碗禿算起,張老板的老婆同誌壹人擔任了原料采購、來料加工、生產管理和前臺營銷工作,每天早出晚歸,裏裏外外壹把好手。n年以後,“八大”小吃由小攤攤變成了壹個初具規模的小飯店,這裏面是有很大功勞歸張老板的愛人同誌的。到後來,隨著城市的拆建和競爭的加劇,不知什麽原因,“八大小吃”消失了,聽壹些朋友講,好像是張老板和愛人同誌感情上發生了問題,抑或其他原因,總之“八大”這塊牌子是不見了,極度郁悶中……
說到離石碗禿,還有壹個人不能不提。是壹個女人。直到現在還能在離石的大街上遇到。早些年,在壹個碗禿的綜合價格相當於六塊棉花糖的時候,有壹位俠肝義膽的大媽義無反顧地執行著自己獨特的定價策略,並且形成壹套復雜的計算公式,具體說來是:壹個碗禿兩毛錢,兩個碗禿三毛錢,三個碗禿四毛錢……九個碗禿壹塊錢,遇上熟人買九送壹,特別熟的買九送二,在那麽壹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裏,筆者曾經榮幸地遇上了心情特別好的大媽,用九毛錢買了十三個碗禿,感恩戴德地回到家裏並得到了父母家人的口頭表揚。這位某大媽的碗禿的確占據了壹部分特殊消費人群的特殊消費市場,無論從消費心理還是消費行為上都產生了壹定的社會影響。但是,這位大媽的碗禿的壹個致命缺陷是:厚度上比較薄,不是壹般的薄,不能用薄如蟬翼形容,也可以用薄壁透光來描述;碗禿的調料也相對簡單,壹罐紅紅的幹辣椒、壹瓶黑黑的兌水醋,由於沒有香油和鹽,很多小朋友在享用的時候都是自帶調料和碗的(因為她老人家框子裏的碗也乏善可陳),這樣下來,碗禿的口味和質量自然不能和三毛錢壹個的高檔碗禿同日而語,老大媽的低價策略也僅僅局限於像我等這樣囊中羞澀家教甚嚴的城鄉接合部小朋友來深度迷戀了。那時候的碗禿不像現在這樣包裝精美,那時候大街上賣碗禿的也不像現在這樣遍地開花,那時候也沒有互聯網可供小朋友們在離石吧裏就碗禿的品味問題品頭論足,但就是那樣的味道、那樣的回憶和低價老大媽的高大形象交相輝映,伴隨著我們逐漸失去的童年、青年時光……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壹種包裝精美、傳承廣泛的碗禿制成品也應運而生了,具體是哪裏生產的我不便指明,但真空包裝的工藝和裝幀精美的外殼我向大家都在本地的超市裏見到過。不可否認這種形式的碗禿制成品極大方便了出門在外的呂梁人壹解思鄉口寡的嘴癮,且漸漸成為呂梁人外出交際和饋贈親朋的敲門磚。但,令在下心痛滴血的失望也由此而生,這種感受在這裏就不再詳細敘述了,估計吃過的人大夥心理都有印象。
想寫下幾句話,作為今晚品評家鄉美味小吃——碗禿的結語
但是有幾個良好的心願,希望真空包裝的美味碗禿在經過精細的處理後口味會有所改良,希望家鄉的小吃能夠像四川麻辣燙壹樣在全國遍地開花,希望看過我帖子的各位朋友閑暇之余在這個小城裏多跑跑轉轉,能夠再發掘出更具特點的碗禿小吃,到時候別忘了給老拜通風報信阿!
此外,離石的“炒惡”和“炒悠面”也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