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戲曲方面:需要註重表演,擴大服裝容量,內容貼近群眾,培養新生觀眾,普及戲曲知識,講解如何鑒賞,等。觀眾方面:支持傳統藝術,認真聆聽內容,主動了解戲曲,了解音樂體系,了解如何鑒賞,不對戲曲文化排斥。國家方面:加大宣傳力度,減少國家幹預,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從細裏說,那麽首先要知道戲曲的問題出在哪了,才能對癥下藥。我簡單分析壹下。我認為要分內外因來看。首先內因:戲曲的行頭是獨有的,在裝扮上是十分繁瑣的。在表現現代的東西時這些行頭就很難用上了。但如果全部拋棄的話,就使戲曲失去了它的壹部分魅力。京劇是集美術、音樂、表演於壹身的的藝術形式,其綜合性是無法想象的。不用舊的衣箱,就使他的美術方面大打折扣,故此,戲曲在演出現代劇目的限制太大,無法充分表現。而全演古裝劇有很明顯脫離時代,難以讓現代觀眾長期接受,所以服裝問題是急需改革的壹個方面。另外,現在的戲曲是重曲不重戲(還好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正在調整)。戲曲戲曲,先戲後曲,曲沒有戲不是戲曲,但戲沒有曲還是戲曲。所以在表演方面壹定要重視戲的問題,以曲托情,才能使戲曲發揮到最大的魅力。那麽外因呢?我首先要說的是文革,它對全國各種文藝都是很大的打擊。它直接導致的問題時演員斷代,更重要的問題是觀眾斷代。沒有觀眾就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是死亡。所以不能忽視文革對京劇的打擊。另壹個外因就是突然的改革開放大批引進外來文化對本渡文化的沖擊。這如果沒有文革的話情況可能還會好點,但在觀眾斷代的情況下,突然引進外來文化又奪走了壹部分市場。這使的戲曲的生存更加艱難。另外,演員也需要找原因。相聲界的郭德綱在研究過觀眾與演員面對相聲發展的問題上,他發現還是演員有問題:脫離群眾。農村市場十分廣闊,值得開辟。那麽城市呢?想在城市發展就要回歸劇場,也是小劇場,而且需要長久的堅持。這是中國小劇場文化特有的。中國的文化都是草根文化,要立足於群眾,要離群眾最近。群眾支持的發展是會超過國家的扶持的。只要有群眾支持,他就會經久不衰,常演不斷。 有人還提到了:現代生活節奏快了,而戲曲唱腔多慢是壹板壹眼的,所以很難為多數人接納。我認為是不對的,如果真是因為戲曲慢的話,那妳可以聽聽京劇的西皮流水、西皮快板,豫劇的二八板、二八連板,晉劇的二性、小流水,秦腔的二六板、攔頭等等板式,它們的速度我相信,有的《雙節棍》都趕不上。 還有壹點不得不說,就是地方戲中的方言問題。多數地方戲都適合自己的方言配套的,這很容易使壹些觀眾聽不懂唱詞,也就不難理解的為什麽喜歡的人越來越少。
上一篇:想舉辦壹場中式婚禮,有哪些適合中式婚禮的發型呢?下一篇:我屬蛇1989年正月初八下午八點生,我老公屬兔1987年七月初十上午六點生,能幫我們合個結婚日期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