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的黑陶文化,出現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000年,即“仰韶半坡彩陶藝術”趨於衰落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它標誌著中國制陶工藝達到歷史上的巔峰,也向後人展示了制陶由實用性轉向審美要求的歷史過程。
黑陶文化的發現
1928年,中國著名考古學者吳金鼎先生,在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從未見過史前遺存――黑陶,黑陶是黃河中遊原始文化的代表作,黑陶文化又以發掘遺址所在地而被稱為龍山文化。龍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陜、晉、豫、魯等地。
黑陶工藝的恢復
從吳金鼎先生發現黑陶殘片之後,幾代學者經過61年不懈地研究和發掘,黑陶的制作工藝終於在1989年被詮釋破譯。研究表明,我們的先人早在4600年前就已經掌握了先進的封窯技術,讓彌漫在窯中的濃煙通過科學的“熏煙滲碳”技術,將煙中的碳粒滲入了坯體而呈黑色。黑陶的“熏煙滲碳法”被載入了世界工藝美術史。
秦源黑陶的發展
陜西劉清源先生執著於黑陶文化的繼承與發揚。經歷了無數的坎坷和多方的探索,利用黑陶“熏煙滲炭”的工藝,讓人們體會了黑陶通過“熏陶”成品、成性的科學過程。
秦源黑陶秉承傳統黑陶工藝黑、薄、光、紐四大特點,結合現代審美要求,保持黑陶“黑如漆、明如鏡、聲如罄”的尊貴本色而不失創新求索。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秦源黑陶融匯了傳統文化、黑陶文化、企業文化、區域文化為壹體,致力於黑陶文化的推廣和發展,旨在豐富區域特色文化產品,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更進壹步地走向世界,讓黑陶文化在世界藝術之林閃耀出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