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有:苗族的圖騰崇拜、蒙古族的那達慕、彜族的火把節、維吾爾族的諾魯孜節、侗族的“大歌”等。
1、苗族的圖騰崇拜
苗族先民有自己崇拜的圖騰。由於苗族支系繁多、分布廣,他們崇拜的圖騰有多種。如鳳凰、楓木、蝴蝶、神犬(盤瓠)、龍、鳥、鷹、竹等。黔東南地區的苗族先民把楓木作為圖騰進行崇拜,認為自己的祖先源於楓木。
另外他們還把蝴蝶作為圖騰,認為其祖先姜央是“蝴蝶媽媽”所生。湘、鄂、川、黔交界地區的苗族先民還以盤瓠為圖騰,至今這壹帶還保留了不少盤瓠廟、辛女宮。而貴州西部苗族則以鳥為圖騰。
2、蒙古族的那達慕
草原盛會壹那達幕:即遊藝、聯歡的意思,多在草原8月份舉行,源於七百年前。那達幕之日商販雲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主要傳統運動項目有賽馬、摔跤、射箭。
3、彜族的火把節
為彜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鬥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早上,人們要殺牲祭祖;晚上,要舉著火把在莊稼地中轉遊,意為燒死害蟲,祈求莊稼豐收。
4、維吾爾族的諾魯孜節
諾魯孜節是維吾爾族最古老的傳統節日,在春分時節,相當於公歷3月22日。在這壹天,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和傳統的“麥西萊甫”。
5、侗族的“大歌”
“大歌”是侗族音樂中的精粹,主要特征是在音樂上形成了復調結構與表現手法。侗族民間有傳統的歌班、歌隊組織,每逢節日或歌隊出訪或迎接歌隊來訪,以對唱“大歌”而獲得聲譽。歌班演唱時,領唱與眾人合唱相結合,分出高低音聲部,其完整的多聲部結構是中國目前所發現最完美的民間合唱,被譽為“天賴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