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我國所有傳統文化節日的來歷(詳細)

我國所有傳統文化節日的來歷(詳細)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來歷 習俗和文化蘊涵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壹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中秋節始於宋代,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中國最主要的節日之壹。

中秋節的命名來源於中國的農歷,農歷中壹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為它的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為“八月節”、“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亮,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以“月”為內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等等。中秋節這壹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圓潤,被人們看成是合家團圓的象征,因此,又被人們叫做“團圓節”。

中秋節來歷

“中秋”壹詞,最早見於《周禮》壹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壹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壹樣。

1、春節的來歷

古代把壹年的第壹天叫做元旦,又稱元辰,元日、元朔等。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宋人吳自牧所著《夢粱錄》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壹歲節序,此為之首。”秦始皇統壹中國後,以孟冬之月為正月。“正”,本來當念成正大光明的“正”,為什麽現在人們習慣地將“正”念作“征”呢?這便是從秦始皇稱帝時開始的。因為秦始皇姓嬴名政,“政”和“正”兩音相同,為了避諱,就下令全國將正月的“正”讀作“征”。從此人們不再叫“正月”,而念成“征月”。以後念熟了,壹直沿傳後世。到漢武帝時,司馬遷以夏歷為基礎編寫《太陽歷》,固定以孟春之月即壹年第壹個月為正月。自漢朝到清未,壹直采用夏朝的歷法。所以,人們至今還把陰歷稱作夏歷,也稱它為農歷或舊歷。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廢除夏歷,中國開始采用公歷,每年以公歷1月1日為新年元旦,這樣,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人們就只稱農歷正月初壹為春節,而不再別稱元旦了。

僅供參考因為字數有限所以省略很多

  • 上一篇:想用電視機連接網絡看節目,電視機如何連接網
  • 下一篇:手工奶香面包的做法,手工奶香面包怎麽做好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