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我想知道福建連城的民俗有哪些,越全越好,有沒有願意幫我的,謝謝了!

我想知道福建連城的民俗有哪些,越全越好,有沒有願意幫我的,謝謝了!

民俗文化

姑田遊大龍:姑田遊大龍,始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每年元宵節,連城縣姑田鎮民間都要舉行遊大龍的民俗活動,祈福人間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其規模和神龍的形象,歷史上最長的大龍為二百三十六節***計壹千余米長,創吉尼斯世界記錄。2002年元宵節的大龍,龍身有237節,加上龍頭、龍尾,整條龍長達950米,被譽稱為“姑田大龍甲天下”、“天下第壹龍”。不愧為客家民俗文化的壹朵奇苗。2012年,大龍的長度為771.9米,並打破了世界紀錄

羅坊走古事:據傳,昔日連城羅坊常鬧旱、澇災,當地舉人把流傳於湖南的“走古事”移植鄉梓,以祈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自此流傳延續至今有幾百年了。現在,走古事實際上是壹場具有娛樂性質的盛大狂歡,被稱為“中國山村狂歡節”。

[3]:遊大龍活動是林坊林氏家族傳統文化藝術活動的遺產,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元宵節定為遊龍慶豐收迎新春的慶典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現在林坊大龍別具壹格,彰顯特色。龍頭高大威武,雄壯秀麗,色調和諧富有濃厚的文化內涵。龍頭口中含著紅彤彤的龍珠,頭上虎鼻、鹿角、腰間鷹爪拔出,身披龍須,龍更顯龍蟠虎踞,生龍活虎,氣勢淩人。2001年林坊龍代表龍巖市參加央視“心連心”藝術團在古田的演出活動。

芷溪花燈:芷溪花燈,由蘇州引進,以宮燈為主燈,分二層結構。外圍配上花籃、紗燈、牡丹燈、鰲魚燈,畫上字畫或裝制羅漢、古裝人物等,多達99盞小燈。點燈用特制玻璃燈裝蒸過的茶油、花生油和煮曬精選的燈芯。每個花燈要12人擡護,元宵節芷溪按姓氏輪流出燈,曾出過110多個花燈長隊。花團錦簇,琳瑯滿目,配以蘇州鑼鼓和十番樂隊,十分壯觀,有"紙包火的奇跡"之稱。

北團遊大粽:農歷壹月初六至十三,是福建省連城北團上江坊壹年壹度的“遊大粽”客家民俗活動。從初六起,村民們開始用上萬片粽葉縫制粽衣,1個粽用120斤糯米,制作成1.6米高的大粽。初七晨大粽下鍋,蒸煮4天4夜,十二日用金箔,吉祥紙花等妝粉大粽,供奉於宗祠。十三日出遊,村民們擡著1個個大粽,鳥銃、鳴鑼開道,彩旗花傘引路,壹路吹打,浩浩蕩蕩,沿村道遊行。熱鬧完畢,大粽則分給村民,保佑各家五谷豐登、五業興旺。節日壹過,春耕大忙就開始了,民間習俗仍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憧憬。

犁春牛:中原傳入連城南部地區,尤其盛行於芷溪、新泉兩地,約五百多年歷史。每年立春前後,以家或片為單位,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整個隊伍,由七人的鑼鼓隊開道,二位童男女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吉利燈。牽牛僮牽著用紅綢布紮花絮披頭的健壯耕牛,後接犁田、送飯、釣魚、挑柴、擡農具、讀書、擔牛草、挑谷子及擡松明火等二十余組成。牽牛僮和犁田者扮醜角,即興表演,伴以"嘿、嘿"的喝牛聲。他們卷袖、赤腳、戴鬥笠,男的紮腰、女的系圍裙。觀眾多時還要唱山歌,儼然是壹幅模擬春耕勞作的熱鬧非凡的春耕圖。

連城拳: 明洪武年間(1385年),南田(連城縣隔田村)黃氏千七郎公之妻張氏四娘,與本縣巡檢張繡是河南同鄉,素為戚誼之交。巡檢張繡任職屆滿,請張四娘的長子黃張生挑運行李隨其回河南,到河南後,張繡便推薦黃張生到河南登封少室山(即嵩山少林寺)拜蔡、董、孫三位僧人為師,練習少林諸般武藝達三年之久。雖時間有限,但黃張生依然學得三位師傅的精髓要領。黃張生返回家鄉後,將其所學盡數教授給族人,因此隔田武術得以沿襲不衰。後經黃觀傑等人在實踐中刪改後精益求精,使武術套路更加精煉、充實完善。稱“連城少林拳”或“少林獨門拳”,堪稱武林奇葩。連城拳有南田黃家拳和洋地巫家拳兩種。

提線木偶書法:連城木偶歷史悠久,五十年代初,著名的木偶表演藝術家徐傳華,曾赴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表演節目,並應邀赴前蘇聯、波蘭、捷克等國訪問演出,被譽為中國木偶表演藝術大師。

他的嫡傳弟子李明卿,從事木偶表演藝術21年,不僅繼承了徐老唱腔圓潤,道白清晰的嘴功,而且發揚光大了徐老精湛的木偶表演技巧,練就了壹手過硬的提線功,獨創了木偶書法技藝,近兩年來,曾先後應邀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表演。他的"木偶書法"被國際新聞媒體和藝術界同行們贊譽公認為世界首創神州壹絕,此項表演節目已申報世界吉尼斯之最。

  • 上一篇:忌日是下葬那天還是死亡那天
  • 下一篇:搞笑漫畫怎麽畫四個字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