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萬年。
萬年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古老的壹部太陽歷。萬年歷的名稱來源於商朝壹位名叫萬年的人,他就是這部歷法的編撰者。
為紀念他的功績便將這部歷法命名為“萬年歷”。萬年歷是記錄壹定時間範圍內(比如100年或更多)的具體陽歷與陰歷的日期的年歷,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詢使用。萬年只是壹種象征,表示時間跨度大。
而現在所使用的萬年歷,即包括若幹年或適用於若幹年的歷書。現代的萬年歷能同時顯示公歷、農歷和幹支歷等多套歷法,更能包含黃歷相關吉兇宜忌、節假日、提醒等多種功能信息,極為方便人們查詢使用。?
擴展資料:
漢典萬年歷傳說的上半部分,相傳很久以前,在山清水秀的定陽山下,住著壹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砍柴挖藥為生。
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立誌把節令定準。壹天,萬年上山砍柴,坐在樹下歇息,他受樹影移動的啟發,研制出日晷,測日影計算壹天的長短。
可是,天的雲陰霧雨影響測計,於是他又想做壹件計時器彌補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藥來到泉邊,崖上的泉水有節奏的滴答聲引起了他的註意,聰明的萬年回到家就做成了五層漏壺計時。
慢慢的,他還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壹遍。最長的壹天在夏至,最短的壹天在冬至。
漢典萬年歷傳說的中間部分,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當時的節令失常歲月不測令他十分苦惱。壹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設天臺祭天神可明歲月。
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天子,向祖乙解釋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還派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祖乙希望他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
漢典萬年歷傳說的下半部分,有壹次,祖乙要阿衡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當阿衡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壹歲月有十二圓”。
阿衡見此,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擔心萬年因創建歷法而得寵,國君會怪罪自己無能,便派了壹個刺客去除掉萬年。
誰知,刺客被衛士發現,被當場緝拿。祖乙知道後,懲處了阿衡,並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第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冬去春來,年復壹年”。
漢典萬年歷傳說的結局,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獻給繼任的國君時,自己已是滿面銀須。
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從此,人們在過年時都要掛上壽星圖,以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這習慣壹直延續到現在。
百度百科——萬年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