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乃萬物起始、壹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壹個輪回已開啟。立春即春季的開始,時序進入春季。此時雖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盡,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大自然生機勃發。所以古人重視立春,在古時有迎春之儀。
2、驚蟄,為幹支歷卯月的起始;“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代表著生機。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發之象。壹歲十二個月建,每個月建對應壹卦,卯月(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壹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驚蟄,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春雷初動,發聲啟蟄,萬物復蘇萌發。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萌發生長的狀態。?
西漢戴德《大戴禮記·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征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
“驚蟄”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日本與中國壹樣,在歷代的具註歷中使用“驚蟄”。此後,日本也采用了大衍歷與宣明歷。因此,“啟蟄”的名稱便在日本保留了下來。相傳是因為漢朝時期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
3、谷雨,是春季最後壹個節氣,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在傳統農耕文化中,谷雨節氣將“谷”和“雨”聯系起來,表示降水狀況和“雨生百谷”。谷雨最主要的特點是春雨綿綿,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農業氣候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谷雨節氣後,氣溫升高,雨量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進壹步加大,極適合谷類作物生長正是莊稼生長的最佳時節。
《通緯·孝經援神契》中說:“清明後十五日,鬥指辰,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凈明潔也。”《群芳譜》也有記載:“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後,天氣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於春作物播種生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這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谷類作物的生長發育關系很大。“谷雨”節氣名稱源自“雨生百谷”,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